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岩裂隙水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十分重视山区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近十余年,对我国的基岩裂隙水进行了世界上范围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勘探、开采和防治工作。我国在基岩裂隙水的开发利用、构造找水理论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按一九七四年的统计资料,全国机井总数达130多万眼,若按百分之五计算,基岩水井至少可达6.5万余眼。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作为广泛分布的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构造裂隙型地热水因出水量大、易回灌等优势,成为当前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类型。运用区域综合物探方法,系统分析关中西部眉县城区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储水空间及富水性,指导热水井靶区预测和井位布局。结果表明,目标区发育3条隐伏断层,其中富水性好、规模较大的2条断层可以作为靶区断层,在此基础上将地热井布局于断层上盘靠近断层预测线的位置,垂向上沿着断层倾向方向钻穿基岩面风化带,结合断层和基岩面埋深等实际地质条件,该区地热井平均钻进基岩面以下500 m。钻井结果显示眉县地区二元结构热储发育,即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热储和基岩裂隙水热储,完钻的8口地热井中7口井出水量超过100 m3/h,出水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水,另1口井出水量较小,推测未取得基岩构造裂隙水,出水主要为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1)
低山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分布埋藏极不均一,含水层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异差性大,涌水量大小相差悬殊。富存形式往往呈点状、线状、面状赋存于岩石的裂隙中。勘察找水时,采用力学性质分析,构造形迹分析,物探方法测量,确定基岩裂隙水的富存部位。是低山丘陵区开发基岩裂隙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地区基岩裂隙水比较发育,类型也丰富多采。从分析各种不同成因的裂隙着手,进而研究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运移和富集规律,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基岩裂隙水的研究方法:裂隙一构造法。实  相似文献   

5.
于丽娟 《矿产与地质》2002,16(2):121-124
官地银金矿床基岩风化裂隙和断裂构造裂隙发育 ,基岩裂隙水由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脉状水组成。脉状水与风化裂隙水相沟通 ,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水位的裂隙含水系统 ,钻孔混合抽水试验也证明了基岩裂隙水这一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岩裂隙水中90Sr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水文地质情况,通过渗透张量系数计算和溶质迁移参数测试,建立了基岩裂隙水渗透模型和90Sr在基岩裂隙水中的迁移模型.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耦合,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ODFLOW软件对90Sr进入处置场地下水后的迁移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机械弥散、对流作用、地质介质的吸附阻滞作用以及核素本身的衰变作用,处置库运行100a后因破坏而导致核素90Sr进入地下水后的有害污染面积比较小,不会对水井及下游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坪金矿赋存偏碱必杂岩体中,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低山分水岭近侧的基岩裂隙水区,东坪沟是矿区唯一的地表水体,地上水有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地表水和第四系也隙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直接渗漏到矿坑,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水通过基岩裂隙渗漏到矿坑,东坪金矿床属以基岩裂隙水直接充水,地表水和和纱孔隙之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8.
基岩裂隙水是云南省五大地下水类型之一。滇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基岩裂隙水。本文就已完成的该地区十余个1:20万或1:50万的水文地质调查图幅和1:5万供水勘察的资料为依据,着重讨论了区内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基岩裂隙水富集的影响及控制作用。本文从富水结构类型分析研究出发,总结了沉积碎屑岩、坚硬性脆的变质岩及风化岩浆岩在各种类型的节理裂隙和结构空间介质良好的条件下,赋存基岩裂隙水的结构特征,研究了各类地质构造形态有利部位富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条件。具体划分了区内基岩裂隙水的富水结构类型,特别对褶皱构造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断裂破碎带、交汇带、影响带,各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的阻水富水条件进行了探讨,突出了富水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的阐述,归纳出一些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规律。以期能对寻找和开发利用这类地下水资源,以解决干旱地区分散农田和居民的供水问题,起到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清水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有较好的经济开发价值。为了在该区确定成井位置,首先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快捷有效地确定了找水有利区域;其次在找水重点部位布置激电测深剖面,采集和研究多种激电参数,较为精细地划分了沿垂向地层含水层位。特别是激电半衰时和偏离度参数,反映含水层能力较强。最终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深法组合勘查模式确定了成井位置,经钻孔验证在目标含水层位成功获得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10.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郭永海  王驹  王志明  宗自华  周佳 《铀矿地质》2007,23(6):356-362,370
本文论述北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形成和赋存规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洼地,主要为潜水。沟谷潜水的形成以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及洪流渗漏补给为主,洼地潜水可由沟谷潜水、断裂带或基岩裂隙水、古洪积扇潜水侧向补给,也可由地表洪流渗入补给;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由自垩系或第三系砂砾石构成的山间沉积盆地中,以承压水为主,洪水下渗和盆地周围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是此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碳酸盐岩节理、裂隙中,以潜水为主。降水垂直渗入、侧向补给或洪流渗漏补给为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岩裂隙水,是指那些储存于坚硬岩石构造或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我国北方碳酸岩地区溶蚀裂隙中的地下水亦属此种类型。它主要受着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和空间形态特征所控制。迄今为止,主要是建立在松散沉积物孔隙地下水基础上的水文地质学,远不能解决基岩裂隙水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因此,现在有必要加强基岩裂隙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矿泉水井位于大同断陷盆地西侧边部的口泉断裂附近。含水层为中更新统中砂和中粗砂。地下水受口泉断裂带基岩裂隙水补给。1993年12月经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和地质矿产部联合鉴定,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属含锶重碳酸-镁钙钠型矿泉水。  相似文献   

13.
贺兵英 《地下水》2013,35(2):38-40
甘肃中、东部的黄土分布区是甘肃省最为缺水的地区,目前对地下水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河谷盆地第四系地下水,对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周边基岩裂隙水多为点状开采,地下水仍具一定的开发潜力。本文对浅层、深层地下水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浅层地下水主要放在水源地开采潜力分析和进一步寻找富水地段上,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深层水及周边基岩裂隙水主要寻找颗粒粗的含水岩组和有利于储水的构造。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76-480
以《中国援助柬埔寨乡村供水项目》水井施工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测井在解释含水层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均为正向偏移形成的异常、自然电位均为负异常,视电阻率的均表现为低阻异常,利用这三种曲线组合能很好的解释含水层。对于隔水层,三种曲线均表现为正异常,而与含水层对比有很好的极差响应。根据测井解释成果与地质水文资料结合分析,主要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第四系与基岩接触带,本文分别解释了具有代表性磅清扬省CACW-61钻孔和磅士卑省CACW-379钻孔,为后续水井成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援助柬埔寨乡村供水项目》水井施工为例,介绍了综合物探测井在解释含水层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均为正向偏移形成的异常、自然电位均为负异常,视电阻率的均表现为低阻异常,利用这三种曲线组合能很好的解释含水层。对于隔水层,三种曲线均表现为正异常,而与含水层对比有很好的极差响应。根据测井解释成果与地质水文资料结合分析,主要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第四系与基岩接触带,本文分别解释了具有代表性磅清扬省CACW-61钻孔和磅士卑省CACW-379钻孔,为后续水井成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裂隙水埋藏分布规律的复杂怀,致使裂隙水的开发利用十分困难。因此,获取和利用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岩裂隙水专家的知识,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具有智能功效和的专家系统,就具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基岩裂隙水七开发专家系统(BFWP)的建立过程,包括系统的知识库建造,推理机设计,以及系统的图形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天然放射性技术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国内外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岩裂隙水、溶隙溶孔溶洞水的找寻;温泉热水异常带的调查;地下水形成年代及某些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等。 一、找寻基岩裂隙水及溶孔溶洞水  相似文献   

18.
裂隙水研究与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密切相关。发现并提供优质基岩裂隙水,是21 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科研课题。鉴于裂隙水的赋存及分布规律极为复杂,因此,探讨裂隙水的运移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和放射性同位素氚(T)分析了金川矿区不同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初步判断了井巷排水的主要补给源,研究结果表明:金川矿区井巷排水是深部基岩裂隙水和经过蒸发效应的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不同地段排水中生产水与深部基岩裂隙水比例不同,深部基岩裂隙水比例16%~83%,生产水比例84%~17%;井巷排水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补给的充填析出水。  相似文献   

20.
应用遥感图像信息研究青岛地区水文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岩裂隙水研究一直是水文地质的难题。该文应用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判译、现场调研测试等多信息综合分析手段,阐明青岛花岗岩基岩裂隙水富水规律,并对水资源作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