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八论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区域成矿研究的一种学术思想,亦是地球系统四维成矿论.认为地球的矿床世界是由特定的时空域内,各类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组合的矿床自然体矿床成矿系列及其联合体成矿体系所组成.矿床形成决定于时间、空间、成矿作用三要素.矿床世界的基本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组成成矿体系,成矿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2.
斑岩矿床     
二十世纪初首次划分出来的斑岩型铜矿床,在铜和钼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方面都居首要地位.近年来,加拿大地质学家A.Sutherland和R.Cathro等,把与斑岩侵入体有关的、具有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构造的钼矿床、钨矿床和钼钨矿床,都划归斑岩型矿床.J.Woodcock和V.Hollister描述了北美科迪勒拉的斑岩钼矿床.R.Sillitoe、C.Halls和I.Grant把玻利维亚的许多锡矿床也当作斑岩型矿床.J.Sarcia等在铀矿床中也划分出了斑岩型矿床.分析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钼、钨、锡、铀、金和银矿床资料表明,其不少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所固有的特征.这些矿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含矿  相似文献   

3.
当代矿产地质勘探发展的趋势是进入寻找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的新时期.因此研究隐伏矿床特点,探讨找矿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均是很重要的.根据隐伏矿床形成条件,特别是改造条件的差别,可将隐伏矿床划分为隐伏矿床、半隐伏矿床、掩埋矿床和推复矿床等四类.  相似文献   

4.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2011,85(5):603-611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  相似文献   

5.
热泉型金矿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于近地表环境火山温泉或地热系中.这类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智利、多米尼加、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苏联、日本、菲律宾、裴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都产有这类矿床.矿床储量一般都很大,有不少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如加拿大辛诺拉矿床100t;美国麦克劳林矿床100t,朗德山矿床261t;多米尼加老村庄矿床170t;日本菱刈矿床120t;菲律宾阿库潘-安塔英库矿床350t;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矿床420t,利希尔矿床500t.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斑岩型铜矿床是中国目前探明的资源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通过研究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床特征了解了矿床的基本特点和矿床形成的基础;通过研究矿床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认识了矿床成矿特点;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厘清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岩岩浆来源.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模型是一组有成因联系矿床的高度总结,对找矿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位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中南部的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本文在总结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基础上,分析了峨眉山玄武岩、构造和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类型,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矿床模型.  相似文献   

8.
接触变质型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硅灰石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1964年苏联学者德米特里耶夫将硅灰石矿床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 1.形成于矽卡岩中的矿床 2.形成于太古代变质杂岩中的矿床 3.形成于超基性的偏碱性杂岩体中的矿床 1975年??舍里列夫和??祖吉娜在其文章中引用了这一分类,并列举和描述了一些苏联的矿床实例,其中有关矽卡岩型矿床例举了鲍萨金、柯依塔什等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Y.A.阿萨纳利耶夫最近著文指出,只有沉积岩、沉积变质岩和沉积火山岩中的铅锌矿、铜矿、黄铁矿型多金属矿以及黄铁矿矿床,才属于层状矿床.这些矿床中集中了世界铅、锌探明储量的65%,铜储量的45%.从成因观点看,层状矿床可划分为四类:①远成热液矿床,②沉积矿床,③复成矿床和多成因矿床,④外成后生矿床.层状矿床矿石的原始同生性质的设想,已被许多新的实际资料所证明.有人提出,陆地上的岩石,与沉积作用同时发生的海底火山活动和热液作用,是矿质的来源.矿质在沉积阶段之后,经受了成岩作用、破坏作用、变生作用等改造作用.关于层状矿床的成因,提出了同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矿床学的特点矿床学是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矿床分布规律的地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有经济价值的综合的地质体——矿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矿床学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综合性和复杂性. 矿床学的生产实践性很强,它是适应矿业生产的直接需要而逐步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采矿工业揭露出的丰富多采的矿产地质现象,是矿床学研究的源泉和基础,而矿床学阐明的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又指导着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矿床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宝富  李鹏 《四川地质学报》2012,32(3):276-277,285
长龙山铁矿床地质条件、矿床成因较为复杂,传统理论认为是矽卡岩高温热液双交代型矿床.多年来地质工作发现有些地质现象是矽卡岩高温热液交代成矿理论无法解释的,因此认为该矿床可能属其他成因.该矿床是否有可能首先是沉积矿床,后来大规模火山爆发后,在矿体周围发生热液侵入,对矿床进行了热液再造.也就是说,将该矿床定义为沉积—热液变质型矿床,或许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VR技术建立开发典型矿床的综合资料库及典型矿床三维动态仿真模块,将典型矿床地质模型搬至网络上.以吉林大学虚拟仿真项目为依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矿床资料库与虚拟矿床地质仿真系统.仿真演示的主要功能是将理想成矿模式过程动态地展示给大家.以往的展示只是平面的图片,缺乏立体感.将矿床的形成过程三维立体仿真再现,使人们较直观地了解其地质内涵.用户通过网络漫游对典型矿床的海量数据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矿床地质信息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莲花山斑岩钨矿床蚀变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钨矿床是一种新类型钨矿床,研究其蚀变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认识矿床成因,对华南地区内生钨矿床的找矿、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曾报导过莲花山斑岩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现将该矿床的蚀变作用及其分带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矿年代学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测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必由之路.过去二十多年来,随着超高灵敏度质谱仪的诞生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矿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成矿过程的客观认识和现代矿床学的发展.但直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各种内生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热水成因矿床和变质矿床等).相较而言,次生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却进展缓慢;世界上绝大多数次生矿床还没有确切或可信的同位素年龄.  相似文献   

17.
闪锌矿Cd、Fe含量与矿化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锌矿是在许多矿床中最常见的矿物.闪锌矿的Cd、Fe含量与矿化阶段关系的研究,可以推断矿液演化史和矿床形成环境变化史.对矿床评价及勘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分析国内外200多个矿床闪锌矿Cd、Fe含量数据,有8个矿床注明了闪锌矿形成的矿化阶段.其中4个矿床早阶段产生的闪锌矿比晚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Fe、贫Cd,4个矿床早阶段结晶的闪锌矿比晚阶段形成的闪锌矿既富Fe,又富Cd.反映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物理化学环境,矿液来源及演化史绝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金银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铁矿是一种遍在矿物,从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中,几乎都有产出. 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金的关系尤为密切,绝大多数原生金一银矿床中都有大量黄铁矿产出.例如:金-黄铁矿-石英脉;金  相似文献   

19.
联生矿床是指在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要素的配置关系,联生矿床可以分为内源外成和外源内成两种类型;根据宏观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和陆相两类.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是典型的海相联生矿床,陆相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属于陆相联生矿床,而陆相火山-次火山高度开放型的容矿构造中通过流体的沸腾浓缩形成的浅成高温热液矿床也具有联生矿床的属性.联生矿床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成矿物质运动时空结构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岩相古地理、沉积建造和成膏物质来源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迭系石膏矿床属浅海相蒸发沉积矿床.这种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明显,强烈受构造控制.在时间上本区石膏矿床主要分布于早三迭世晚期和中三迭世早期,共有七个成膏区.自东向西成膏区增多,成膏区变新.在空间上,石膏矿床往往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多为大型矿床,如南京硬石膏矿床和黄石硬石膏矿床.在大区域内其分布有局限性,不是到处都有矿,最有利的部位是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