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向高精度地面沉降监测的GPS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需求,提出了在GPS观测中应用高性能软硬件条件,同时延长观测时间的技术方案,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实现了GPS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工程中的毫米级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GPS-InSAR合成方法进行地面沉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基伟 《测绘科学》2003,28(4):69-71
近年来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研究领域的实例已在国内外工程和科研实践中多见报道。与此同时 ,利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也日臻成熟与完善。GPS InSAR合成方法将这二种方法融合 ,能够在空间域与时间域同时发挥出各自优势从而提升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分辨率 ,已开始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GPS InSAR合成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对其目前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上海地区开展此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GPS -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日臻成熟并完善;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但还未成熟,目前是研究热点。GPS—InSAR合成方法是将GPS高时间分辨率和InSAR高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的统一,使两种技术达到互补,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指出了GPS—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并对两种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西安地区开展GPS—InSAR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GPS监测网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GPS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有关技术问题,结合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GPS监测,提出并研究了在西安布设建立GPS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网的有关技术和实现的技术方法,并在实际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GPS用于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案,通过GPS监测数据与水准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说明了两者地面沉降趋势的一致性,GPS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可以逐步取代传统水准观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监测西安地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的变化情况,建立了该地区高精度GPS监测网.着重介绍了该GPS监测网设计方案和外业观测方法,并对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城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监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案.通过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GPS监测实践,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监测网的布设原则、GPS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通过GPS监测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近期活动的有关数据信息,获得了与精密水准结果与地质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过量开采以及城市建设有关.测定地面沉降主要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由于GP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应用GPS技术测定地面沉降成为可能,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工作量小、全天候等特点.文中论述了应用GPS技术测定城市地面沉降的基本方法,通过对S市的4次定期观测,取得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GPS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某矿区的沉降监测项目,采用GPS技术建立GPS沉降监测网和数据处理方案,经过多期观测数据处理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可获得mm级的高程精度,满足了实际变形监测的要求,可为同类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珠三角地区地面沉降GPS监测网为例,通过分析GPS测量技术的主要误差来源,研究了有效削弱误差的方法,能够获得毫米级精度的高程成果;并通过与水准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GPS监测网精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技术可以在地面沉降监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配合精密水准测量,1995年布设了一个GPS监测网,每年的10-11月进行一次精密GPS测量,并与同期进行的精密水准复测的垂直形变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根据1995-2004连续十年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对比研究,验证了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GPS大地高变化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获取水准测量点的沉降值,从而得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GPS测量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地面沉降监测广泛采取水准测量、GPS测量和InSAR技术等方法。为有效解决不同技术方法在精度、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缺陷,综合其优点,本文提出了对InSAR、水准及GPS数据进行精密处理和高效融合的理论方法,获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以广州南沙试验区数据实例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广州市频繁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目前仍然在加剧。传统的监测技术如GPS、水准测量等难以开展大范围、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沉降监测工作,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正逐渐成为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的有效手段。文中采用短基线集(SBAS-InSAR)技术,通过17景ENVISAT/ASAR数据和21景ALOS/PALSAR数据,探测广州佛山地区2006—2011年的地表形变信息。将其与研究区内已有的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验证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圈定了研究区的重点沉降区域并对沉降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来丽芳 《测绘科学》2011,36(4):162-163,110
研究利用GAMIT和Power Adj科研软件结合实际情况对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监测网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获得很高的精度,满足变形监测的需要,为以后大范围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的趋势和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特点,从适用性、经济性出发,阐述在矿区开采沉陷地表移动研究中CORS系统的建立,经过实践检验,为CORS系统的建立使用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选择完善的GPS测量技术方案对提高数字城市构建的效率 ,保证城市控制框架的高质量 ;有效地拓展数字城市技术发展空间将奠定很好的基础。笔者根据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提出了比较规范、优化的GPS测量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D-InSAR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凭借着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和连续空间覆盖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以内蒙古营盘壕煤矿为例,利用哨兵数据,通过二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得到沉降数据。在ArcGIS中通过对沉降区域的提取、剖面分析和叠加分析来研究分析工作面上方的地表沉降信息[1-3]。最终将所得的数据与传统的GPS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杨乾坤 《北京测绘》2020,(1):100-103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分析并掌握济宁某矿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状况,选取具备高穿透植被能力的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基于双轨D-InSAR技术对采煤塌陷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矿区的形变信息,并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为有效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开展GPS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研究,提高GPS监测精度,在GPS选点埋石过程中采用TEQC对GPS观测环境进行测试,为进一步实施GPS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