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近50a(1950~1999年)鄱阳湖年最高水位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年最高水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m、2m的频数明显增多。文章采用遥感(RS)对湖体水面进行监测分析,并利用多时相LANDSATTM资料,解译出不同时相鄱阳湖水域面积分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空间分析,将鄱阳湖水域面积分布转换成相应时相水位高程矢量分布,结合湖区1:5万地理高程数据,建立鄱阳湖区高分辨率水位数字高程模型(WDEM);根据WDEM和汛期鄱阳湖水位,研究出鄱阳湖区洪涝灾害分布。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文献中提取了唐代289 a间(公元618—907年)陕南地区的水旱灾害记录,使用灾害等级法和湿润指数法研究其洪涝灾害特征和干湿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洪涝灾害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公元618—687年为少发期,688—847年为多发期,848—907年为少发期,在公元788—797年、808—817年发生了2次湿润气候事件;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突变性和周期性,在公元748年前后发生由湿润向干旱的突变,指示气候发生了突变;湿润指数变化存在25~27 a、62~67 a的周期振荡,其中62~67 a为主变化周期。在空间上,商洛、汉中地区洪涝灾害次数较多,占水灾总次数的74.5%;唐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与干湿变化过程与同时期中国气候总体变化大致相同,其变化是对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吉林省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洪涝灾害是我省自然灾害中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特别是进入90年代 ,洪涝灾害在我省的发生频率较高 ,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同70、80年代相比较 ,90年代的洪涝灾害具有频率高 ,强度大 ,范围广 ,损失重等特点。本文对90年代我省洪涝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2洪涝灾害的特征2 .1洪涝发生频率高尽管90年代我省的旱涝交替出现 ,但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多于70年代和80年代 ,这10年中以1991、1994、1995、1998年最为严重 ,尤其以1995年和1998年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8月的常规观测资料,1°×1°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1°×1°的云顶黑体亮度温度(TBB)逐时资料,水利部发布的2002年5~8月水情资料,以及1960~1997年中国315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2002年8月中下旬湖南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发生原因以及致洪强降水进行分析.发现:(1)2002年8月受12、14号台风影响的湖南南部大暴雨和8月中旬持续高空槽前的大面积强降水,是引起8月中下旬湖南严重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之一;(2)2002年4~5月以及梅雨期湘南地区的强降水使得土壤水份饱和,江河湖库维持较高的水位,导致8月上中旬先后3次强降水过程产生的雨水只能作为径流流入洞庭湖水系,使洞庭湖水系的来水与长江上游的洪峰来水遭遇,造成8月中下旬洞庭湖水系的严重洪涝灾害;(3)8月上中旬的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十分活跃,而MCS的发生、发展又与有利于出现对流活动的大尺度环境场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5—2014年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区域洪涝指数、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得出洪涝等级(轻涝、中涝、重涝),分析近50年黑龙江省不同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黑龙江省发生区域性轻度、中度和重度洪涝灾害分别为7次、7次和6次,降水倾向率为0.864 mm/a;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不均,发生轻涝104次、中涝74次以及重涝29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逐年扩大;同时,发生洪涝灾害的站数比差异明显,且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轻涝、中涝和重涝站数比的增幅分别为1.3/10a、1.6/10a和0.85/10a;洪涝灾害高发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10年之后,主洪涝区为鹤岗、伊春、黑河和牡丹江地区,次洪涝区为大兴安岭和大庆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也将发生变化。本文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 5)中26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对不同预估情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50 a(2021—2040年和2046—2065年)两个时期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的变化进行定量预估。结果表明:未来50 a长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呈由北向南风险强度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由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2.6情景至RCP 8.5情景,长江北部地区洪涝灾害风险逐渐增加,而干旱灾害风险变化略有差异。在RCP 8.5情景下,未来50 a第二个时期(2046—206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为所有情景中最大,高于IV级(包括IV级)的面积增加,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地区为V级干旱灾害风险与IV级洪涝灾害风险叠加区域,而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为干旱与洪涝灾害最高等级风险(V级)叠加区域。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暴雨天气多发区。根据资料统计表明,我省5~8月的大暴雨过程平均超过13次,具有发生机率高、强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破坏性大,成灾率高。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八五期间,我省有四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川利  刘晓东 《气象》2009,35(8):49-60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 Land Model 3)模拟1979-2003年的土壤蒸发量和植被蒸腾量,分析了中国区域水资源(降水减去地面蒸发和植被蒸散)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征.全国水资源分布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依次递减,这与全国多年降水分布一致,其中长江以南地区是水资源丰富区,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是水资源匮乏区.从水资源线性变化趋势来看,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变干趋势显著,水资源减少速率为10~15mm/10a;长江以南地区年水资源增加,增加中心在两广地区,水资源增加速率达20~30mm/10a.  相似文献   

10.
郁淑华 《四川气象》1999,19(1):10-13
1引言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主要农业生产区在四川隘地。四川盆地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气象灾害频繁。其中暴雨、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更好的掌握四川盆地洪涝发生规律,为我省治水兴蜀献计献策,有必要对四川盆地四大水系的洪涝特征作一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分析研究。2四川盆地四大水系的洪涝标准由于四川盆地各条水系流域的地形地貌、工程措施等不同,而每条水系的上、中、下游地形地貌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根据省水资源局提供的四川盆地四大水系中各支控水文站…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丰水季鄱阳湖流域降水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研究, 建立鄱阳湖水位变化降水预测模型;并利用近10年卫星遥感对鄱阳湖水域面积的监测及相应时相鄱阳湖水位资料的分析, 研究出丰水季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 解决了洪水季, 云天状况下, 气象卫星难以监测下垫面洪涝灾害的难题。通过对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进行模拟验证, 结果表明, 鄱阳湖实施退田还湖以后, 湖体水面模拟结果与遥感测算值相对误差为0.9%~3.6%, 模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1)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2)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持续强的水汽辐合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为暴雨持续地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3.
邵佳丽  王新  郑啸 《气象科技》2023,51(5):738-746
洪涝灾害危险性预警分析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在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本文以2020年6—8月长江-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研究案例,首次利用前3天累计降水量(前期状态),当前时次土壤湿度(当前状态)和预测日降水量(未来状态)作为致灾因子,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危险性预警分析模型。通过县域灾情信息验证表明,评估正确率达74.46%,遗漏率仅5.59%,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吻合性好;同时对预警准确性和时相一致性进行评价,最大值(县内最高指数)的预警率达到81.6%;“特大型”暴雨洪涝灾害中的预警达到77.3%以上,且灾害在前3~5天危险性指数普遍提升,存在有效预警。本文方法对于长江—淮河流域短时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预警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提供防灾减灾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良炎 《气象》2003,29(10):62-63
7月份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 ,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 ;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伏旱发展快 ,范围广。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江南、华南出现罕见的酷热天气 ;北方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有两个台风 (热带风暴 )在华南登陆 ,两广部分地区遭受损失。部分省 (市、自治区 )局部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袭击。1 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本月降水量 ,东北大部、华北大部、西北东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一般在 1 0 0mm以上 ,其中江淮、黄淮大部以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黑…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下旬以来,频繁的大到暴雨在我省及邻省份发生,特别是自9月上旬末的那场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之后,长江秋讯突发.全省共产生水量316亿多立方米,江河湖库水位迅猛上涨,平原湖库渍涝成灾,局部山洪爆发,一些大型水库相继溢洪,大量客水尤其是洞庭湖的来水注入长江,长江洪峰接连出现,我省外洪内涝十分严重,长江中游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1 基本气候特点1.1 暴雨频繁,日雨量大8月上旬末受第七号台风影响,我省前期持续的特大干旱先后得到解除.中旬末又连续降了暴雨,雨水开始偏多.尔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到九月初,我省发生了六次范围广、强度大的暴雨天气,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七月十三日前后的大范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共有一百三十八个县(市、区)约二千万人受灾,五十七个县城七百七十六个场镇被淹,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八一年入汛后频繁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黄陂气象站、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桥位处新建的测风塔和湖北省农展中心自动气象站风资料,采用极值I型分布法对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设计的风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桥位区10 m高度年最大、极大风速为分别为17.0 m·s~(-1)、20.9 m·s~(-1),年均大风日数为5.8 d,年最多风向为NNE;(2)气象站100 a重现期10 m高度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基本风速)为25.6 m·s~(-1),桥位处100 a重现期10 m高度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风速)为29.0 m·s~(-1);(3)风速较大时水平动量的垂直湍流通量较风速小时大、湍流参数较风速小时小、湍流谱密度值较风速小时增大1~2个量级;极大风速发生时1 h内的风攻角为0°~3°。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0—2015年青藏高原、长江以南地区的站点资料,利用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各分区4月的感热通量和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地区(关键区) 4月感热通量可以作为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报因子之一;青藏高原4月感热通量和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均存在4 a主周期和8 a副周期,在1998年、2011年前后出现转折;高原整体、E区、G区4月感热通量均与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呈负相关;高原关键区4月感热通量偏弱时,长江以南地区高空(850 hPa)处于深槽槽前,西部配合有切变线系统,斜压性很强,空气相对湿度很大,利于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主要农业生产区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气象灾害频繁.其中暴雨、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更好的掌握四川盆地洪涝发生规律,为我省治水兴蜀献计献策,有必要对四川盆地四大水系的洪涝特征作一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这次灾害的成因,特别是研究了湖南省洪涝灾害加重与区域性强降雨过程时间变化的关系。指出近年来强降雨过程集中的时段有从5~6月份向7~8月份推移的趋势,造成与上游洪水顶托的机会增多,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重,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现象的持续出现,应有更深层次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