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矿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系统原理、方法,分析了微地震监测仪器结构、性能及施工措施,并结合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煤矿井下监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油田的建设和发展,对井筒和油藏生产动态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实时、可靠的监测技术是保证油气井高效生产的基础,特别是在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国外在智能井、气举井、结蜡、水力压裂等方面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井筒实时监测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其在数据处理、定量分析、标准声音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亟待研究的问题。建议国内有必要在分布式光纤声音传感技术方面开展相关软硬件研究,以提高油田生产的实时决策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可以获得地面沉降过程中多场多参量数据,实现钻孔全断面的精细化监测。阐述了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涉及的传感光缆和传感器选择、钻孔回填材料、光缆-土的耦合性评价和光缆及传感器植入方法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系统。最后,结合苏州盛泽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案例,介绍了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过程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现有随钻测量系统的供电方式均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的井下供电方式作为对现有方式的补充,或联合现有供电方式共同使用。摩擦纳米发电机源于接触起电及静电感应现象(即生活中常见的静电),具有发电机和传感器的双重功能。基于此,本文将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引入地质勘探领域,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井下自供电(也叫自发电)及自传感的随钻测量新方法,并以自供电式井下振动传感器的研制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阐述,同时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了传感器的高信噪比及良好的发电特性,且进一步通过280 ℃范围内的高温测试表明了基于该方法具有研制超高温井下传感器及超高温井下实时发电机的优势。还指出了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电磁波CT成像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各种波源透视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文章介绍了电磁波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某防水工程场地电磁波CT成像勘查实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国外金属矿产勘查异常活跃,使得井中物探(钻孔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近几年,在井下激发极化法、钻孔电磁法、钻孔磁电阻率(MMR)法、井中磁测技术、井中重力、井下地震成像(DSI)、传感器研制等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外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为矿产勘查井中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国外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钻孔重力测井技术、钻孔电磁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着井中物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分析国外井中物探技术应用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井中物探技术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CT成像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各种波源透视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文章介绍了电磁波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某防水工程场地电磁波CT成像勘查实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平井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地震法在油田生产波及区对生产动态进行实时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文中论述了产生微地震事件的力学机理、微地震监测原理及方法。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泌阳凹陷BYHF1页岩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过程实时监测,运用偶极子测井和VSP资料建立监测井区的初始速度模型,并通过射孔炮对其校正。在识别出有效微震事件的基础上,利用纵波和横波信息计算得到微地震事件的位置,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压裂井区裂缝发育的方向、大小、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监测结果与成像测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深井、超深井钻探工程中,钻进工艺和操作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钻井技术经济指标,目前主要依靠地面仪表显示的读数指标来指导钻进。但是,地面仪表显示的读数与井底钻进工艺参数实际数值有一定差异,而且孔越深,差异越大,据俄罗斯超深井钻井研究结果,这个差异可达20%~30%。为此俄罗斯成功研发出了井底参数测量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传感器是关键器具。本文将俄罗斯深井钻进测量系统中使用的多种传感器进行了综合整理,包括井底钻井液压力传感器、井底温度传感器、井斜顶角传感器、井斜方位角传感器、井底钻头轴载传感器,介绍了这些井底参数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分析了传感器与井底-井口联系通道的配合问题。以期对我国13000 m的特深地质井钻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常林祯  杨永明  景龙  王涛  李忠 《探矿工程》2008,35(10):4-6,10
井下地震监测可减少地面噪声干扰、提高地震监测精度。介绍了河北平原区地震监测井的设计以及成井、下管、固井等的关键工艺方法,在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成井工艺、封底下管、管外固井等技术,满足了监测井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国民 《探矿工程》2012,39(Z2):358-359
无套管成井新技术的实质是由钻杆中心向孔内投放易熔成管材料,由于成管材料的填入,即使钻具提出井外,钻井也不会垮塌,之后下入热熔挤扩头加热井下成管材料至熔融状态,经挤扩成型、冷却,即形成坚固的管壁结构,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地热成井及超深钻井。简述了无套管成井的技术原理及其技术核心,并展望了其在深部钻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永磁力矩电机具有转矩密度高、响应速度快、过载能力强、高效节能等优点,是一种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动力驱动装置,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针对目前永磁力矩电机在油气钻采井下智能工具中的应用概况及技术需求,首先简要介绍永磁力矩电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阐述当前永磁力矩电机在油气钻采井下工具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井下智能滑套、井下封隔器、井下配水器和井下防喷器,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井下工具的结构特点和永磁力矩电机的驱动特性,总结出永磁力矩电机作为井下工具的动力源,其结构尺寸主要受井下高温高压的密闭封装环境、油管直径和便于传动等因素的限制,在井下工具驱动中还存在永磁力矩电机的磁功率效率低、耐高温高压能力弱、电源可靠性低等主要瓶颈问题;最后基于这些研究现状和瓶颈问题,探讨今后该类电机在油气钻采井下工具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建议开展增大永磁力矩电机单位长度输出力矩、耐高温设计、电源优化、新型永磁体材料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以满足井下工况需求,进一步扩大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永杰 《矿物岩石》2022,(2):101-111
伊拉克东南部A油田Asmari组碳酸盐岩油藏普遍发育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能差异大、水淹规律复杂,单一测井方法仅反映某一探测范围内的裂缝,不便于综合评价储层裂缝发育规律,因此本次研究引入一套井壁—近井—远井多分辨率裂缝综合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远井(井外10 m左右)和近井(井周1 m以内)裂缝识别为主,以井壁裂缝识别为辅。通过横波远探测评价远井裂缝分布和有效性,利用偶极声波地层各向异性分析定量评价近井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据井壁电成像测井识别和评价井壁范围内的裂缝发育情况。综合偶极声波和井壁成像测井资料,可以融合不同物理场的信息和技术特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对裂缝进行逐级评价。本次研究所提出的裂缝多分辨率综合评价方法在伊拉克东南部A油田确定了研究区平面裂缝发育区,并在裂缝发育区内优化部署了3口水平井,产量是周边同层位水平井的2~3倍,表明该方法可对复杂储层进行有效的裂缝识别。  相似文献   

15.
深海油藏开发环境复杂,开采成本非常高,水平井及流入控制装置(ICD)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长水平井及多分支井的产液剖面监测、水突破时间及见水井段的判断等一直是难题。挪威RESMAN公司和英国Tracerco公司研发的智能化学示踪剂技术因其风险低、寿命长,在水平井监测中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缺乏相关研究,故综述了智能化学示踪剂技术在深海水平井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智能化学示踪剂技术的原理、设计、装配、放置、取样及解释方法,并结合国外油田的具体实例,一方面阐述了高频瞬态取样方法及应用示踪剂团冲洗模型、到达模型进行产液剖面解释的技术思路,另一方面介绍了低频稳态取样方法及应用示踪剂通量模型进行见水时间及见水位置分析的技术思路。智能化学示踪剂技术实现了对油藏生产的持续监测,不需要改变水平井完井设计,对油井生产干扰小,油藏适用范围广,在碳酸盐岩储层、砂岩储层、页岩储层、含H_2S和CO_2气体以及温度高达137℃的油藏均有成功应用的实例,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随采地震技术将采煤机作为震源,实现了动态精准、绿色智能探测的技术构想,可用于工作面内部静态地质异常体与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的超前探测。针对常规随采地震观测系统存在的成像盲区问题,提出孔–巷联合的随采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案,有效提高成像范围;基于地震干涉原理,采用频率域相关算法,对随采地震信号进行脉冲化处理,获得随采地震等效炮集;为解决随采地震CT层析成像中绝对走时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直接利用相关时差进行CT层析成像的方法,求解过程中无需计算发震时刻,降低对初始速度的依赖。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孔–巷联合观测系统有效扩大了成像范围;基于相关时差的随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可以对工作面内部进行速度成像,实现对静态地质异常体的探测;利用随采地震连续监测、动态成像的特点,还可实现对工作面内由于采动引起的应力集中区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工作面安全监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该技术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VSP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地面三维地震采集和井下VSP技术联合同步采集,发挥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应用于油气藏的精细勘探和开发.简述了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野外资料的联合采集,分析对比了Walkaway VSP技术与常规VSP技术、地面三维地震的特点,探讨了利用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进行资料处理、联合精细解释的方法,并以泌阳凹陷赵51井区为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了精细的联合解释.该方法可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解释精度和标定精度,为落实构造、发现新的圈闭和确定油藏类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油气勘探开发评价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总结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岩标兼地下水监测井和分层标兼地下水监测井的一孔多用标技术,并在上海两座地面沉降监测站中得到成功应用.论述了一孔多用标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应用效果,总结了一孔多用标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以助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进步与防治工作深化.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面塌陷监测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重点阐述地质雷达和岩溶管道裂隙中的水(气)压力传感器自动监测两种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应用,对光导纤维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岩溶塌陷监测、预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分析、说明了三种塌陷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地质雷达监测费用昂贵,适用于短距离、小范围监测;光纤监测法适用于各种线状工程监测;岩溶管道裂隙中的水(气)压力传感器自动监测法则适用于由地下水触发的塌陷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小口径数字超声成像测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井下电路、系统软件以及所提供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