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9年以来,泗阳县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黄河故道滩区洪涝沙碱旱的综合治理和滩区三荒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创立了黄河故道滩区综合开发模式,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益,为黄淮流域季节性沙土河道滩区的治理开发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
从防灾观点出发, 从河道的水动力学特性入手, 研究决定黄河下游河道水动力学特性的因素, 找到河道水 动力学特性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从水流运动和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出发, 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泥 沙运动特性, 对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化特性作了探讨, 对于治理黄河提出了建议。和黄河下游河道紧密联系的下游 滩区问题, 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 而且是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问题相关的一个综合性问题, 本文从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给出了解决滩区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严重,阐明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分选沉积规律对于河道淤积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20根河道钻孔泥沙样品,通过粒径分布和元素矿物组成,分析了河道>0.05 mm、>0.08 mm和>0.1 mm粗泥沙沿河分选沉积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沉积对于河道泥沙淤积的贡献。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的主要是来源于近源沙漠及其下伏砒砂岩区>0.08 mm的粗泥沙,而来源于上游黄土区<0.05 mm的细泥沙主要沉积在河道滩地,对河道淤积的贡献小于30%。因此,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沿黄沙漠和下伏砒砂岩粗泥沙入黄是黄河宁蒙沙漠河段河道淤积的根源,也是该河段“悬河”的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模型的河道纵剖面调整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翀  刘高焕 《地理研究》2006,25(2):342-349
纵剖面的调整是河道演化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河道整治及水沙灾害机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年观测资料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和推断河道纵剖面的调整过程。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从过程机理上对纵剖面的调整进行模拟分析。而自然条件下河道边界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对河道纵剖面演化的物理过程模拟有很大困难。元胞自动机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状态都离散的动力模型,是研究复杂系统动态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本文以黄河尾闾河道为例,利用一维元胞模型对河道纵剖面的调整进行动态模拟。模拟揭示了河道纵剖面在初始形态、不同水沙组合以及河道延伸等情况下的演化规律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测的军事地形图和Landsat遥感影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至2015年的近百年长江荆江段河道演变空间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使用计盒维数法在ArcGIS 10.2平台上测算得出河道分形维数近百年来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荆江河道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河道分维数值在1.074 7~1.049 1之间变动,平均值为1.061 3。近百年来荆江河道演变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和1976~2015年,其分维均值分别为1.074 3和1.052 6。近百年来荆江河道处于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中。各时间断面下荆江的分维值都高于上荆江,下荆江的河流复杂程度大于上荆江,且荆江河道分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下荆江。近百年来荆江河道分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949年后荆江河道大规模治理和人工截弯取直。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炳东 《地理研究》1997,16(3):39-46
多沙河流修建水库影响库区河道演变,建库前后河道遵循不同的演变规律,兴建三门峡水库后的15年间赤水河河口至陈村河段发生了7次自然裁弯,三门峡水库改建后20年间却没有发生一次自然裁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文中利用渭河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对比兴建三门峡水库前后以及三门峡改建前后渭河下游河道的横向演变,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侵蚀基准面的变化是引起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摆动的主要因素;(2)洪水比降变平,相应河道弯曲系数变大,河道由稳定型向摆动型发展;洪水比降变陡,相应河道弯曲系数变小,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发展;(3)滩地的泥沙组成代表河岸的可动性。河岸可动性增大,河道由稳定型向摆动型发展,河岸可动性变小,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发展;(4)河道断面形态的调整是对基准面变化和来水来沙变化的复杂响应过程;(5)来水来沙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演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额尔齐斯河及乌伦古河流域六条较大支(干)流的河道级别与河道数量、平均河长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霍顿定律在干旱区流域的适用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河道级别与河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霍顿定律中最基本的关系,并初步证明了河道分杈比与流域地形起伏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论文选择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典型高度城市化流域布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2003—2017年9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深圳市水系图以及1980年以来的河道整治相关文献,应用RS和GIS技术,构建城市河道演变特征参数,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1988—2015年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流域城市化率由24.55%增至61.78%,城市化总体上表现出“先快后慢”“下游向上游”“河道两岸向周边”的时空发展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布吉河整治经历了“整治前―防洪措施―防洪与生态措施―清淤措施”4个阶段。② 河道时空格局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人口和GDP的发展对河道时空格局的演变具有驱动作用。不同地点不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道影响不同,城市化对布吉河干支流河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 整体上,2003—2017年布吉河地表河道比例、地表河道弯曲系数、河面率分别减少了19.06%、9.63%、1.79%,各参数与城市化均呈负相关;河床硬化率增长了6.47%,与城市化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中国城市化地区河道保护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黑河上游水系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家栋  李吉均 《中国沙漠》2000,20(4):389-392
对黑河上游山区部分的水系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在1:250 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黑河河道可以划分为五级。根据Horton的地貌关系统计结果,黑河水系特征不都服从于Horton的河道定律。河道数量定律适用于本地区,但河道分岔比较高。河道长度定律不适用于本地区,在半对数纸上,平均河道长度的累计值与河道级序有较好的直线关系,而河道总长度与级序则呈双对数直线关系。河道频率及河网密度与河谷局地气候呈正相关,湿润气候条件下,河道频率与河网密度较大;反之,干旱气候条件下,河道频率与河网密度较小。但河流的产流则与区域降水量有关。河川径流的泥沙含量与河流切割程度呈正相关,祁连山北坡河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横向深切河谷。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城市河道湿地——一种新湿地类型的概念,论述了辽宁省葫芦岛市市区五里河城市河道湿地的生态特征,研究了五里河城市河道湿地沉积物和植被中汞的分布特征,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该城市河道湿地沉积物中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五里河属季节性河流,葫芦岛市市区段的五里河河道不同的生态位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河道湿地表层沉积物的总汞质量比为0.037~16.07mg/kg,平均质量比为9.241mg/kg。在该城市河道湿地龙湾大桥采样点,比较3种植物的总汞含量发现,三棱草(Rhizomacy-peri)的总汞含量高于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稗草的总汞含量高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都存在根的总汞含量大于叶,叶的总汞含量大于茎的现象。由于水文和地域等条件的差异,五里河城市河道湿地与三江平原的碟形沼泽湿地汞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评价结果显示,五里河城市河道湿地有重度的汞污染且具有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近期环境演变与河口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雪  韩业深 《地理学报》1996,51(2):182-189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尾闾河道及河口滨海区实测资料,认为尾闾河道河相关系趋向于转好,河口变化造成的溯源冲淤作用影响范围仅有20几km,并且只有在汛期水流强度较大时,才发生溯源调整作用,非汛期淤积严重。由于河口砂咀向海凸出,三角洲前缘形成强流带,加上波浪作用及异重流发育,河口砂咀延伸速度明显减缓。最后,作者对目前河口治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尤其指出不应轻易放弃目前良好的河口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长江正源的确定问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铭鼎 《地理研究》1983,2(1):23-34
江源水系诸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人迹罕至,对那条河是长江正源,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可以遵循。通过考察后,在江源诸河中,论长度,沱沱河(包括源头冰川)最长,当曲稍次;论河道上下游的一致性,尕尔曲最顺,沱沱河其次;而论水量,当曲最丰,沱沱河其次。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沱沱河长度既长,方向又顺,应为长江正源。综合上述观点,我们算得:由沱沱河源至四川省宜宾,长3474公里;宜宾至长江口约为2806公里。由于长江中下游下流主泓经常摆动,入海口段已有相当延长,故长江全长约为6300公里。  相似文献   

13.
黄河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青超 《地理研究》1996,15(1):58-65
河口拦门沙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边界、径流、海洋动力、海面增减水以及河口疏浚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拦门沙在口门附近呈扇状分布隆起的沙坝,沉积结构为紧密的“铁板沙”.1984-1987年拦门沙自然发育时期,拦门沙长度为7km以上,年平均推进速度1.30km,沙顶高程为-0.1-0.5m;1988-1992年拦门沙人为疏浚发育时期,通过河口疏浚后,拦门沙增长有所减缓,其长度减为4-6km,年平均推进速度降为1.26km,沙顶平均高程下降到-0.7m,相应地减轻了河口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黄河口近期淤、蚀动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 年5 月至1996 年10 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结果显示:黄河口1990 年1 月以前以淤积为主,而1990 年1 月以后则以侵蚀为主,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率也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侵蚀主要发生于河口北部和西南部,淤积的主要部位是河口嘴部及其南部。  相似文献   

15.
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半岛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符文侠 《地理研究》1988,7(2):73-80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14C测年数据、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的次数、规模、时间以及岸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三峡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泥沙淤积的内在机理和变化趋势,本文充分利用水文、泥沙、固定断面和河道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从支流水沙输移规律和河口局部水沙分布特征出发,研究了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段泥沙淤积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探讨其淤积趋势及形成拦门沙的风险。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不同类型支流河口普遍淤积,淤积范围及河道形态的变化各有特点;水库蓄水造成水动力条件减弱是河口泥沙淤积的根本原因,淤积幅度和范围主要取决于干支流来沙量和局部河势。在干支流来沙均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库区支流河口泥沙淤积速度显著下降,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焕庭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1,21(3):218-222
大河河海划界不能简单地把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河海分界线。文中分析了大河珠江河口的自然与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后,提出主要根据咸水入侵和淡水冲出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并参考港口航道、水利和环境监测等因素,划出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由水行政机关主管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的行政事务是适宜的,要大力协调段内所有涉水项目的规划和工程的计划行动。  相似文献   

18.
陆中臣 《地理研究》1984,3(2):35-44
本文采用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下洩清水阶段,河床的调整及其对基准面的反应。认为在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河床纵剖面以近于平行的方式调整;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式发展;河型的转化主要取决于地貌临界值和粉沙—粘土含量。从长时间看,下游的淤积特性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长江水系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立成  董文江 《地理学报》1992,47(3):220-232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除河口地区外,长江水系河水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获得了河水的化学稳定性,酸和碱缓冲容量,表征了河水化学条件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影响河水物理化学条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腹地洪水特征变异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关联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腹地代表站近期洪水位变异的各种成因的主次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导致腹地洪水位异变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河口水流不畅和潮流顶托、西江向三角洲腹地河网分流以及三角洲网河上部水情.三角洲河口水流顶托与上游分流增加、流速加快(均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河床变异有关)在腹地形成"水流挤压"共同导致腹地的异高洪水位;同时,三角洲腹地河滩占用严重,桥梁、码头建设密度大,更加剧了腹地河道水位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