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沧州地下咸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慧峰  殷文静  杨学亮  朱旭辉  李演 《地下水》2011,33(2):26-27,45
河北沧州地区咸水资源丰富,本文以探明沧州地区地下咸水成因为目的,从沧州咸水的分布入手,对氯离子分布,土层易溶盐的分布,地下水含碘量以及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东部滨海地区的咸水以海相成因类型为主,西部内陆地区以陆相成因类型为主,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区为海陆交替过渡带类型.浅层成水除沿海地区外,主要受大陆盐化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的唐山、天津、河北、山东一带,1985年地面沉降量大于0.5m的面积已近6000km^2,目前其范围仍在扩大,速度也在加快。整个海河地区中东部的沉降量大于1m的达700多平方公里。河北沧州附近尤为严重,沉降量大于2m的面积已覆盖全地区。预计2010年沧州、天津有些地带累计沉降量可能达到3.5m,令人忧虑。其沉降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毫无节制的过量汲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冀东平原浅层地下水富含碘,为了探明这一地区浅层高碘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河北地矿局在沧州地区开展了多项环境地质勘查工作,数年来施工了一批试验钻孔,采集各类水、土样品作了分层全化学、易溶盐、总盐量、微  相似文献   

4.
宋伟  关晓琳  马学军 《江苏地质》2018,42(2):298-304
华北平原是我国地裂缝发育较为密集的地区,河北沧州河间地裂缝具有典型构造影响特征。为分析沧州河间地裂缝发育特征、成因机制,通过求解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单元方法反演了沧州河间区域构造应力场,确定了最大主应力场和最大剪应力集中区,从而探索分析构造地裂缝的潜在危险区,建立了地裂缝二维剖面模型,计算分析河间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区域应力集中区与地裂缝的对应关系。研究了二维状态下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和规律以及活动断裂对地裂缝的成生、扩展和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分析认为,河间地区地裂缝是由下伏基底延展变形及随之产生的断裂活动提供内动力使应力集中区域发育,具有构造型地裂缝的典型发育特征,是河间地裂缝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在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后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补给量.但是,近半补给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减少开采量以应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资源可为沧州地区增加近2×108m3/a的可利用资源量,还可以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改良地下水质,是解决沧州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CY-1钻孔是河北沧县盐矿深部勘探的第一钻,在钻探施工中,泥浆护壁是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工区施工条件采用了分段泥浆转换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质量。实践表明,该钻孔泥浆护壁方法技术路线可行,实现了顺利取心,为沧州地区深部盐矿勘探积累了经验。详细介绍了该孔盐水泥浆护壁技术。  相似文献   

7.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基于沧州地区的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结合地面沉降状况、影响因素及受灾影响,利用模糊目标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性评价。首先,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可量化指标构建了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地面沉降危险性、易损性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模糊评判法构建RH和RV,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GIS分析,将沧州分为高中低三级地面沉降风险区。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为沧州市区,中风险区主要为县城中心区,低风险区主要为远郊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相干目标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取了沧州地区自2003年12月至2013年01月地面沉降演化状况。连续监测结果揭示了近十年来沧州地区主要沉降区带的空间运移状况,随着地下水开采控制管理,市区周边地区地面沉降趋缓,北部沉降区向青县发生运移,东部沿海保持整体轻微沉降,东光、肃宁等地独立分布的沉降中心有成片扩大的趋势。分析沉降区域与地下水位变化表明,沧州地区主要沉降区带的运移变化与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3)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依据沧州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并参考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对沧州地区地下水对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InSAR技术及其在沧州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常规的测量方法尽管精度高,但是成本高、采样精度低、测量时间周期长,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它可以大面积的采样、测量时间短,同时成本也很低。沧州地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已达2236mm。文中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最后利用InSAR的差分技术得到的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据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孟炜  王婧雅  孟楠 《地下水》2014,(2):39-40
沧州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且污染严重。本地区人民生产与生活,主要依赖于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外调水,农村地区仍有部分群众饮用不达标水和依靠苦咸水渡日,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针对沧州咸水储量较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苦咸水淡化技术,成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根据正确的经验提出建立苦咸水淡化示范基地,将该技术集成、创新并推广,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解决人饮安全,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2.
加速器质谱计测定地下水中的36Cl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13.
周炼  蒋菘生 《岩矿测试》1999,18(2):92-96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14.
对土壤地质环境开展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布设土壤监测点时,经济合理的土壤监测密度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保定—沧州地区土壤地质环境监测点网络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保定—沧州地区,64km2/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地质环境监测密度能有效保留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沧州北部地区存在一层典型的滨海相沉积类型软土,其在青县西北部、大城县东南部分布稳定而广泛,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区域内近50个钻孔及土工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沧州北部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阐述了区内软土的分布及特性等;并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较为客观地对区内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给出了各指标间的最优拟合曲线。研究结果:沧州北部地区软土多属于高液限淤泥质粘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区内软土含水率与孔隙比及含水率、孔隙比与压缩系数间存在正相关的特性,大致符合多项式回归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为编制京津唐地区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依据,地质矿产部组织了对京津唐地区和保定,衡水、沧州部分地区的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在半年多时间内,对60多份地质报告,科研文献8,00  相似文献   

17.
龚士良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F0003-F0003
“第三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2011年10月22~23日在河北沧州召开,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沧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大气降尘来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采用被动方式在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域采集了48个点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Al、K、Ca、Cr、Cd、Pb、Se、Mo、I、F、S等21种元素的含量。在计算了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和富集因子的基础上,得出河北南部平原区大气降尘的物质来源以土壤颗粒物为主,在此基础上叠加了燃煤污染。大气降尘输入通量的结果表明,河北省南部平原区的大气质量明显低于北京平原区。省内对比表明,沧州地区绝大多数元素输入通量最大,而邯郸地区最低,省会石家庄以燃煤元素(Cd、Hg、Mo、Se)的输入通量最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河北沧州地区天然水的氯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炼  刘存富 《地球科学》1996,21(5):563-566
利用加速器质谱仪和高精度热离子质谱仪对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以及稳定同位素37Cl/35Cl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氯同位素有效地确定了沧州地区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纪第三含水组(Q2)地下水36Cl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Q1)地下水36Cl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氯污染及其与防污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研究了河北平原典型地区-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氯污染,评价了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从而揭示了地下水有机氯污染与防污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