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名记     
今天的沈阳,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谱写了光荣历史。 公元前 299年,燕国名将秦开率大军破东胡、筑长城、建四郡,其中辽东、辽西二郡,即现今辽宁之地。秦汉时辽东郡不变,其属下 18县,其中候城县 (今沈阳地 )乃重要军事重镇之一。乃边防斥候之城,故冠以“候城”名之。据考古资料证明,当今沈阳城就是在战国候城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一座古城。 辽称“沈州”系沈水之阳城也, (古时山之南曰阳,水之北为阳 )。金继之,金末毁于兵火。元推行行省制,辽阳行中书省下辖七路,其中“沈阳路”于 1296年 (元成宗元贞二年 )在历史文献上始出现“…  相似文献   

3.
策略部署: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军事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兵游击组织部署: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此为大余建县之始。隋开皇  相似文献   

4.
参户县,为西汉初高帝所置县,属幽州勃海郡(《汉书·地理志》)。参户县治在何方?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1975年版)标明,平舒地名前称徐州。笔者曾于1983年请教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谭先生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通县自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区域的增减,称谓变更,治所的迁徙,错综复杂,其说不一。据《北京史》载;“秦使天下飞舟挽粟起于黄陲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北河盖白河也”。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已利用潞水向琢郡、渔阳、右北平诸郡运草输粮,以给边关,成为幽州之东的交通孔道,为置县奠定了基础。西汉时,始置路县,治所在今胡各  相似文献   

6.
太平,语出《庄子·天道》:“太平,治之至也。”按文言语法结构其中的“至”应作“极”之意,全句的语义应是:时事安宁和平是社会政治的理想境界。唐代设置太平县(今属黄山区境),县名由来是否就取义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据《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宣州》载:“太平县,南二百八十五里,元八乡,本泾县之地。唐天宝十一载以地居郡东南僻远,游民多结聚为盗,邑人患之,因安抚使奏,非别立郡邑无以遏此浇兢(注:浇兢,此处代指“结聚为盗”的说法)。时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康熙太平县志》直接引用这段话来解释县名由来,我们今天读来甚觉…  相似文献   

7.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大同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大同地域属赵国,汉代置平城县,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建安末年废县。秦朝,大同分属雁门郡、代郡。秦朝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名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名文化学、文化史学以及历史地理学角度考察大连地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似尚有可议之处。这里不揣鄙陋,提出拙见,以供讨论。   我们认为大连原于秦汉所设的沓氏县,为古代贸易港。已故历史学家谭其骧在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标沓氏县在金州东,旅顺之西的辽东半岛上。著名考古学家佟柱臣考定西汉、东汉之辽东郡沓氏县即今旅顺口。 (见佟柱臣著《考古学上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东北疆域》,《考古学报》 1956年 1期 )  据查:辽东郡始置于战国的燕昭王时期。“燕袭破走东胡…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  相似文献   

9.
山东曲阜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京沪铁路东侧,北依宁阳县,南与邹城市接壤.东与泗水县为邻,西隔泗河与兖州市相望。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据《尔雅·释地》记:“大陆曰阜”。《说文》:“阜,大陆也,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又《风俗通·山泽》:“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  相似文献   

10.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瓜州锁阳城     
正瓜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浩瀚的戈壁滩上,东邻玉门,西连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夏、商、周时为羌戎地,秦时大月氏居之,汉初被匈奴所占,汉武帝置"河西四郡"时,为敦煌郡三县地:冥安、渊泉、广至,唐初改称瓜州,宋、元相沿。历史上,因生产蜜瓜,春秋时期瓜州即得名。初唐时期,瓜州被作为行政建制的名称正式沿用。到明洪武五年  相似文献   

12.
一、许昌县许昌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跨北纬33°52′—34°10′,东经113°35′—114°4′。东接鄢陵,西界禹县,南毗临颖,北连长葛,西南望襄城.环布于许昌市周围,县人民政府驻许昌市.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许昌县历史悠久,秦时称许县,距今已有二千余年.传说远古高士许由曾在这一带活动过,故此地称“许”.夏朝为昆吾之地.周武王封许由的后裔文叔为男爵于许.至此,始有许国。秦置许县,治所在今张潘乡原许国旧址.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许,称为许都.公元220 年,白马令李云上书说:“汉徽绝于许,魏基昌于许”,于是曹丕在称帝后的第二年(公元221 年)改为许昌县.——这是许昌县的起源.晋、南北朝仍称许昌县.北周改为许  相似文献   

13.
长葛县,现属许昌地区管辖。位于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线上,是中原古县之一。 据史籍可知长葛之名久矣。《长葛县志》载:“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长葛。又传创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县郡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争战濒繁相互兼并,春秋属郑国,战国前属韩国,后来属魏国。魏时更名长社(据考以社中有树暴长而得名)始见于史书。  相似文献   

14.
据《宋史·岳飞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由马家渡过江占领建康(今江苏南京),金兀术率金兵继续南下。“兀术趋杭州,飞要南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现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四年(1130),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琶称屯”。“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兀术趋建康,飞设牛头山”(今江宁南40里),大败金兵。接着龙湾、新城大捷,金兀术北撤,建康收复。而湖州在地理位置上正位于南京与杭州的往来的必经之地。因此,湖州也因成为岳飞抗金的主…  相似文献   

15.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16.
省 区总面积(华亩)巳耕士地总面积 ($)垦 植 指 数 (百分数)人 曰 数全人曰每人均摊耕地(华亩数) 5·16A**409,850,24078,540,00019·5\15,233,123吉 林453,473,980928,hos,16083,784,786IS.SI6,102,43913-731黑 龙 江69,382,5347tt12。43,724,73818。6218.81热 河279,410,56027,548;057 9.8)ie,“9。0“ ’·1?4,371;6006.30)察 哈 尔415,700,480488,367,36016,839。0001,997,0158·‘37。n。绥 远窗 夏23,960,000。。S“’-2,123;768’1。55-’一485,788,1602,127,0000·5\850,0002。66A新 疆2,6:46;616,32016,137,000 0.6} 0。5 0.2…  相似文献   

17.
省 区总面积(华亩)巳耕士地总面积 ($)垦 植 指 数 (百分数)人 曰 数全人曰每人均摊耕地(华亩数) 5·16A**409,850,24078,540,00019·5\15,233,123吉 林453,473,980928,hos,16083,784,786IS.SI6,102,43913-731黑 龙 江69,382,5347tt12。43,724,73818。6218.81热 河279,410,56027,548;057 9.8)ie,“9。0“ ’·1?4,371;6006.30)察 哈 尔415,700,480488,367,36016,839。0001,997,0158·‘37。n。绥 远窗 夏23,960,000。。S“’-2,123;768’1。55-’一485,788,1602,127,0000·5\850,0002。66A新 疆2,6:46;616,32016,137,000 0.6} 0。5 0.2…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财富。对于这一点,我国人民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图书馆,就是把“图”放在首位的;还有“左图右书”的说法,古来左为上,说明也是把地图放在前边的;再如,秦灭六国,始并各国之图籍席卷而入关中。秦灭汉兴,“沛公至咸阳,……何独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肖何传)。后来这些地图律令给汉王朝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汉王朝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之多少,疆土地形和兵力分布,就是与“以具得秦图也”有关(史记·肖相国世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这一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公元前1027——1025年)已用以称呼华夏族所居住的地区。(西周初中国是指黄河北的商王国所在地的“冀”为中国)。《商书·樟材篇》·《诗大雅荡篇》称商王国为中国,是因为商王国在当时各国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被公论为唯一的中心国。(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07页)。《尚书·禹贡》、《周礼·方职》是两部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书。内容包括历史传说中的行政区划单位。《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方制  相似文献   

20.
茶陵,自先秦置县后,历有荼陵、声乡、茶陵、茶乡之称谓。前三者,是今茶陵县区划地名。后者,是对今茶陵县的一种雅称,并非县名。一、荼陵与声乡荼陵,为茶陵古名。上古属荆州地域。是否得名,实不可考。《尚书》列"九州",始有荆州之名。但其时荆州,是以自然地理实体为界限的区域地名,并非区划地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