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底地震仪是一种可检测海底振动的系统。在地震学中,地震仪的用途是双重的:一种用途是通过接收已知振动源(即人工地震,也可称为可控震源,或天然地震)的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作为可控源研究的震源来说,通常采用气枪,这种气枪利用高压空气可在海中产生强大的声音。地震仪是研究地球内部的一种最有力的和最精确的观测手段。地震仪的另一种用途是研究地震活动性本身。我们已研制出了一种重60千克的小型海底地震仪,这种仪器可以保证在海中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观测。这种海底地震仪已成功地弄清楚了过去在陆上观测一直不清楚的海底构造。海底地震仪还可成功地应用于研究深海沟地区和洋中脊地区(即板块的诞生处或消减处)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从1981年8月开始,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距御前崎近海约150公里的远州滩,深度4000米的海底,设置了该中心研制成功的“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开始观测微小地震。  相似文献   

3.
震讯     
日本在伊豆近海布设光缆海底地震仪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在震群集中发生的伊豆半岛以东近海中布设了使用光缆的地震观测网。安装正式的光缆海底地震仪在日本国内还是第一次。预定3月份起开始观测,目的是监测地震活动的变化。海底地震仪在总长度为25km的光缆的3个地点设置有装在耐压容器中的加速度仪传感器,安装在离岸6-11km、水深1.0-1.3km的海底。用加速度仪传感器捕捉地震动和地倾斜变化,通过无线电由设在静冈县伊东市海岸上的陆地设施把数据实时传送到东京本乡的地震研究所。包括地上设备在内都是1989年以来开发的。在2月下旬的安装…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第一个海底地震观测系统 日本地震观测是由日本气象厅和几个大学负责的,观测点密度很高,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但这些观测设施都设在陆地上。对于日本来说,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太平洋一侧的海底,尤其巨大地震多发生在海底。因此,仅依靠地面台观测地震,显然有很大局限性,进行海底地震的直接观测势在必行,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日本气象厅经过长期努力研制出海底地震仪,并首先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日本海底地震学与海底地震仪的研究概况,概述了海底地震学这门新学科;海底地震观测;海底的噪音干扰;海底地震仪在地震勘探方面发挥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概况;日本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最后提出建议认为,中国应着手研究海底地震仪。  相似文献   

6.
法国国立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法文名称的缩写为 INAG)的地震学家们近来研制了一种能安装在海底的地震仪,并称之为“海底地震仪器”的进展。根据法国国立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功地制造了七台海底地震仪。这些地震仪可以通过自由下落的方式安装在深度为1,000米以上的海底,并按照预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有始有终的记录。工作结束后,在操作装置上除掉压载,地震仪就  相似文献   

7.
日本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研制出一种能对一万米深海海底地质构造进行调查的地震勘探装置。这是一种在海面附近发出大爆破音而在深海底直接捕捉由海底地层反射的声波的技术。与以往在海面附近捕捉反射声的方法相比,它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图象的解象力。1986年9月份将装载在海洋调查船“白岭丸”上进行深海海底勘探的实验,以确定其实用价值。据说该装置也将有助于地震预报的研究等。地震勘探装置是探索地层重叠情况等地质构造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将发生爆破音的气枪和捕捉反射音的接收器置于10米左右深的水中,并用船拖拽进行连续调查的技术也广泛用  相似文献   

8.
资料筛选2013年到2017年地震及自然因素案例,对沈阳地震台SSQ-2I石英水平摆倾斜仪及JCZ-1T超宽频数字地震仪的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台SSQ-2I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与JCZ-1T型超宽频带地震仪在主要频带内对地面运动的响应程度具有一致性,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均存在一致响应,这可能是由于两套仪器的观测物理量不同、灵敏度不同等造成的。超宽频带地震仪和倾斜仪对地震波响应的特性,为倾斜观测中阶变突跳等异常变化性质的判定提供了物理学指标,对形变观测中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的认识及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底地震仪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地震观测设备。针对中国近岸浅海洋流噪声大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特点,提出链式地震观测方式并对链式海底地震仪节点进行机械结构设计。首先根据内部构件尺寸与布局对地震仪节点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方式确定地震仪节点仓体的壳体厚度、端盖厚度和密封尺寸;最后通过压力试验验证所设计的地震仪节点结构的耐压和水密性能符合要求,通过地震观测对比试验验证其接收天然地震的能力。此链式海底地震仪未来将应用于浙江近海的实际地震观测,提供实时连续的地震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1999年度与地震调查研究有关的政府预算已经确定,总额约为187亿日元。在1998年12月确定的1998年度第3次补充修正预算中,日本政府已对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等与地震调查研究有关的项目采取措施,预算额约为100亿日元。在1999年度预算案的主要项目中,科学技术厅用于基岩地震调查观测设施(高灵敏度地震仪、宽频带地震仪及电缆式海底地震仪)建设的资金约34亿日元;用于与地震有关的基础调查的资金(活断层调查等)为14.5亿日元。尤其是在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方面,加上1998年3次补充修正预算,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海底地震仪(OBS)测量海底运动的精度,在海底对地震仪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夯为两部分:(1)求出记录数据与地震检波器运动有关的仪器传递函数;(2)求出因地震仪的存在对海底运动的影响。利用—已知的宽度为τ秒的方波序列组成的电信号,输入地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千叶、房总半岛近海延伸约110公里的海底地震仪的铺设工程即将竣工。这项通过电缆进行日常监视的海底地震仪铺设工程,是继东海海域之后的世界第二个,也是日本气象厅直接观测“地震巢”的“大听诊器”。1985年9月10日试行连接,很快就检测出父岛近海的地震。进入正式使用后,可期待收到更大效益,除了能对预报关东大地震的再次袭击(即预料可能发生的沿相模海沟的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13.
为填补我国海洋地震监测和海洋地震研究的空白,获得对海洋地震多发区域的监测能力,特此进行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本文详细介绍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设计目标、基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性能技术指标和研制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在中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应用实例的实验结果,展示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在3000m海底所记录到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eCos的海底地震仪嵌入式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底地震仪在文件存储,数据通信等方面的观测要求,在海底地震仪的研制中引入了eCos(Embedded Configurable Operating System)系统,开发了基于该系统的具有数据采集、文件存储、仪器状态控制、网络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功能的海底地震仪控制软件.本文在对海底地震仪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作简要说明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eCos系统构建过程,海底地震仪控制软件的结构,指出该软件系统可有效地提高海底地震仪观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生存于深海底的白瓜贝(海贝的一种)的生态情况并探索它与关系到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壳活动的关系,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将于1993年夏季在相模湾初岛(静冈县)附近海域的海底设置有关观测装置。利用深海摄像机等长期监视贝类的活  相似文献   

16.
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涉及基准信标方舱研制、网型设计、勘选布放、观测策略、观测模型建立与优化、数据处理策略等.文章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探索其技术途径;分别描述了浅海海底方舱和深海海底方舱建设的基本构想,提出了适用于水下定位导航的海底大地基准网整体建设准则和用于地壳运动监测的整体网型设计准则.为了提高海底大地基准网的应用效能,海底网型以对称网型为主;海底基准点定位的海面观测也以对称观测构型为主,建议采用圆形观测和交叉十字(或井字型)观测相结合的海底定位模式; GNSS相位中心与声学换能器的偏移改正,建议采用外部测定与模型参数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声速误差影响改正建议采用观测值改正与参数化模型改正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模型改正为主削弱声线误差对海底定位的影响.利用文章的基本设计,分别进行了浅海和深海定位试验.在浅海充分验证海底方舱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3000m水深的长期海底基准点,该基准点初步定位结果内符精度优于5cm.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8~10月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使用德国SEDIS型三分量海底地震仪以气枪为震源在南海中北部开展了广角地震反射/折射勘测.这是我国大陆科研单位第一次自主开展长距离多剖面的海底地震仪人工地震探测。勘测线共三条。总长达1176.8km.工区最大水深4137m.共投放48台次,回收成功率95-8%。所获得的数据质量良好,深部信息丰富.可直观地分辨出照、Pn、PmP等震相,为南海中北部深部地壳结构、洋壳与陆壳分界和西北、西南次海盆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近海区域的微震,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自浮式(或沉浮式)海底地震仪(OBS).该OBS系统有一个外径为57 cm的用高强度铝合金制作的球形容器,内装一台垂直向和一台水平向检波器,在深达6000里的海底可以安全地进行地震观测。被放大的地震信号和时间编码直接记录在四道盒式磁带上,记录时间达一个月,记录和回放系统的频率响应在1-15 Hz的频率内(-3 dB)是平的。锚的释放和检波器的锁紧通过水声指示信号操作。到目前为止,我们的OBS系统已在海上投放了42次,它们都被安全地回收了。地震资料己经为与沿俯冲带和扩展海岭的构造学有关的若干过程提供了地震学的证据(例:Eguchi等,1986)。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在高噪声干扰地区获取高信噪比地震信息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第一个超深井地震观测站江苏东海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在地面与井下三个不同深度处的地震仪所记录的波形及其信噪比特征。结果显示:由于观测研究站周围强烈的噪声扰动,地面地震仪记录中无法识别ML0.8地方震波形,而深井地震仪可清晰地记录到该小震波形,且深井地震仪可观测到较地面地震仪更多的零级或负震级地震;井下三组不同深度地震仪所记录波形的信噪比均远高于地面地震仪,且不同深度地震波形信噪比的平均值随仪器深度的增大而增加。井下1 559.5 m处的地震仪的波形平均信噪比为69.20 dB,2 545.5 m处的信噪比达到74.15 dB,均达到高保真波形的信噪比值,这说明1 500 m深处地震仪所观测到的波形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面干扰,因此深井地震观测能够提供高信噪比的波形资料,为研究震源过程和场地效应等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这也预示着深井观测将促进深井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在克里特海设置了5台海底地震仪。在9天的时间里记录到了430个地方震,测定了其中85个微震的震中。根据海底地震仪和一些陆地上的希腊台站同时记录到的14个地震的数据,发现了震级ML与海底地震仪记录上的地震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海底地震仪记录到的ML=2-4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绘制了描述克里特海岩石层体波振幅衰减的曲线图。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振幅曲线,对品质因素作了评估。计算出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