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粤北曲仁盆地为试验场,采用色调(灰阶)特征信息-卫片假彩色密度分割值为基础数据,用数学地质方法对铅锌矿产区域找矿信息预报进行初步探索所用卫片为E R T S-2卫星于1975年12月24日扫描成象,编号是132-44,即广东省《韶关幅》数据系本所遥感地质组通过PHOSDA C-1200型数字彩色图象分析仪在1 50万的MS S 5和MS S 7卫片上,按等单元网格测取各灰阶假彩色密度值(密度值lg 投射光通量透射光通量在选定的区域内,以4×4公里~2的方格(共100  相似文献   

2.
目前,遥感图象的地质解译,应用于构造及工程地质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但用遥感手段找矿,效果则不甚理想.含矿岩系、与原生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带、矿床露头及工业价值尚待查定的矿化点(本文对上述4种地质体统称为矿产信息)相对出露的范围皆小且不连续,在图象上一般仅分布在1个或数个象元点内.而且这些矿产信息与围岩之间,以象元点为单位的电磁波辐射能量的差异较小,反映在黑白图象上很少超过1个灰阶.由于上述原因,欲在1/100万黑白卫片上,目视解译矿产信息是完全不可能的.现阶段,国内外遥感  相似文献   

3.
物探重力、航磁、地震、特别是遥感图象资料的取得,提供了人们以往单靠地面地质调查所不可能认识到的地质信息资料,对探讨和研究有关地质、构造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和依据.遥感图象资料——卫星象片、航空象片及用不同的遥感遥测方法取得的图象等——是地表地质、地貌、水系、植被等各种自然景观的综合反映(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透视性能),信息量是极其丰富的.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使用的遥感图象资料不同,解释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 遥感图象在地质应用中善长于判译线性影象,而碳酸盐岩类恰恰富于线性节理、裂隙、断裂和断层。抓住遥感学科与自然现象的共同特征和优势是南方岩溶图象解译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论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包括遥感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和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应用等;总结了遥感地质找矿技术的若干新发展,即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技术,以及它们在地质找矿应用中的新发展;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认识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遥感资料是根据电磁波原理,将地质体的波谱特性记录在图象上或磁带上的一种资料。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本文拟对遥感资料的三个主要特点及应用进行论述,这对发挥遥感资料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中的目的之一是分辨和识别出不同的岩石和矿物等地质体。宽波段遥感只能分辨不同岩石类型,而难以识别含不同成分的岩石和矿物。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则可通过诊断性光谱特征对岩石或矿物成分及结构进行识别。通过对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应用于地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未来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在地质中的应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地物波谱测试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遥感平台所携带的传感器主要收集地球表面物体的可见光,近红外及中远红外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能量。各种地物电磁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由其光谱反射或发射率所决定的。为了对各种遥感图象的色调、灰阶及其数字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就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地物的电磁辐射的光谱特征。因而,野外的地物波谱测试工作便成为遥感应用的基础研究工作之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近年来,遥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一些具有潜在意义的成果。本文综合了一些资料,用来说明遥感技术在金属矿产勘查中应用的程序、方法和效果。一些文献资料强调,将遥感图象资料用于矿产勘查必须与地球物理资料和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实行各种资料的综合地质解译;同时还需配合一定的野外地质详查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遥感数字图象的处理方面,应依矿区或成矿远景区主要矿物岩石的光谱反射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我国南方一些金属矿产区地质遥感工作实践,运用遥感图象分析,增强和提取信息以及数据处理等方法的结果,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指出矿产可能存在的空间位置,圈定成矿远景,或根据矿产区遥感信息异常,提出找矿预报,被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序言环形影象又称“环状特征”(Circular feature)或“环状构造”(Circular tectonic),系各种遥感图象中的环状色调和形状异常.因为它常常是某些地质实体的地面表征,又往往与一些内生金属矿床相关,所以受到国内外遥感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尽管形成环形影象的因素很多,然而在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它们无疑主要是特定地质作用的结果,并显示出相应的成矿意义.鉴此,我们利用陆地卫星的黑白图象、假彩色合成图象、密度分割图象及黑白航空象片,对  相似文献   

12.
地质部委托四川省地质局举办的第一期“遥感图象数字处理学习班,”在四川省地质局和武汉地院北京研究生部的热情支持下,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在成都圆满结束。这期学习班主要从遥感地质应用出发,介绍了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已不可忽视。遥感图象与区域地质资料,生物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区域成矿远景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很多成功的实例。文章概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较为系统地介绍传感器性质、地物波谱特征和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叙述岩矿遥感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遥感方法探测金矿的原理和探矿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地质部门的遥感地质工作是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地质会议将遥感技术列为我部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以后普遍开展起来的.几年来,在原地质部区调局和物探、石油、水文地质等专业局的领导下,不论在组织机构、人员培养、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普及推广遥感技术、扩大应用效果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七九年关于建立遥感地质站的决定、一九八○年遥感地质站工作汇报会、制订“应用遥感图象进行1:20万区调的技术要求(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遥感图象的典型变换方法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建立典型变换矩阵的两种方法:(1)从野外地物反射波谱数据的典型分析求出;(2)直接从遥感数字图象的亮度值数据求出。文中还讨论了地面反射波谱的典型分析结果与多光谱遥感图象亮度值典型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将地面波谱典型分析结果用于数字遥感图象处理的可行性。简述了在101图象处理系统上实现典型变换的步骤。最后给出两个用于岩性识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王海平  孙鲁仁 《矿床地质》1998,17(Z5):830-832
义敦岛弧南段铜矿床地面反射波谱的ρ值与TM图象亮度存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对典型铜矿床的野外波谱实测基础上,经与TM遥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典型铜矿地面波谱反射率与TM图象最佳波段数据的相关模型和矿床的波谱识别模型,将TM图象反演成与矿床地面波谱有关的地空相关图象,并据其进行了计算机图象的铜矿床波谱识别。其应用效果表明,铜矿床地面波谱的TM分析方法在义敦岛弧南段的成矿预测及靶区定位中有较理想的效果,是区内铜矿化信息提取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遥感图象的正确处理与解译对实际地质情况依赖性很强,需要地质人员直接参与计算机处理.针对野外地质人员对图象处理比较陌生的情况,本文想对常用的手段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光电探测技术及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的发展,遥感地质的研究方法和应同领域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遥感地质研究方法正在从定性目视解译向定量分析方面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研究、矿产勘查预测、环境地质监测、城市地质条件评价及国土整治等各个领域,在一些部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遥感地质在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地矿部已将遥感地质应用列为“七五”攻关项目之一。在遥感地质应用业已普及推广的基础上,本讲座拟深入介绍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地学遥感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最新应用成果;深入论述遥感地质定量方法在岩性识别、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环境遥感及专题制图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本讲座计划分遥感地质学的新进展、遥感定量研究方法、遥感构造地质应用和环境遥感制图等四个专题,较系统地介绍遥感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七月九日到十九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遥感地质应用及有关技术的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五个专题讨论会上,包括:(一)地球景观变化遥感,(二)由太空解译地球大地构造(三)用遥感进行油气和矿产勘查,(四)由太空研究地球的环境地质,(五)地质数据复合及图象处理。在这五个分讨论会上共发表了有关论文四十多篇,内容侧重于各种遥感技术在世界各地及地质领域各方面的应用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一些遥感新技木的进展及计算机图象数据处理和信息复合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学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三——二十七日在成都举行。参加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代表共82人,会议收到各专业有关应用遥感技术指导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论文和经验总结24篇,以及有关遥感图象解译处理技术手段介绍材料如101系统及显微密度计等两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