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39-41
在政风行风建设中,我局提出要在行风建设中唱响“一、二、三、四”主旋律:“一”即突出一个主题,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阳光国土”主题活动。“二”,即推进两项制度改革: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制度改革;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即抓好三项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全市行风评议活动:二是加强自我形象宣传活动;三是积极实践对社会公开承诺。“四”,即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加强行风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二是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队伍素质和提高领导班子素质相结合:三是刷新领导作风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相结合;四是深化各项改革与开创国土资源管理新局面相结合。要求通过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69-70
近年来,在行风建设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我们按照省厅、市局关于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以“抓基层、打基础、求发展、创一流”为目标,从抓软硬件建设入手,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基础业务工作建设,全力巩固基层国土资源前沿阵地,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基层所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2003年平定堡国土资源所被省厅评为“先进基层国土资源所”。  相似文献   

3.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16-17
近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源头治理,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狠抓“五个坚持”,推动和促进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市局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并获得免评两年的奖励,19个县(市)区局有16个单位被评为优胜单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正定县国土资源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两大主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建设,注重制度创新,主动搞好服务,推动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被省政府评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被省、市评为“国土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国土资源局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大稳定综治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局领导班子被县评为实绩突出班子。  相似文献   

5.
定州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纠建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断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在工作中注意搞好“八个结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36-36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国土资源局的安排部署,在南宫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求真务实搞服务上,以行风建设统揽全局,以行风建设促进工作,以行风建设树立形象,开创了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国有土地市场步入规范轨道、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达到了空前规模,先后被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土地开发整理先进单位”,被邢台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国土资源执法先进单位”,被南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十佳办实事单位”。  相似文献   

7.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30-31
近年来,曲阳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执政为民”这个宗旨和省、市、县关于行风建设的安排部署,不断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完善服务,树立了国土资源局新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在2002年行风评比中获全县第三名,2003年再获全县第二名。  相似文献   

8.
自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廊坊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工作目标,以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管理机制为工作准则,积极探索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省系统内走在前列。今年,廊坊国土局被评为全国精神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局无一人受到效能责任追究,为全市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23-23
加强政风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政风影响作风,政风关系行风。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政风建设统揽全局,以政风建设推进工作,以政风建设树立形象,依法行政,服务发展,开创了风清气正事业兴的工作局面,我市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国土资源(土地)执法模范市”,我局连续两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被省人事厅和国土资源厅推荐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一、工作基本情况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辽宁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到位”、“两个完成”、“四个推进”。 (一)信息化机构迅速到位 鉴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1.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10-11
今年以来,正定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为民、利民、便民为目的,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度,被省政府命名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国土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市、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大稳定综治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实绩突出班子”。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拓宽对外宣传工作渠道,推进国土资源化建设,省厅宣传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第一家网上互动平台——“国土资源论坛”(WWW.hebgt.com)。经过试运行,目前“国土资源论坛”已全国开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农村“空心村”治理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两图一表”和“三榜公布、三到现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受到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47-48
辛集市国土资源局以贯彻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五条禁令》等规章制度为保障,以“阳光行政”为主线,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真正把行风建设的着眼点放在为民排忧解难上,实施“亲民工程”;把落脚点放在服务全市经济上,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树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河北国土资源》2004,(F10):14-15
赤城县国土资源局自2002年被列为民主评议行风参评单位以来,始终把“转变行业作风、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行风建设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被省厅、市局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平山县国土资源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树行业形象,谋事业发展,树立了勤政、廉洁、高效、便民的机关形象,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峰峰矿区谋划和引进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面对当前“三个暂停”的土地政策,峰峰矿区国土资源局在项目供地上没有说“不行”,而是研究“怎么才行”,并以此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出发点。该局从挖掘存量土地入手,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安排相关科室深入全区各厂矿企业摸底排查,共清查出国有闲置存量土地10宗、918.78亩,  相似文献   

18.
走进泉州市洛江区国土资源局,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几十块大大小小的各种奖牌:“全国土地登记和土地调查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单位”、“2001年度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一块块奖牌,记载着洛江区国土资源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历程。几年来,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服务经济建设争当“排头兵”洛江区设立于1997年,为了促进全区工业发展,当时…  相似文献   

19.
在“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高邑县国土资源局以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建设一支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所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我局连续六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实绩突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内容大体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数据指标体系、术语定义、文件格式、图形图示符号、空间定位、元数据标准、数据精度、质量控制及技术规范等具体标准。 十多年来,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建设走的是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即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