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该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之间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江陵凹陷可以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该系统形成于新沟咀组下段一荆河镇组沉积期,主要形成时期为古近纪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保存期为新近纪一第四纪;总结了油气藏的形成特点,揭示油气藏形具有多层系同期成藏的规律,因此,江陵凹陷具有多套勘探层系,可以进行立体勘探,应加大原、次生油藏兼探的力度和步伐,扩大江陵凹陷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建立了富烃凹陷古构造成藏、源外古隆起-古斜坡成藏、源上晚期构造成藏以及富烃凹陷周缘斜坡致密油-岩性成藏等4类石油成藏模式,优选类比法和成因法客观评价了盆地不同区带、不同区块、不同层系的常规油及致密油资源,得出常规油地质资源量为29.59×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8.58×10~8 t。结合盆地石油勘探现状,理清了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及其分布,明确柴西地区为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最丰富、资源丰度最大的地区。指出盆缘古隆起及斜坡区、盆内凹陷-斜坡区、盆内大型晚期构造带是近期重点勘探领域:狮子沟—大乌斯构造带、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构造带、阿尔金山前西段是常规石油有利勘探目标,柴西南区的跃东—扎哈泉—乌南和红柳泉—跃进一带,以及柴西北区的小梁山—南翼山等地区是致密油勘探现实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蒋有录  房磊  谈玉明  慕小水 《地质论评》2015,61(6):1321-1331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富油气凹陷,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对凹陷内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第二期为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其中第一期为主成藏期。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成藏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成藏范围广泛,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成藏则主要分布于近生烃凹陷区;中浅部层系多为第一期单期成藏,深部层系多为两期成藏,第二成藏期主要分布于深部主力生烃层系中。不同区带及不同层系成藏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断层活动性和高成熟烃源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的深入及地震资料品质的提高,在歧口凹陷歧北构造带和沙西裙边带上均识别出一种被称为"包心菜"的构造样式。为了深入剖析两个构造带"包心菜"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查明其油气富集特点,从构造几何学特征入手,结合地层展布、断层类型和花心迁移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沙西"包心菜"构造的形成与油气富集特点不同于歧北"包心菜"构造。歧北"包心菜"构造具有晚期形成、晚期成藏的特点,勘探有利层系为中浅层;沙西"包心菜"构造受控于边界正断层的伸展滑脱作用,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被动挤压上拱阶段、中期构造稳定热沉降阶段和晚期新构造运动3个阶段,具备两期成藏的条件,但东营组厚层泥岩影响了浅层油气成藏,勘探有利层系为中深层。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江陵凹陷油气勘探的领域之一,白垩系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争议,白垩系的成藏主控因素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回顾江陵凹陷的勘探历程和总结归纳前人成果认识基础上,根据SK8—16最新的钻探成果发现,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①烃源一断层双控是基础;②储层的发育程度影响油气的富集;③后期保存条件是关键;④优越的成藏模式和成藏配置关系是油气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埕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湖盆断陷早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盆地萎缩期、湖盆断陷晚期四个阶段;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相、滩坝沉积相、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五类主要的沉积相;古近系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油气易在上倾尖灭砂岩和不整合处成藏。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均属于南襄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两者被唐河低凸起分隔,有效勘探面积相近,但凹陷资源量、已探明地质储量、石油天然气产量差异很大,油气分布具不均衡性。以两个凹陷的地震、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立足于已有的勘探地质认识,从大地构造、含油气盆地要素分析、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两凹陷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凹陷在大地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凹陷平面形态、地层系统等方面具相似性。两凹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底性质、边界断裂特征、沉降特征、地温特征、烃源岩特征、沉积体系、储集层物性、生储盖配置、圈闭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10个方面。其中,基底性质和凹陷地质结构差异导致的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不同是油气分布不均衡性的决定因素。油气地质特征类比表明,南阳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只要借鉴泌阳凹陷的成功勘探经验,创新地质认识,配套勘探关键技术,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油藏类型的立体勘探,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钻井、测井、地化以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的油气成藏条件。松南低凸起位于中央坳陷带5大(潜在)富生烃凹陷包围中,烃源充足。中新世早期三亚组大型海底扇、中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陵水组生物礁、渐新世早期崖城组扇三角洲—滨海相沉积、前古近系古潜山风化壳等多类型储层发育。生烃凹陷深部沟源断裂、崖城组大型疏导砂体和多条古构造脊构成了本地区主要的垂向+侧向输导体系。多层系多类型大中型构造、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研究表明,多成藏要素的耦合促使松南低凸起成为深水区的独有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其成藏模式为它源-侧向-复式成藏,主要成藏组合是三亚组海底扇、三亚组—陵水组生物礁、前古近系古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与运移。此结论可为南海北部深水区进一步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成藏体系作为油气评价单元的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 与勘探目标结合更加紧密, 油气成藏门限从定量的角度阐述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尤其对于高勘探程度的地区而言, 剩余资源的预测更为准确.在对东营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划分的基础上, 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所划分的8个成藏体系都进入了成藏门限和资源门限, 凹陷总剩余资源量为17.03×108 t; 其中, 成藏体系Ⅷ、Ⅰ的剩余资源最大, 分别为4.41×108 t、3.10×108 t; 而成藏体系Ⅵ、Ⅴ最小, 分别为0.90×108 t、0.22×108 t; 其余成藏体系介于其间.可知, 成藏体系Ⅷ、Ⅰ为最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0.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随着地质工作者刻划和认识地下地质体构成、结构的能力及研究和预测沉积盆地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及其演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流体流动和油气运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证实了油气的优势通道运移并妆步提示了优势运移通道的微观和宏观控制机制,从而使基于油气运移路径三维预测的油气藏定位预测成为可能;(2)证实了幕式快速成藏过程并初步揭示了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有利场所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突破了油气成藏是一个缓慢渗流过程的传统模式;(3)深盆气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从而突破了背斜成藏的传统观念,使“向斜”(盆地凹陷区)成为一些盆地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重要场所。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活动构造背景下油气晚期快速成藏过程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寻求保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资源接替勘探领域,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待探明资源量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延长组5大沉积体系资源量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延长组中、下组合是近期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层系。其中湖盆中部的长6、长8油层组和西北、西南沉积体系的长8油层组是近期增储上产的现实勘探领域;东北沉积体系的长8油层组和全盆地的长9—长10油层组是保证未来5~10年储量稳定增长的主要勘探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旋回,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盆地中部下组合天然气勘探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获得重大突破,但盆地东部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勘探方向尚待明确。以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将盆地东部及邻区海相下组合划分为伸展分异台地(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沧浪铺期)、稳定统一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宝塔期)和挤压前陆坳陷(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三个演化阶段;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划分出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寒武系盐上碳酸盐岩和志留系致密碎屑岩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不同勘探领域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差异较大;指出了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川东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浅滩和志留系小河坝组大型三角洲砂体等,为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方向,同时明确了重点突破地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一直以来辽西牛营子凹陷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为中新元古界。由于构造抬升等因素,该凹陷地表未见辽西其他盆地出露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北票组。【研究方法】本次通过辽凌地1井钻探,在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下发现了一套厚层暗色泥岩,对其岩性及孢粉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与辽西北票盆地实测的三宝四坑剖面北票组进行岩性组合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碳酸盐岩推覆体以下厚层泥岩为侏罗系北票组。【结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泥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特点,是值得关注的优质烃源岩。该套厚层暗色沉积地层的发现表明侏罗系北票组是牛营子凹陷新的勘探层系,这一认识为研究辽西地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创新点:采用孢粉组合特征及岩性组合特征等方法确定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推覆体以下暗色泥岩为侏罗系北票组地层,依据地球化学指标确定该套地层为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马田矿区位于郴耒煤田中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采煤层为61和62煤。马田推覆断裂F1对马田矿区的含煤地层起着控制、改造和破坏作用。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F1断层向区内深部延展,下盘仍保留有龙潭组上段的主要可采煤层61和62煤,在矿区西部庙嘴岭背斜南端寿福寺附近,煤层埋深相对较浅,可作为资源勘查的重点区域;勘查手段宜先采用地震勘查,寻找煤层埋藏较浅区段,再用钻探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的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的历程曲折。但只要在复杂地区寻找相对稳定的地区,发现大型油气田是有可能的。提出当前油气勘探的策略应做到思想坚定、思路常新、技术跟上、重点突出、工作精细。  相似文献   

16.
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储集体模式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储集体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的东部。研究目的层良里塔格组,由下部泥灰岩段、中部颗粒灰岩段和上部泥灰岩段组成。礁滩储集体主要发育在良里塔格组9个准层序中的PS7和PS8准层序组。从岩心观察入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礁滩体的地质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礁滩体测井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并结合地震特征属性建立了地震识别模式。利用该模式预测研究区礁滩储集体有利分布区,预测结果为近年钻探的塔中821井等井所证实,获得高产油流,说明建立起来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模式符合客观实际,能有效地指导勘探。  相似文献   

17.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煤炭地勘单位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应树立“大地质、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管理体制下,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设备、资料等方面的主业优势,积极开展地质服务;建立并健全包括人事、资金、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为地勘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以人为本,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考评、质量技术考核、安全考核和党建及精神文明考核联动机制,以此推动煤炭地勘单位的改革,实现煤炭地质勘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和煤田构造格局的复杂性.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以及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勘查区类型和勘查模式的概念。划分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区的4种基本类型:①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②深部新区勘查区;③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④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总结了不同勘查区类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松树头矿区地处天山北麓山前坳陷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据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最新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倾的不对称向斜,地层倾角普遍较缓,构造简单;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下、中、上三段,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段,含编号煤层3层、其中以1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特点,厚度为34.32~39.980m,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区内对比可靠,该资料对该勘查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等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唐庄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多年来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阵地。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该区勘探难度逐渐增大。从20世纪60年代的背斜构造油气藏逐渐过渡为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从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至新近系中新统馆陶组勘探层位有5个。笔者首先从油气成藏条件入手,分析了该区的油源条件、构造特征,对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对该区的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油藏从沙河街组三段至一段都有分布,且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最后指出下一步勘探的三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