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朱莎  姜珊  陶犁 《地理研究》2019,38(5):1208-1221
以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主要从类型学或系统论视角进行剖析,较少从过程视角对社区居民的持续旅游参与行为展开研究。本文将旅游承诺行为作为居民持续旅游参与行为的概念表征,以揭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与机理。本研究以北京市级民俗户为研究对象,借鉴外围赌注理论的思想内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旅游增权与旅游承诺行为间的关系,以阐释社区居民持续旅游参与行为的动力机制与过程。研究结论表明:① 旅游增权对旅游承诺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会增权与旅游承诺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而经济和政治增权与旅游承诺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② 居民感知旅游发展阶段在旅游增权与旅游承诺行为间发挥调节作用,当居民感知社区旅游处于起步、增长或转型阶段时,旅游增权对旅游承诺行为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强;③ 基于居民感知旅游发展阶段的差异,旅游增权各维度与旅游承诺行为间的显著性关系也有所差异。本文结论对研究社区居民可持续旅游参与行为和维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对旅游业的行为态度不仅影响着游客的感知和体验,也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旅游支持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亲旅游行为的概念,表达居民促进旅游业在当地更好发展的行为意向。以社会表征理论研究框架为基础,构建“社区关系—效益感知—行为态度”模型,实证考察了社区关系对亲旅游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旅游效益感知的中介作用和旅游事件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社区关系对目的地居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感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积极的旅游影响感知又对亲旅游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居民对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感知在社区关系与亲旅游行为之间存在多重链式中介作用,传统的中介模型低估了旅游效益感知的影响作用。旅游事件依恋正向调节了社区关系与旅游社会效益感知、环境效益感知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揭示旅游介入情境下社区关系、效益感知与亲旅游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目的地社区旅游开发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旅游社区参与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与系统,但对于社会资本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和社区旅游参与意识共同影响社区旅游参与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以北京什刹海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对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具有正向影响,旅游参与意识是社会资本对社区居民参与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提出了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样本地,借鉴雅克松关于旅游者空间划分的标准,将样本地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分别发放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的调查问卷,以此进行民族村寨旅游地社区增权的空间分异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社区增权在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不平衡是社区参与旅游机会差异的表征,不同...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易遭受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突发危机事件成为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旅游地突发危机事件,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地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旅游地社区参与是响应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基于此,论文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的九寨沟、青城山和北川县为案例地,采集556份有效样本,运用社区参与理论和社区恢复理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危机响应视角的以社区参与获益、社区恢复力和社区依恋为维度的社区参与概念模型。得出如下结论:① 震后旅游地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恢复力对社区危机响应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社区恢复力(0.59,P≤0.001)的作用强于社区获益感知(0.30,P≤0.001);② 社区依恋对社区参与起显著正向作用(0.19,P≤0.001),对社区恢复力和社区参与意向起部分中介效应,而对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参与意向不起中介效应;③ 论文提出了基于危机响应的社区参与由参与度、支持度和响应度构成,构建了由地方依恋(Attachment)、社区获益(Benefit)和社区恢复力(Resilience)维度组成的社区参与“ABR”框架模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的边界,对旅游地社区参与和危机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国圣  吴佩林  黄跃雯  杨钊 《地理研究》2013,32(10):1948-1963
以安徽省天堂寨旅游区为案例地,运用深度访谈、制度文本分析、典型个案分析,研究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下山区旅游业发展初期阶段对社区居民的去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区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空间、自然资源使用、信息获取、旅游获益与旅游参与五个方面产生了去权效果。②山区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去权的形成机制是政府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社区精英关系网络与居民个人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支持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揭示多个社区利益群体相互联合对社区居民去权的过程与机制,政策建议是通过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式、加强行政监督、及时发布相关旅游发展信息、加强居民旅游参与的能力建设,使这种旅游发展政策发挥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的边疆民族旅游社区研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九霞  陈浩 《地理研究》2012,31(4):758-768
旅游作为一种族际交流的方式,它对族群认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外学界对旅游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族群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目的地,但是在这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族群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会被格外强调,从而影响社区居民的族群认同。本文选择一个不以族群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社区,即海南三亚回族社区来作为案例地,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案例地社区旅游发展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参与旅游商品销售、旅游运输业、旅游餐饮业等旅游相关行业使当地居民的族群认同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宗教意识得以强化、传统习俗发生改变、旅游与传统产业的职业认同有所分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突破以往研究旅游地居民“感知—态度—行为”的传统思路,直接从关系、付出、回报、期望和公正知觉等满意度发生逻辑的核心要素角度并结合深度访谈内容,运用语义网络分析和结构方程构建形成过程的内在机理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通过多(跨)样本可靠性和区别有效性检验,并以贵州上郎德苗寨、西江苗寨和天龙屯堡为不同力量导向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社区认知—发展期望—社区参与—增(去)权感知—满意态度—支持行为”是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发生逻辑路径,之间的作用动力主要有“认知驱动”、“获益驱动”、“行为驱动”和“中介感知”。② 居民地方依恋、居民民族认同、居民发展期望、居民社区参与对社区、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导向模式的居民满意度产生直接或未直接影响效应;社区核心力量的居民社区增权感知对4个影响因素产生部分中介影响效应,而居民社区去权感知未对其产生中介影响效应;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均不同程度地受居民社区增权感知与居民社区去权感知的中介效应影响,其中前者的去权感知影响效应稍强于增权感知效应,后者则反之。③ 根据概念模型的逻辑路径,结合影响因素的关联效应及其程度性二维因素差异,综合分析社区、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导向模式的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阳  屈海林 《地理学报》2014,69(2):278-288
构建了社区依恋、社区关注、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感知和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村落遗产地——福建土楼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验证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并引入个人获益作为调节变量,剖析在获益居民和没有获益的居民中,各种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经济获益感知、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均对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成本感知对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② 社区依恋通过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对态度产生间接影响;③ 社区关注通过经济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间接影响态度,并通过经济成本感知间接影响态度;④ 社区参与通过经济获益感知、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对态度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经济成本感知对态度产生间接负向影响;⑤ 经济获益感知、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环境获益感知对态度的影响对获益居民比没有获益的居民要大,而经济成本感知、社会文化成本感知与环境成本感知对态度的影响对没有获益的居民比获益居民要大。  相似文献   

11.
解芳芳  孙洁  刘风豹 《热带地理》2020,40(6):1039-1050
以台湾中和社区为案例,采用访谈法与介入式观察法,通过社会建构与人文主义两种视角,关注宏观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者两种力量对地方性形成的影响,探讨了社区营造的地方性特征及其建构机制。研究表明:中和社区营造的地方性表现在都市近郊的区位、社区营造实践地点及活动、参与者与观光者的地方感3个方面;中和地方性建构过程则经历3个阶段:首先,弱地方性引起了社区营造参与者与广大社会的反身性;其次,在社区营造政策的推动下,社区营造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推动社区营造,促进地方性的生产与再生产;最后,地方性的营造结果吸引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再投入,强化了地方性的持续生产,并创造了进步的地方性,也间接强化了乡村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偲  朱竑  李军 《地理科学》2021,41(4):645-655
采用Beerli和Martin等编制的旅游体验及地方感研究量表,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粤港澳大学生游客的美展感知与地方感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大学生游客对美展的感知及粤港澳地方感的产生受到5个变量维度的影响:认知形象、旅游涉入、社会联系、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② 大学生游客对美展的认知形象、旅游涉入和社会联系都对粤港澳地方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游客对美展的旅游涉入、社会联系及粤港澳地方认同都对粤港澳地方依恋也具有显著影响,而认知形象对粤港澳地方依恋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假设未获支持;③ 粤港澳与非粤港澳两个大学生群体在旅游涉入与粤港澳地方依恋、地方认同与粤港澳地方依恋的关系中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验证艺术旅游地在提升游客地方感中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是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将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重视社区参与,更能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并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立足我国遗产旅游地忽视社区参与所导致的问题,从社区参与在遗产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提出了遗产地社区参与的模式和思路,探讨了社区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旅游业快速发展给旅游地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 开展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助于优化旅游地生态服务功能与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历程, 将其分为起步探索、快速发展与巩固深化3 个阶段。其次, 分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旅游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可接受改变极限、旅游生态足迹分析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第三, 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与发展水平、旅游地发展演化过程与规律、旅游生态安全与环境容量、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居民与游客的影响感知、旅游地低碳化发展、旅游企业的影响等7 个方面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对中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Ithasbeenatendencytoconstructatouristdestinationintoatouristcommunityinrecenttourismdevelopment.Becauseofwideconnectionsintourismswithothersectors,itisdifficultfortourismoperatorstoguaranteeasmoothtravelonlybythemselves.Inordertomaketraveleasy,touris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