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95~2005年冬小麦灌浆期间的灌浆速率、千粒重及其与大气湿度、气温日较差等的关系发现:冬小麦在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千粒重变化呈S型曲线,与大气湿度、气温日较差关系密切。冬小麦灌浆期间,大气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千粒重可达38 g以上;气温日较差每增加1℃,千粒重提高0.6553 g。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德 《气象科技》2009,37(5):607-612
对1979年以来的物候资料和同期气候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揭示了近30年来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规律:返青、起身、拔节、开花、成熟5个物候期呈明显提前趋势,尤以返青、开花、成熟3个物候期提前明显。在光、温、水3气候要素中,决定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变化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温度,降水要素与本地小麦所有物候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光照要素中,仅小麦灌浆期间的日照时数与灌浆历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给出了主要气候要素对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影响的定量关系:2月热量每增多10℃,冬小麦返青期将提前1.6天,2月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返青期约提前1.4天;3月活动积温每增多10℃,起身期会提前1.0天;拔节期提前1.2天;4月热量每增加10℃,开花期将提前0.9天。灌浆期间的气温日较差每升高1℃,乳熟期会提前0.4天;5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成熟期会提前1.5天。灌浆期间气温日较差增大、日照时数增多,小麦灌浆历程缩短,反之灌浆历程延长。  相似文献   

3.
10~12月,我省二晚、棉花处成熟收获期,油菜、冬小麦等冬作物处幼苗生长阶段。期间的光温水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年景的好坏。2001年10月,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温高光足,降水少,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天气条件十分有利晚稻灌浆成熟和棉花裂铃吐絮。我省农气基本观测站晚稻考种资料表明,2001年晚稻穗粒数一般为120~150粒,千粒重24.7~27.8g,两要素均高于2000年。不足之处是新余、分宜及宜春等地降水量持续偏少,灌溉条件差的田块,干旱严重,晚稻因缺水灌浆受阻,实粒数及…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晚稻小农占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稻中熟小农占品种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千粒重的外部因素除栽培措施外,气象因子的作用亦相当重要。全生育期的气温日较差大与灌浆期间日照时数多、平均温度低共同作用有利于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而不利因素则主要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及抽穗至乳熟期的大风和暴雨。  相似文献   

5.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秩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濮阳县气候与冬小麦产量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的日照时数、越冬期的平均气温和大于O℃的积温、拔节~孕穗期的降水、孕穗期的日数和抽穗期的日数对亩穗数影响较大;返青至孕穗期的日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千粒重则和开花期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日较差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利用不同品种冬小麦分期播种的灌浆速率资料,建立了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品性冬小麦的灌浆特性,并探讨了冬小麦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质量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基于Logistic模型求算的各次级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半冬性品种较春性品种灌浆高峰期出现时间早;春性品种的粒重渐增期和粒重快增期持续时间一般长于半冬性品种的;半冬性品种的平均活跃灌浆期较春性品种的短;早播和正常播种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半冬性品种的,而迟播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低于半冬性品种的,适期晚播更利于春性品种灌浆和千粒重增加。灌浆特性的变异系数分布总体呈春性品种大于半冬性品种的,表明播期对春性品种的影响更大。不同籽粒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孕穗—成熟期内的平均气温、孕穗—乳熟期内的降水量、播种—乳熟期内的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灌浆特性相关密切,基于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07~0.87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与 SARS发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 2 0 0 3年北京、香港SARS高发期间逐日确诊发病人数序列 ,运用数理统计和幂律关系方法 ,分析了不同地区SARS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京港两地SARS高发期的波动量与确诊前 7~ 1 0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与相对湿度、云量呈正相关 ;气象条件与SARS发病人数呈显著的幂律关系 ,为自组织临界态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9.
荣云鹏 《山东气象》2011,31(2):63-65
将2009—201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去年进行了对比,分析气象条件对本年度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当年冬小麦在提前入冬、春季气温回升慢等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单产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2009年冬前冷空气来的早导致分蘖少、群体不足、亩穗粒数少;早春气温回升慢,对冬小麦快速生长不利,小穗分化时间长,利于穗粒数增加;后期气温条件转好,极其适宜冬小麦灌浆,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少雨旱区华北冬麦主产区河北固城站的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通过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冬小麦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解析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土壤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形成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日数缩短;灌浆期土壤高湿有增产效应,理论产量增产5.87%,土壤渍水出现减产,理论产量减产1.50%;高湿和渍水的收获指数比对照略有提高,并均高于0.5000;〖JP2〗干旱胁迫下,收获指数比对照低0.1130~0.1633。〖JP〗北方旱区灌溉解除了气候干旱对作物需水胁迫,晴好天气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水分是影响北方冬小麦挖掘光温生产潜力和提高单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起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科学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推荐系统主要针对单个用户,但随着社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以多个用户的形式一起参与活动,而群组推荐旨在为多个用户组成的群组提供服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目前群组推荐准确率低,群组成员之间偏好冲突难以融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共识模型策略,融合了群组领袖影响因子和项目热度影响因子,基于K近邻为目标群组寻找邻居群组,借鉴邻居群组的偏好,设计了基于偏好融合的群组推荐算法.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融合策略较传统的偏好融合策略有着更优越的表现,推荐准确率(nDCG)的总体平均性能约提高13%,推荐列表多样性指标的总体平均性能约提高10%.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针对DBF(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处理方法,并在工程上用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算法的验证和调试.该算法比较简单,易于在工程上用硬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种类繁多的人造卫星中 ,有一种专门用于在外层空间监测地球风云变幻的卫星 ,那就是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以在太空拍摄地表的地貌、云图、水汽等照片 ,经处理后发送到地面。气象部门根据卫星云图和其它气象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便可对未来天气的变化作出预测。196 0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泰罗斯号” ,至今 ,已有美国、前苏联、日本、欧洲空间局和印度、中国等几个国家 ,先后发射了“泰罗斯”、“流星”、“艾萨”、“诺阿”、“葛兹”、“葵花”、“梅地欧尔”、“风云”等 10多个系列的数十颗不同型号和用途的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4.
移动端气象直播节目,就是指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播出的、以气象信息为话题和内容的节目,即以能够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图像、声音及文字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程序为平台,以直播的形式将气象节目传播给受众。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脸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高维问题、小样本问题和非线性问题展开研究.围绕人脸特征提取,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Fisher线性鉴别来克服在人脸识别中的小样本问题,同时将人脸图像从高维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从而解决了高维问题;在分类识别方面,采用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的RBF神经网络进行模式分类,能够解决人脸识别中的非线性问题.在ORL人脸数据库上进行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6.
"空中水资源监测技术研究"课题完成了前期调研,制定详细研究计划,任务分解,组织队伍;组成外场技术组,实地勘测和选点;完成了地面观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利用参加单位增雨催化飞机进行试验性观测;利用耦合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复杂云物理方案的GRAPES和MM5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奥运保障服务,将课题研究成果臆用于业务产品的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decad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ud and radiation has been studied. A set of empirical formula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lbedo and cloud amount,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cloud amount in Chinese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different seasons has been deduced. They express simply the response of both planet reflectivity and earth-atmospher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to the change of cloud amount. So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net ra-diation of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to the change of cloud amount and the ratio of cloud reflective effect to greenhouse effect can be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the radiative process of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cloud and radiative balance and its effect on climate have been synthetically studi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激光雷达资料的气溶胶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激光雷达气溶胶探测资料及综合数值模式,以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冬季典型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想试验模拟研究了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夜间,低空(50~600 m)气溶胶所在气层冷却效应明显,温度降低0.13~0.18℃,600 m高度以上,气溶胶浓度较低,其冷却效应较小,温度降低不足0.1℃;白天,受气溶胶短波辐射效应影响,边界层内增温明显,增温最大值位于低层脱地逆温层顶300 m高度附近,600 m以上由于气溶胶浓度减小,加热率亦降低,增温由0.2℃减至0.1℃。此外,气溶胶的存在使得所在层的风速降低。可见,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在边界层模式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于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大气边界层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印度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印度政府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阐明了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以及减缓和适应措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近年印度排放不断上升,方案也着重提出了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与我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进行对比,印度国家行动方案中的一些观点和措施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该方案为我国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OpenStack Swift,包括安装部署及其在雷达产品存储方面的应用,研究证明,OpenStack Swift能较好的支持雷达产品存储,也适用于其它气象资料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