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春秋  李光明  张丽 《地质通报》2013,32(7):1129-1133
从大量原始数据中合理地确定和圈闭地球化学异常,并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一直是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采用地球化学场法对尼龙玛地区1∶5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用地球化学场法圈闭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不仅兼顾高背景值地区的异常,而且能重点反映低背景值地区的弱小异常,对于寻找盲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常规方法相比,地球化学场法缩小了异常圈闭的范围,较准确地反映了矿化异常。  相似文献   

2.
铜陵—池州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铜陵—池州地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初步总结。通过对区内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多种与成矿有关的异常组合,利用成矿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地球化学分区,进而圈定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对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条件,对铜陵地区典型矿床进行相似度分析,预测池州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样点相似度值的计算结果与典型矿床相似度图的耦合情况分析,池州市南部的梅街镇、青阳县东侧、铜山铜矿外围是区域上最为有利的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欧智德 《地质与勘探》2013,49(4):703-712
本文运用Mapgis数字高程模型背景校正法对湖南省铜山岭-祥霖铺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提取。借助Mapgis高程库管理系统中的像元邻域统计功能,模拟出研究区内W和Sn元素的背景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元素含量做背景校正,并利用残差(矿化叠加值)圈定异常。在背景模拟过程中,通过窗口大小对比试验发现,窗口越大,高背景区异常面积越大,而低背景区异常面积越小。因此,应用该法时,需要通过试验以便选出合理大小的窗口。经过背景校正后,区内W、Sn高背景场引起的非矿化异常得以抑制,传统方法圈定的大面积异常被分解成多个强异常,其空间分布规律性较好,并具有三级浓度分带特征。在低背景区发现了一系列新异常,如W’-7、8、9、13、14、15、21、22、30和Sn’-1、7、11、13、21。校正后的部分异常与已知矿点和成矿岩体或岩脉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下地球化学弱异常增强识别与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周永章 《地球化学》2012,41(3):278-291
为对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南段)庞西垌地区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识别研究与信息提取,利用含量-面积法(C-A)得出庞西垌地区成矿主元素的异常下限,得到各元素异常分布图,并与已知矿(床)点进行叠加分析,发现已知矿(床)点与C-A法分析得到的异常区基本吻合,可根据该异常区预测未知矿床,从而为该研究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采用分形滤波技术(S-A)提取致矿异常。研究表明,S-A法可在C-A法揭示的区域异常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提取出与矿化有关的局部异常用以反映研究区的多重地球化学背景,S-A法可有效地使弱异常增强进而提取出致矿异常,为庞西垌地区探寻隐伏矿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强化和提取覆盖区低弱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本文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地质图中出现的地质单元数目和K均值聚类的轮廓系数,可以将该地区分为五大类,以Au、Cu元素为例,异常值采用3S法剔除,然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异常下限值、衬度值,绘制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分类后圈定的Au、Cu异常与传统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差别较大,通过K均值聚类法有效消除了岩性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是南拉萨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铜(金)矿,具有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明显的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含矿斑岩为晚三叠世石英二长斑岩。通过1∶50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磁法扫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了鲁尔玛地区铜金矿化线索,为进一步查明异常源属性和铜矿地质特征,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实施大比例尺磁法、电法测量等物探工作,同时利用钻探和槽探施工进行异常查证,进而发现了铜(金)矿体。大比例尺激电、磁测和测深结果显示,发现矿化区域的北东部和深部存在低磁、低阻、高极化等有利异常,认为该异常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可望提高铜金的资源量,扩大矿床规模。同时,对矿床发现和评价过程中找矿技术手段选择的实践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采用高精度磁法和激电测量是快速圈定斑岩型铜矿靶区的有效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仇一凡 《地质通报》2013,32(10):1601-1612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三位一体”(夕卡岩型-角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最新资料,构建了甲玛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重要控矿因素6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8.
勘查地球化学信息二次挖掘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顺荣  肖克炎  丁建华 《矿床地质》2006,25(Z3):491-494
勘查地球化学是隐伏、半隐伏矿,难识别矿找矿获取成矿直接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传统宏观矿化露头找矿向微观矿化露头找矿的延续,在国内外金属矿床,特别是贵金属矿床的直接或间接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对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区域性海量地球化学直接找矿信息进行二次挖掘?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信息找矿时代来临的今天尤为重要。文章以云南思茅、景洪地区为例,从地质的角度探讨了地质背景差异对地球化学信息在元素组合、异常圈定等方面的影响,据此为一线地质找矿人员充分再次挖掘已有地球化学信息抛砖引玉,以便更好的加强地球化学异常筛选评价和异常查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冰  郭兆然  王启智 《吉林地质》2020,39(1):79-83,86
本文结合“吉林省吉林中部地区构造岩浆岩带金、铜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项目中“永吉县一拉溪-冯家屯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取得的数据,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全区统一异常下限的传统方法(简称传统法),根据地球化学特点及地质背景,将该区划分成若干小区。各小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异常下限的衬值计算法(简称分区衬值法),对Au、As、Sb、Mo进行研究。研究对比发现:传统法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会减弱甚至漏掉一些重要矿化异常信息,本次采用分区衬值法则能较好地显示低背景区的异常信息,克服高背景区异常面积过大,不集中等缺点,取得较好效果,达到更好地发现异常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金杖子地区位于冀东-辽西金成矿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地区10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离散程度及综合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圈定综合异常3处,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粤北一六矿田开展的1∶5万岩石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以构造裂隙充填物质、矿化蚀变岩石、岩脉、褐铁矿化等为采样介质,可以有效地圈定矿致地球化学异常,且圈定的异常与水系沉积物异常基本一致,但是异常规模、强度有一定差异。结果显示,岩石构造异常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度明显高于水系沉积物异常。因受采样条件限制,该方法仅适用于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和以灰岩为主的地区。该方法对我国南方强风化、厚覆盖,以灰岩为主的地区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富  马东升  居维伟 《江苏地质》2017,41(1):138-147
通过东南亚—西太平洋多岛地区的热带雨林特殊景观土壤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12个Cu-Pb-Zn-Ag组合异常,其中6个异常工程验证见矿,扩大了矿体。12个异常中,Ⅰ-1号异常面金属量占全区总面金属量的62.48%,NAP评序值远远大于其他异常,异常元素达13个,是研究区浓集与矿化中心。研究表明,在热带雨林特殊景观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与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能有效地指导多金属矿床找矿。  相似文献   

13.
合作—美武一带地处甘肃南部,西秦岭中南部,区内矿山分布较多,地球化学环境复杂,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很大,传统方法利用全区数据计算统一异常下限,容易漏掉低背景区强度小但可能致矿的异常而影响找矿效果。笔者在参加合作—美武一带地质矿产远景调查项目过程中,通过在工作区划分地质子区校正地球化学背景有效的解决了特异值对异常下限的影响和地球化学背景高低起伏大的地区低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并通过在地质背景衬度法计算过程中引入EDA勘查数据分析(EDA)技术对研究区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的克服了矿山分布区特异值对异常下限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青海南部绝玛拉地区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划分出以Cu-Co、Pb-Zn-Ba以及As-Sb为主的3种元素组合类型.通过异常查证,在研究区圈定4处综合异常,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确定找矿有利部位.通过槽探工程揭露,圈出矿化带2条,圈定铜矿化体4条,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吴悦斌  沈镛立 《现代地质》1996,10(2):222-230
针对金矿化的具体地质特征,研究了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和异常分级的一套方法。在大比例尺基岩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目标追踪法,分别采集了背景场和异常场两类介质[1]。在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时,将每类介质中的全部样品测试结果,按x+3s公式剔除到不能再剔除为止,使剩余样品在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取其平均值作为背景值;最后一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异常下限;在每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中,选择与上下相邻变化梯度显著的平均值作为异常分级的界线值;并将它们与地质特征相联系,使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最重要的3个参数被赋予地质涵义,分级界线与金的成矿阶段相对应,对异常的评价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密度采样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采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约6400km^2面积,进行了从超低密度(1个样/100km^2),甚低密度(1个样/25km^2)直到低密度(1个样/4km^2)地球化学采样,对比了3种密度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调查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上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的位置重合,表明不同调查阶段可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即最小值更小,最大值更大,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了基础;超低密度和甚低密度采样可以有效圈定矿集区所形成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异常,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不仅可以圈定矿集区异常,同时可以圈定分散矿化的小规模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刘家山地区是以寒武-奥陶系为赋矿层位的有色金属矿集区。通过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该区W,Sn,Pb,Zn等元素在粤北属低背景区。1:5万化探圈定的沟子坑异常属低背景高富集异常,为W,Sn,Bi,Cu,Pb,Zn,Ag,As异常组合;经化探详查和相关的地质工作发现了鱼岔坑锡(多金属)矿,矿化受层间破碎带控制,赋矿层位为奥陶系。该锡矿的化探找矿标志是低背景高富集异常,其组份复杂,浓集中心明显,且具分带性。  相似文献   

18.
赵明  刘福臣  曲淑华  张明山 《吉林地质》2003,22(4):19-23,79
分析了柳河安口镇-头道沟一带区域地质背景以及金矿化地质特征,作了区域地球物理场研究和地球化学场分区,初步总结出本地区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对今后在该区进一步找矿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法在栾川北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地质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在分布有多个地质单元的地区开展化探工作时,如果不考虑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背景差异,而在全区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势必会掩盖低背景区异常或造成全区大面积异常分布.针对这一问题,有多种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栾川北部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处理中,分别采用了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衬度异常法、归一化法,对比认为: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具有较好地削弱不同地质单元背景差异、识别弱小异常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计算和成图繁琐;衬度异常法和归一化法的计算模型近于一致,对弱小异常也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和菖蒲山地区位于扬子金属成矿带中部,前者是一个已经探明并圈定地质储量的中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沙溪矿床的邻区———菖蒲山地区预测并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圈定了一个与已知矿床规模相近的斑岩铜矿成矿异常区,该异常区由硫化物矿化所引起,呈北北东展布,长1500m,宽500m,总面积接近0.8km2。本文提出了一个斑岩型铜矿的控矿模型,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关于我国铜矿成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得出,本区为形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