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6,52(4):555-555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面向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本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分为:“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类。奖励名额为:“成就奖”1名;“工程奖”不超过16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2名;“青年奖”不超过8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1名。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2014,60(4):6004857-6004857
正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2014年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获奖专家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裴荣富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中国地质学会推荐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朱光有博士获得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11日,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北京颁发,共有29位院士和专家获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裴荣富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第十届工程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面向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旨在奖励在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激励他们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并取  相似文献   

4.
两年一次的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工作日前结束,经中国地质学会第36届理事会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批准,授予高俊等10名同志金锤奖、于学峰等40名同志银锤奖。这次共有100名候选人申请,他们是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理事单位在数以千计的候选人中推荐上来的。至此,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已经评选6届,共有41人获金锤奖、158人获银锤奖。其中10位金锤奖获得者被推荐并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5.
《岩土力学》2004,25(2)
为奖励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由茅以升基金委员会设立的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奖,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学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推荐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评审、投票产生。每次评选大奖1名,提名奖1~3名、青年奖1~3名。2003年评选出第五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奖大奖一名,青年奖三名,提名奖空缺。浙江大学龚晓南教授获第五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奖大奖,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副教授、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杨光华教授级高工和西安理工大学李宁教授获第五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青年奖。现将…  相似文献   

6.
尹硕 《地质论评》2022,68(5):1583-1584
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申报及推荐工作。近期,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奖者。会议决定授予梁前勇等1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曹文庚等4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获奖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7.
继中国科协1988年8月颁布首届“青年科技奖”以来,全国各条战线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经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选,101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其中有五名青年地质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推荐了三名候选人,石彦民和董树文二位同志光荣入选.颁奖活动将在1991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喜讯捷报,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又有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深圳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科技学术年会奖”评选活动中获奖。他们分别是:院属工勘岩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徐金台同志,荣获“深圳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金奖”。该同志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开发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院岩土工程方面的优秀青年科技带头人之一。由他负责研制开发的“岩土工程的勘察制图与分析SITELAB系统”曾先后荣获深圳市科技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推广到图内近二十多个城市地区,已在超过万余项大、中型勘察工程中使用,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9.
1993年9月1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5届理事会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名单,决定授予黄润秋等9名同志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王剑等30名同志银锤奖。 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共推荐候选人65名,他们分别来自内蒙、新疆、辽宁、湖南、湖北、宁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由中国地质学会各省、市、自治区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经评选委员会评选,产生金锤奖8名、银锤奖26名。1999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6届理事会第12次常务理事会议审查通过。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授予35岁以下在地质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地质工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12,(6):71-71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6—23)6月20日,全国国土资源科技奖励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表扬了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的参加单位和个人,颁发了第十二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和第二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发了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2.
经中国地质学会第37届理事会第7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银锤奖获奖者已经确定。因“中国青年科技奖”是授予40周岁以下青年,故本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年龄上限亦由原35周岁调整到40周岁。  相似文献   

13.
杨小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鹿化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等三人荣获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第三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从 2 0 0 1年 3月发出通知以后 ,便得到有关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的热烈响应 ,申请截止到 5月底 ,共收到有效申请 7份 ,申请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经 5名评委初评后 ,分送评审委员会 1 9名成员投票 ,有三名参评候选人的票超过半数。最后常委会审核了整个评审过程合法有效。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秘…  相似文献   

14.
《安徽地质》2006,16(1):54-54
2月25日至26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38届理事会扩大会议。理事会扩大会议圆满完成了从37届到38届的换届。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调局局长孟宪来任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任秘书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任期目标任务;宣读了中国地质学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倡议书;会议表彰了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和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会推荐的夏群科博士获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我会荣获先进集体奖(全国10个省级学会获奖),柏林同志获先进个人奖(全国63名先进个人奖)。  相似文献   

15.
为鼓励我国青年地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经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共有50位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可喜的是有4名探矿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获得了银锤奖称号。他们是: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杨文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副主任、教授马宝松;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延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二室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谢文卫。  相似文献   

16.
禹启仁  骆建华 《地质论评》1990,36(2):190-191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颁奖大会于1989年11月29日在成都举行,22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获得此项殊荣,其中毛景文、石彦民、李建潮、高延林、董树文5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荣膺“金锤奖”,王安建等17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荣获“银锤奖”。颁奖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张之一主持。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陈肇博在会上宣读了颁奖决定和获奖者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陈毓川研究员到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颁发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议审批、网上公示等程序,共评出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推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谢桂青研究员成为10名金锤奖获奖者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肖都高级工程师获银锤奖。  相似文献   

18.
《世界地质》2000,19(2)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是我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分为金锤奖和银锤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出金锤奖8名、银锤奖26名,他们是各单位从数以百计青年地质工作者中筛选后推荐出来的。这次推荐的候选人总体水平比往届高,这不仅表现在学历和职称上,而主要表现在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业绩显著,水平高。尤其是获奖者,真正达到了评选条件规定的标准。我校教师刘财获金锤奖,王常明获银锤奖。他们发表论文几十篇,有的论文进入了三大检索系统涌且在教学领域独挑大梁、开大课并编写讲义或课本;并主持重要勘…  相似文献   

19.
《地质与勘探》2004,40(4):54-54
6月6日,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14名青年地质工作者成为获奖者。他们是:刘敬党(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余秋生(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陈志勇(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李金高(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李丕龙(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孙龙德(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金小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彭平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京彬(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刘树根(成都理工大学)、蒋少涌(南京大学)、武强(中国矿业大学)。黄汲清…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7,34(7):48-48
“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地质技术装备展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地质展暨论坛”)新闻通气会于2007年6月22日下午在北京浙江大厦召开。通气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