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相山铀矿田部分典型矿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矿床中的矿化富集和分布有特定的规律性,了解并运用这些成矿规律对在已勘矿床区继续寻找隐伏盲矿床或盲矿体,特别是那些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但被认为有远景、有潜力区块的找矿工作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上上河金矿区运用地质、化探原生晕、激电扫面、测深、充电等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盲矿体的空间位置、产状、规模等,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充分运用区内提供的地质、矿产、物化探信息,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式,是正确开展隐伏-半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矿床普查方法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复杂的任务,就是发现隐伏矿和盲矿体。在已开发矿区,在所有的找矿技术手段中,岩芯深钻所起作用最大。然而,对手查明那些赋有于地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构造-建造组合中的多数热液矿床(其中包括稀有金属矿床,例如钼矿)来说,这类工程奏效甚微。这些矿床的矿体以其边界范围小(与所布置的普查钻探网相比)和形态奇特为特征。对于不同的找矿阶段,用通常规格的钻探网截切这类矿体的概率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铀-钼建造矿床一直是高质量矿石的产地。已知的矿床主要是根据地表直接找矿标志发现的。依靠找到盲矿体和显示不明显的矿体来矿大矿区是很困难的。作者通过对铀-钼矿田中一个矿床的详细研究,揭示了矿体的分布规律,从而有可能较有把握地预测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十大创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6.
石英云母线     
在寻找和评价隐伏、半隐伏裂隙充填型钨矿时,石英云母线作为一种地表可见的找矿标志,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提高找矿效果,现以某矿床为例,谈谈“石英云母线”的应用。一石英云母线的赋存部位本文所述矿床产于中—上寒武统变质砂岩、板岩中,是一个大型、构式较完整的“石英细脉带型”钨锡矿床。部分工业矿体出露地表,下部有隐伏的花岗岩体。石英云母线明显地存在于矿床顶部、矿体两端,而矿体两侧希少。二石英云母线的特征 1.石英云母线的走向、倾斜与矿体基本一致。 2.一条石英云母线的宽度,一般在1厘  相似文献   

7.
化探异常“动态”筛选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济舟 《物探与化探》1998,22(2):153-155,167
化探异常“动态”筛选法原理长期的找矿实践证明,化探异常查证是发现贵金属、有色金属等矿床的有效方法。已积累的丰富区域化探扫面资料蕴藏着大量的找矿信息,将这些信息从浩繁的资料中筛选出来,通过异常查证找到矿体就是地质、化探找矿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化探找矿中发现,由于区域化探样品多采自地表风化物(土壤、水系沉积物、风成沙等),它们是由基岩、矿体经长期风化、搬运形成,因而影响矿异常产出状况的因素很多,诸如:(1)出露矿体或是隐伏矿体、半隐伏矿体;(2)矿床出露地表的部位(矿体头部、中部或尾部);(3)矿床规模及品位;(4)矿床所处风化剥蚀条件;(5)地球化学景观、地貌景观对异常赋存条件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9.
黄沙坪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及其在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恢绪 《湖南地质》1992,11(1):21-26
黄沙坪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可概括为已知黄沙坪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以及最优找矿方法。黄沙坪铅锌矿床成矿母岩与中酸性高侵位岩体有关,倒转背斜轴部及其纵横断裂交汇处控制矿床,走向逆冲断裂带、间层断裂或虚脱带、岩体侵入接触带等控制矿体;矿床范围内有重力、磁力、电性、放射性等异常,出现成矿元素及重矿物指示标志;探查岩体(探岩)、圈定远景区(圈区)找矿床赋存部位(找位)、寻工业矿体(寻体)是最优找矿方法。此综合找矿模式在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经钻探验证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找矿难度日渐增大,加强寻找盲矿床和盲矿体,已是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寻找盲矿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展研究,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拟就盲矿床(矿体)预测的一般准则,作一简要综述,供勘查盲矿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十八铅-锌矿床是赣北地区新探明的大型铅-锌-银隐伏矿床,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提高对其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的认识,对指导今后类似隐伏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初步研究认为,其成矿元素来源于深部隐伏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交代矿床,并根据控矿因素,以三种控制条件以及Pb、Zn、Cu、Sn综合化探异常作为该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象加拿大这样地质研究比较深入、勘查比较彻底的国家,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金属矿床普查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和盲矿床.他们从1951年到1969年,发现新矿床的概率减少了十分之九,而勘查投资却增加了三倍,这就是由于找矿深度逐步增大造成的. 1955年以前,86%的矿床都是在地表和近地表发现的.1956至1968年,在近地表范围发现的新矿床,仅占22%,即78%为深部隐伏和盲矿床. 在厚层疏松物和岩石覆盖条件下,用常规化探方法找矿,效果往往不佳.岩石、土壤和壤中气汞量测量、卤素测量,以及地面微迹系统等都  相似文献   

13.
康家湾铅锌矿是湖南省水口山矿田大—超大型隐伏矿床,近十多年来,矿床东部深处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矿床地质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现了第二找矿空间,新增铅锌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提出了“背斜+两刀”的成矿模型,升华了水口山地区铅锌矿床找矿理论,对成矿有利靶区进行预测,指明下步找矿主攻方向。研究结果认为硅化破碎角砾岩带仍然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兼顾探寻碳酸盐岩古溶洞、构造裂隙带中发育的小而富铅锌矿体,深部寻找矽卡岩型盲矿体依然潜力较大,铜等高温元素可作为今后重点勘查方向。同时,矿区东部新盟山等地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卢燃  毛景文  段超 《矿物学报》2011,(Z1):67-69
下鲍Ag-Pb-Zn矿床位于冷水坑矿田西南部。铁锰碳酸盐与矿体在空间上重叠,曾被认为是冷水坑矿田隐伏矿床的找矿标志,但在随后发现的隐伏矿床中并未显示这一特征。本文就下鲍矿床铁锰碳酸盐的特征及与成矿作用的联系展开研究,发现铁锰碳酸盐对银矿物的沉淀有着积极作用,是重要的富银矿石,为矿山采选工作提供依据,并对深入研究冷水坑矿田隐伏矿体的  相似文献   

15.
自五○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金属矿床普查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深部隐伏和盲矿床.找矿深度越来越大,找矿难度日益增加.这样,近十年来,为了提高化探找矿深度,解决在厚层疏松物和岩石覆盖条件下的找矿方法问题,我们和广西、广东、甘肃等冶金物探队和地质队协作,在麻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钨、钼、锡、汞矿床,黄铁矿矿床,钽铌钨锡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层控铅锌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等11个矿种22个矿床和矿点上,研究了卤素在找矿中的作用,在各种介质中的分布、存在形式,以及在矿体周围空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寻找隐伏矿床的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已进入了寻找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和边远地区矿床的新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矿产普查也同样进入了寻找隐伏矿床和难以辨认矿床的新时期.杜春霖同志回顾了283个主要铁矿的发现史,其中五十年代发现的矿床有153处,占54%,大部分属地表露头矿,掩埋矿或盲矿仅占23.5%;六十年代发现的矿床有70处,占24.7%,掩埋矿或盲矿占  相似文献   

17.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生的一个隐伏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特征等分析与研究,认为铜钼矿床为深部隐伏岩钟斑岩体。外接触带铜钼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岩体顶上带中,矿床规模与隐伏(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上方岩钟(成矿母岩)、隐伏岩体顶上带(赋矿围岩)及区域性断裂构造等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发现对该成矿区带找矿隐伏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状钨矿床地表标志带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钨矿和其他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一样,表露和浅部矿大都已被发现,找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运用研究地表标志带的工作方法,寻找隐伏或半隐伏矿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任何内生热液矿床的形成,都是由内、外因作用综合完成,因此,在矿体(矿床)顶部和周围一定范围内,必然会形成扩散迹象的“蛛丝马迹”——找矿信息.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寻找那些与成矿有关的信息,然后再去研究什么样的信息深部可能有矿,什么样的信息深部不可能有矿.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石英脉型钨矿床标志带,是指在特定地质环  相似文献   

19.
郭锐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06,20(3):243-246
粤东地区燕山期火山岩盆地沿NE向呈带状展布,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近年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尖笔岽、四望坪矿床。矿床为隐伏的脉状充填型热液型矿床。隐伏矿床地表常表现为矿化蚀变带或褐铁矿化的小破碎带,土壤次生晕异常形态与隐伏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一致,是本区隐伏的脉状矿床的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地区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均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等间距性。有关的矿田均处于纬向22°40′—24°40′的构造带及其与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已评价和探明的大、中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均赋存于大花岗岩体外围之小花岗岩体及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附近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与泥质岩互层的围岩中。这些矿床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及水平分带现象。地表以脉状为主的矿体,其探明的储最较少;而在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体附近的隐伏似层状矿体,所探明的储量为前者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大花岗岩体外围地表蚀变带及铅锌矿脉状矿体的存在,是予测和寻找深部隐伏似层状锡石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本文指出,围绕几个大花岗岩体周围的小花岗岩体去找锡石硫化物矿床仍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在其周围根据蚀变特点及地表矿化标志,运用矿床垂直及水平分带规律进行隐伏花岗岩体和隐伏矿体的予测,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