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概念模型,建立时空路径分析的GIS数据模型,并通过GIS三维可视化工具,实现了个体时空路径的三维可视化.运用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日常活动调查数据,对所提出的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有效地集成了GIS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功能,为人类时空行为数据的直观表现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最后,讨论和展望了时空行为数据GIS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 Geocoding的三维GIS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GIS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其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然而三维GIS软件所需数据是海量的。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纹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经变得容易和快速,而对于矢量数据的采集、存储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如何在短期内获取海量、精确的矢量地理信息数据,减少数据采集的费用和时间成了一大难题。通过基于网络的地理编码来查询获取矢量点状地理信息,将地理信息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并且将数据应用到系统中进行快速定位显示,实现地理位置的实时定位和查询,为各种专题三维GIS软件开发提供服务和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成芳  孙一民 《热带地理》2012,32(2):154-159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集成的思路,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结合实地调研从空间实体的“点、线、面”3个层面分别建立建筑、街巷和地块GIS数据库,利用GIS多因子评价对建筑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空间句法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剖析历史街区的街巷路网结构及用地布局,尝试探索建立在量化、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量算空间句法参数可以直观解析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结构和智能性水平,对研究区的规划定位能提供较好的参考;通过空间句法与GIS集成分析对街巷和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进  相似文献   

4.
城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以云南省文山县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静 《地理研究》2010,29(4):655-664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对于减灾防灾决策和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介绍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应用,探讨一种快速、简便而且较为准确的城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发生于1998年7月26日文山城20年一遇山洪灾害为实例,将GIS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实测的山洪水位和洪峰流量结合进行淹没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模拟准确山洪泛滥范围,并计算淹没水深分布。根据不同水深指标,应用GIS工具完成了山洪灾害危险分区。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承灾体类型的可靠和准确数据用于易损性分析和期望损失评估的价值计算。根据典型区财产损失的抽样调查,建立了不同承灾体类型与水深的关系,并确定其损失率;应用GIS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集成方法完成了复杂的损失评估。在此基础上,按期望损失程度进行分区划分而完成山洪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和RS方法进行山洪风险评价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于其他洪水泛滥区。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鹤庆县作为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首批试点县已经实施了近5年,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为了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应用GIS技术建立了鹤庆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PowerBuilder8.0和MapObjects2.2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县级范围内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和应用,为天然林资源的信息管理、合理利用、工程规划与实施以及辅助决策等提供多方面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保护天然林资源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GIS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为进一步构建集成的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以ETM遥感数据和1:25万的国家标准基础地理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辅助以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建立石漠化与诸因子相关关系模型,将诸因子转化为遥感定量指标,研究遥感专题信启,快速提取,形成RS、GIS集成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技术。通过以上技术处理,实现了六盘水市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现状遥感—GIS快速调查评价,得到六盘水市石漠化信息地理数据库等数据,为政府部门实现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开展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区矿山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根据该研究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并结合专家经验,选取了自然地理数据、开发状况数据和对环境的影响3个要素层下的12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分级量化后的得分和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值,并将其划分无影响区、一般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和严重影响区。研究成果可为综合整治矿区环境提供科学参考,促进新疆北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处理人口数据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文章从GIS组件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人口统计指标和GIS模型的建立,探讨了构建人口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过程,实现了人口地理信息与人口属性信息的功能集成。实践表明,使用GIS组件技术开发人口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表达一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分布关系和分布规律,结合专业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OIS)三者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辅相成关系.三者一体化应用使地球科学得以进展,又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体化应用的基础是掌握三者的学科一技术特性与相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客源市场吸引半径,对丽江和大理国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丽江和大理空间集中指数都比较小,客源市场相对分散,并且两地重点营销的客源地大体一致;丽江国际客源市场的吸引半径比大理大,吸引力比大理强,并且在吸引半径范围内,丽江国际游客的份额比大理的要高。  相似文献   

13.
桂林漓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深江 《热带地理》1994,14(4):345-350
本文分析桂林漓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漓江干流枯水成因,指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制约漓江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桂林漓江的世界声誉。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应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开发旅游资源工程和旅游交通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现行的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和单因子火险贡献度模型,以及逻辑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在林火预报中引入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信息,使用MCD14DL火点数据集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广东省不同时间尺度的林火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的林火预测模型显著优于现行的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和单因子火险贡献度模型,预测精度提升约20%。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对林火频数的解释程度最高(两者相关系数为0.476)。此外,加入微波土壤水分信息后,相较原有的基于气象要素的林火预测模型,2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均略有提升,体现了表层土壤水分信息在林火预报中的重要性。研究可为高效提取对地观测信息,以改进华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林火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丽江市为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丽江市人地关系发育水平、人地关系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各种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开发对人地关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效应:带动G DP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提供就业机会、促使人们观念变化和旅游地人文景观变化的同时,对民族文化产生冲击,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了尖锐的人地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16.
对大量国家级和区域级气象自动站资料的获取和订正,通过对降水、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对森林火险贡献度数学模型的计算,充分应用在黔南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中。通过多点、多时段的预报值、实时监测值与实况对比检验统计,得出应用系统的实时监测准确率和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瑯琊山森林进展演替的结果,亦即其顶极植物群落,将是以青檀、榉树、化香、五角枫、铜钱树等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类型.苏皖江淮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在中国植被区划系统中应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相似文献   

18.
印度河文明兴衰和地理环境变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班武奇 《地理研究》1998,17(3):249-257
历史学界证实,约发端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历经千年辉煌后,突然衰落了。此文着重探讨了与这一兴衰过程相伴的地理环境变迁问题。初步结论是: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孕育了古代农业,并成为阶级社会诞生、发展的自然基础。青铜利刃、文明之火,砍尽、烧光了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终于引发了良性生态平衡的崩解,导致难以逆转的沙漠化过程,使一个兴旺的古代社会衰落到死亡的边缘。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其后的漫漫风沙,彻底埋葬了印度河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Vegetation fires ar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everal ecoregions of Ind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re events in Orissa state, eastern India. In this study, ATS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been used to quantify fire events from 1997 to 2006. The spatial scan statistic that quantifies ‘hotspot’ areas of fire risk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ire clusters during the ten‐year time period. To assess the causative factors of fires, topographic, vegetation, climatic, anthropogenic and accessibility factors were used in a robus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framework. Results suggested a clear variation in hotspots of fire occurrences among districts. Of the several districts, the most likely cluster of fire events has been identified in Jharsuguda district followed by secondary clusters in Gajapati, Phulbani, Anugul, Debagarh, Balangir and Raygada. The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PCs) from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uld explain 70.48% of variance in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of fire events. The loadings were fairly large and highly positive for deciduous forest percentage, elevation, slope mean, aspect mean, and rural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first PC explaining 40.21% of variance. The second PC included drought index,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illiteracy explaining nearly 19.2% variance. The third PC had a strong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cropped area and forest cover explaining 10.98% of the total variance. Overall, by quantifying the disparities in fire events in space and tim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tility of the spatial scan statistic in identifying priority areas of fire risk. Our results on fire hotspots and causative factors of risk can guide forest managers toward the b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voiding damage to forests, human life, and personal property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0.
长江源与长江上游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源及长江上游地区冰川退缩,湖泊干涸,草地沙化,草场退化加速,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量减少,泥沙增加,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物种减少。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对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治理该地我的生态环境,需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充分认识林业的生态功能;尽快建立森林生态经济评估体系和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保证生态治理资金多渠道和稳定投入;加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