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东大瑶山金矿成矿区是广西主要金矿成矿区之一,龙水、桃花、古袍等金矿是其典型代表。本文着重对该区与金矿相关的花岗岩类特征研究,分析了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认为:该区不同类型花岗岩大多属于同熔型花岗岩系列,其中以中酸性的花岗闪长岩类岩体与金矿有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2.
早石炭世花岗质岩体主要沿昆中断裂带两侧断续分布,多呈岩床、岩株状产出,根据岩性特征可划分为3类,即浅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肉红色正长花岗岩、肉红色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质岩体全碱含量较高,显示出壳源的特点,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属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属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相对平坦,轻重稀土分...  相似文献   

3.
广西东部一些具“Ⅰ”型特征的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富含微粒包体,而微粒包体在主岩中含量一般为1~5%,其粒度小、色率高、酸度低,一般长轴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与主岩界线清楚。本文通过对微粒包体的岩石学特征、稀土与稀有元素特征与主岩对比,二者具有较多共同之处,证明它们之间有亲缘演化关系。认为绝大部分微粒包体应来自主岩同源岩浆的先期侵入岩,它们在岩石特征和成因上都与该地区海西—印支期陆壳转生型花岗岩中的包体明显不同,包体成为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占基底变质岩出露面积的90%左右,由晚太古代泰山期TTG质花岗岩、变闪长岩类杂岩体和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组成,均侵入泰山群。 TTG质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2700—2600Ma,岩石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Na/K比值较高,(~(87)Sr/~(80)Sr)比值较低,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为硅铝质基底活化并有泰山群地层部分熔融而形成。变闪长岩类杂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2595—2483Ma,岩浆演化系列完整,为地幔岩浆分异形成。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2490—2284Ma,块状构造,Na/K比值较低,(~(87)Sr/~(80)Sr)比值较高,为泰山群、泰山期侵入岩经部分重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对红花沟金矿各主要岩石类型及金矿石稀土元素丰度的分析测定,探讨了本区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古代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及花岗斑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第三纪玄武岩及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斜型,即富轻稀土,都有十分相似的 Ce 负异常。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和玄武岩显示Eu 正异常,其它岩石和矿石显示 Eu 负异常。牛营子岩体显示较强的 Eu 负异常,且稀土总量明显高于元古代花岗岩。元古代的花岗岩源岩可能为石榴石角闪岩。金矿与斜长角闪岩关系最为密切,斜长角闪岩可能是形成金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东秦岭地区的M、A、I、S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析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它们的稀土元素相关性、演化行为及分布规律。不同成因花岗岩类的LREE与HREE的分离作用、Eu分馏、REE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都有明显的差别,并反映在统计数据当中,这些都与它们的物质来源和岩石形成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广西花岗岩类较发育,出露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锡钨花岗岩见于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其主要特点是:①绝大多数含矿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②岩石化学表现出高硅,SiO_2多在71.60—76.06%。高碱,Na_2O+K_20多在7.50—8.40%。铝过饱和,Al_2O_3/(Na_2O+K_2O+CaO—3.3P_2O_5)(克分子数)在1.00—1.50;③分异指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过马营-同仁一带侵位于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中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定量模拟、Sr 同位素资料的初步研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该杂岩体属壳型或S 型花岗岩类,由于岩浆成分受陆壳源岩成分的控制,又具有过渡型或同熔型花岗岩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南秦岭龙王洞地区中生代云峰寨单元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该岩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研究表明:云峰寨单元花岗岩属于碱性过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高温、贫水、高压的相对还原环境。花岗岩成因以地壳作用为主,花岗岩中稀土元素总体富集且分馏程度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且分馏明显。花岗岩为主动就位机制,是在早燕山期造山垮塌阶段的张性构造环境时期产生,与陆壳增厚、地幔物质减压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薛晓东,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地质高级工程师,经济师。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广西岑溪市,于2009年元月注册成立,隶属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稀土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稀土矿业权投资,矿产品的购销等。主要负责梧州市境内稀土矿业权投资、稀土资源整合及综合回收。公司现有员工4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人。岑溪是国内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也是广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玄武岩、花岗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矿石、围岩的研究,并进行了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对原始测试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分别建立了各种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对印支期的玄武岩、燕山中晚期含锡花岗岩和围岩等进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与研究,认为个旧不同类型矿体稀土元素分配特征与其相关的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和多期叠加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官房钨矿位于滇东南薄竹山岩体西南缘,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部位,为一大型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床。为
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大理岩型矿石以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了稀土
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岩特征,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矿石与花岗岩均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矿区花岗岩W 含量是区内同类岩石的1.1~7.6倍,这为矿床形
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明显的相似性,均表现为稀土元素总量高、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不
明显的Ce异常以及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鲁西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6亿年前形成的泰山群岩石中,稀土元素在云母片岩中最富集,是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40倍,在透闪片岩(科马提岩)中最低,是球粒陨石的4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在云母片岩中最明显,La_N/Yb_N为98.56,而在斜长角闪岩和透闪片岩中最不明显,La_N/Yb_N为1.42左右;斜长角闪岩Sm/Nd比值一般大于0.33,属轻稀土亏损型,泰山群中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随着时代由老至新的演化,稀土元素总量愈来愈高,且愈来愈富集轻稀土;侵入岩的δEu则愈来愈小,但作者所统计的50件侵入岩样品,其中有46件大于0.52;鲁西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属无铕异常型,早元古代的侵入岩为负铕异常型;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与Ⅰ型花岗岩相当,且均属轻稀土富集型;鲁西晚太古代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_N/Yb_N比值是球粒陨石的20倍,并根据投影,推设这两种岩石来自于玄武质岩石——角闪岩25—50%的部分熔融,而玄武质岩石也是从地幔中部分熔融所产生。  相似文献   

14.
变质侵入体主要分布于桑格斯帕地区,是从达肯大坂岩群中剔除的一套变质侵入体,和达肯大坂岩群一起构成欧龙布鲁克微陆块的变质基底。变质侵入体常量元素属高分异铝过饱和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微量元素显示岩石具火山弧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总体显示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变质侵入体属于古元古代晚期因不同块体碰撞形成的具有挤压环境特征的火山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稀土是世界各国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而中重稀土尤为重要。老挝境内分布着大量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且气候湿热多雨,风化作用强烈,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查明老挝稀土资源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特征,分析其投资开发前景,对整个老挝境内开展了大量系统的野外调研及相关分析测试工作,并且汇总了老挝稀土资源勘查工作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老挝稀土资源成矿特征可类比中国南方地区,属于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矿床,矿体主要富集于花岗岩类风化壳全风化层,盖层厚度相对中国较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厚度数米到二十多米。离子相稀土平均品位为0.4‰~0.7‰,大部分稀土配分模式同江西赣州信丰稀土矿相似,属富集中重稀土元素的中钇富铕型。老挝稀土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川圹省和华潘省,预计两省稀土资源总量可达到60万t。随着老挝稀土政策的开放和中国稀土战略的逐步完善,投资开发老挝稀土资源,建立稀土资源的海外战略基地,可以长期稳定地支撑中国对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加强两国合作、共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胶东地区是山东省中生代花岗岩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并与金矿关系密切。花岗岩的划分主要依赖20世纪80—90年代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完成单位众多,完成时间不同,不同图幅对侵入岩的划分有别,因此对花岗岩的划分并不统一。本课题首次按"时代+岩浆事件+岩性"的划分方法对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详细划分。将胶东区域性广泛分布、具有成因联系、岩性相同、形成时代相同的花岗岩划分为同一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岩浆事件名称为期,是时代单位"世"以下区域性岩浆活动事件单位,共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6~166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3~135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和崂山期(108~120 Ma),其中玲珑期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期、伟德山期为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崂山期为A型花岗岩。对于局限分布、特殊岩性的花岗岩称之为独立岩体,按"时代+岩性"的方法进行划分,划分为4个独立岩体:分别为晚三叠世宁津所岩体、晚三叠世槎山岩体、晚侏罗世垛崮山岩体、晚侏罗世文登岩体。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即由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SN向挤压EW向伸展,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NW向挤压NE方向伸展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巴隆地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面积约250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γδ)和二长花岗岩(ηγ),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229±10Ma(锆石U-Pb),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碱、高钾、高铝的特征;岩石的二氧化硅含量w(SiO_2)=53.51%~68.90%,全碱含量w(Na_2O+K_2O)=5.91%~7.07%,里特曼指数σ=1.74~3.59,A/CNK=0.68~1.04,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7.60~16.67,轻稀土元素具强烈富集。δEu=0.65~0.87,具较强负铕异常,La_N/Yb_N=7.81~28.09,稀土配分曲线具右斜;微量元素Rb、Th、Ce、Sm明显富集,Ba、Nb、Ti亏损,显示出壳源型花岗岩特点;每组稀土数据都重合度较高,说明岩浆冷凝时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各样品中Th、Z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岩浆冷凝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侵入岩来源于为俯冲造山过程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弧类侵入体,部分处于构造线的侵入体经历了碰撞抬升和造山晚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南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黄金产地,分布有几十个大、中、小型金矿床。本文主要从辽南地区与金矿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成因特征入手,划分出两期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亦从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讨论了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关系,从而确定燕山早期花岗岩类是辽南地区最主要的成金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演化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通过对中国前寒武纪地层中五十余个稀土元素资料的分析,认为前寒武纪稀土总量∑REE随着时代的演化呈现“之”字型变化。太古代与元古代的稀土元素模式有着截然的区别,几个重要地质时代的界线处为∑REE变化的拐点,但从太古代至太古代的总体趋势还有增高显示。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稀土元素在不同岩性中的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