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在研究工作中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潜力进行评价测算,为开发区土地持续利用管理和产业结构提升以及解决农村土地城市化,城市土地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土地利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开发区集约利用的量化管理指标。本文是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结果进行的分析评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希望能够对开发区今后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要求,对黑龙江省6个国家级开发区及29个省级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通过对开发区土地、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对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值法对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从管理绩效、用地效益、土地利用情况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集约利用潜力低,限制了开发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开发区土地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促进开发区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了基于ArcGI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潜力测算,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和环境压力,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效益3项评价因素共计13项评价指标,选择特尔斐法对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价指标确定权重,进而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用地现状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对比分析,得出台儿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开发区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其评价结果有助于开发区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增强开发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目标法选取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建立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14个市州城市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各市州城市土地资源总体集约利用程度普遍较低,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用地外延式无序扩张现象明显,土地利用不充分,各地应因地制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海省9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结果发现:(1)青海省九家开发区总体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明显,地处本省东部的开发区集约度优于本省西部的开发区;(2)开发区集约度平均分值为60分,其中集约度最高的为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集约度为88.86分,处于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认为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作为城市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成为带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在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开发区工业用地问题也日益凸显。该研究基于DEA方法,构建开发区用地效率评价的基本模型,以临沂市4个典型开发区为例,采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轮数据,对研究区工业用地效率进行测算。评价结果显示,临沂市典型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较低,但工业用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开发区之间工业用地效率有较大差异,不同性质企业间用地效率的差异也较大。通过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揭示出开发区工业用地与其他生产要素配比失衡、产业格局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用地效率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不足、对低效用地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我国各类型国家级开发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质与量进行及时地监测与评价,对于正确引导开发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依据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价的需要,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标准差系数权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益三方面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文中案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能科学地反映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整治是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正常运转、城市内部要素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城市土地整治潜力及分区的研究均未能从城市角度建立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立足于城市土地整治的需求,基于“潜力评价—类型划分—-问题识别—提升路径”的框架,开展了全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分区问题识别及提升路径的研究。结果显示:① 中国城市整治综合潜力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的水平,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整治潜力差异明显;② 中国城市整治综合潜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与集聚特征:地域差异总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集聚特征表现为高整治潜力区集聚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大规模低整治潜力区集聚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北部地区;③ 通过对因素层之间及因素层与潜力分级之间的决策分类判断,划定了包括S-NULL综合发展型高潜整治区、M-N自然限制型中潜整治区、L-NE良性发展型低潜整治区、L-NEC暂不适宜型低潜整治区等15个城市土地整治类型区;④ 针对各类型区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区域的问题识别,主要分为综合发展型、集约发展型、经济投入型等八类,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目标导向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作为全国开展城市土地整治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本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网1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 北京市高速公路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建设用地、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入最为显著;② 空间变化上,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与高速公路的距离增大,土地利用类型从以耕地、建设用地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林地、耕地为主;③ 2005-2015年,各类景观的景观指数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水域的斑块密度与分离度指数变化幅度最大,耕地的形状指数增加最快,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指数减少最多,这与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④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北京市高速公路网对周边景观格局的影响范围约为6 km,其中林地转入建设用地以及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相互转移是引起公路周边景观空间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对其流转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必须规范操作规程,并且还要建立一套合理地收益分配机制,使之既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烟台市为例,从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等方法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度。结果表明,烟台城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籍产权体的定义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意义上的地籍是以宗地作为基本单元进行权属登记和管理,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二维地籍。而三维地籍同样需要一种类似于二维宗地的基本单元来登记和管理三维空间中的权属状况,这种三维基本单元被称为产权体。本文以土地和房产等权利实体为基础,以权利空间为参考,研究三维空间中土地和房产的划分方式,分析这两种基本单元的存在形式、划分方式和空间形态,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以这些本质特征为基础,给出产权体定义和表达方式,并验证了所定义产权体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y country or region entails a long process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production as GDP and income per capita rise. In addition, economic de- velopment requires a long period of structural transfor- mation in materials inputs through reallocating natural resources (Cipolla, 1962). Land, as a crucial element and a key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always the best witness of such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 one of the lar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13.5% of its…  相似文献   

19.
模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的研究,对未来区域规划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以往基于FLUS的研究栅格尺度较大,如何模拟快速发展中城市的复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挖掘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构建了耦合FLUS和Markov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拟合框架,创新性地引入房价指标表征社会经济属性,以深圳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小栅格尺度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和基础地理、路网河网、感兴趣点等多源空间变量,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随机森林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耦合FLUS和Markov方法相较于传统CA模型(RFA-CA和Logistic-CA)精度更高(FoM=0.22),能更准确地模拟快速发展中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多情景土地利用格局制图结果验证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控制线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本文拟合框架在未来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参考价值;医院、娱乐场所等的基础设施和公交、路网密度等的基础交通比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大,到海岸线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深圳内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本研究所构建模型及精细制图结果,可为城市区域规划和空间格局模拟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根据河东区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确权登记、建立城乡统一的交易市场、完善流转程序、规范流转收益等破解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