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2,14(7):691-695
根据随机场的基本概念定义了地震发生次数随机场,并定义了主要的数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随机场是一个非均匀随机场,无法用空间分布样本均值估计集平均值.为此,作者引进了一个辅助随机场,该随机场具有均匀和各态历经特性,可以用该随机场空间分布样本均值估计该随机场的集平均值.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结果,分别用近15年的地震资料和近50年的地震资料检验了全国地震区划图(1990年版)所采用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地震数据稀疏重建方法面临着:(1)叠前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反射波为双曲线型同相轴,地震数据重建会损害有效波;(2)地震信号存在噪声和畸变,要求重建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_1-L_1范数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共偏移距道集中地震波为水平同相轴,无道间时差,满足空间重建要求,和L_1-L_1范数稀疏表示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首先抽取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并根据地震采集信息构造复合采样矩阵,然后采用L_1-L_1范数稀疏表示对数据稀疏重建后,再将数据反变换回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能够同时实现地震信号稀疏重建和随机噪声压制.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较好重建精度和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和根据该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方法的可能性. 作为震例研究了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特征. 结果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拟合了这两种参数的上升变化形态. 这为利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值的监测资料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找到预测指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廖微  姚琪  廖林  张微  姜祥华  杨文 《中国地震》2021,37(3):695-703
传统的地震统计学多局限于规则的统计范围,或是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本文引入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地震空间统计中,能够高效、快速地挖掘含有地理信息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川滇地区2019年发生的ML≥1.0地震数量的空间统计为例,详述了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统计的流程。统计结果表明,0.5°×0.5°是最适合该地震数据集空间统计的矩形范围,发生地震次数最多的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威远?长宁地区,此外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交汇处、丽江?小金河断裂沿线以及滇南地区均为地震发生次数较高的区域。此外,还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15—2019年全国各省地震能量释放情况。结果显示在该时间段内,释放地震能量总量最多的省份为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次之,而台湾地区陆地区域、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具有较高的每万平方公里地震能量释放量和每万人地震能量承受量。并通过上述应用实例,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统计领域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对青海省东部地区(监测能力强)小震活动进行空间扫描,分析了该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及其与目标地震的对应关系,并对该方法的预报效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1999年9月21台湾集集地震中全岛地表运动的观测记录与空间的依存关系。首次披露了使用强震记录在近源和近震地区所作遥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地表运动分析,集集地震的二维地表运动是由400多个经绝对时间校正的自由场强震记录重建的,重建的地震波坡可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观测数据,称其为“三维地震图”,本研究得出的结晶为基三维数字模型的震源与波传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并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区分地震波是由震源还是由地震构造了产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巨灾保险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巨灾模型的主要分析模块之一。传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基于潜在震源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等并采用概率方法得到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值,该危险性表示的是未来所有地震对场点的综合影响。然而,在使用地震巨灾模型进行地震风险分析时需要用到单个地震事件对场点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潜在震源区生成一系列单个地震事件,并计算每个事件对场点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基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所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模拟符合我国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事件集。模拟时遵从的基本理论为:地震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分布,震级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来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则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发生率来描述。模拟得到的地震事件包含以下参数:时间(年、月、日)、地点(经度、纬度)、深度、震级、断层走向以及衰减特征等。该模拟地震事件集可满足地震巨灾模型中地震风险分析的需求,已应用于我国地震巨灾模型中。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地震Pg波波前成像方法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高分辨折射地震剖面资料处理的射线数分布分析法. 该方法可用来更进一步地确定地壳上部较复杂结构中可能的折射界面,特别是基底的空间位置和展布形态特征,使得高分辨折射地震测量资料的处理更加深入精细. 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基底结构的研究,给出了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邻近区域的基底形态及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20日台湾岛集集地震之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显著减少。从1994年到1999年9月20日的台湾地震目录可以看出,异常从1999年1月开始,持续了约9个月,直到主震发生。本结果表明:该地区2.0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活动率为每月蝎5个,标准偏差为78。异常期间,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减少为平均每月314个,标准偏差在1的范围内。通过z值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集集地震的震源区周围,在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大的同时,b值也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北地震带强震迁移特征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南北构造带构造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带强震的时空动态图象演化,结果表明,南北带的地震活动有如下特征:(1)经向迁移,其空间演化有步进型和步进折返型两种形态;(2)远程的快速响应;(3)诱发地震的链锁分布,该特征反映了强震间的相互耦合,对未来强震具有示踪意义,(4)时空可公度性,该结果对分析判定本带的地震趋势从而实现正确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详细的地震滑坡数据和分布特征,揭示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和防治措施,需要对黄土地区地震滑坡进行详细的编录,利用卫星影像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特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和伴生水文特征,归纳利用卫星影像识别黄土地震滑坡的7种识别标志。利用该方法,研究通渭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地震滑坡卫星影像识别方法获得的滑坡与野外现场调查结果相近;通渭地区滑坡拥有缓坡发育、低角度、中远滑距、大体积、方向性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常规采集和处理后的地震道集经常动校不平,存在剩余时差,对叠加成像、叠前反演和AVO属性等分析存在影响.为拉平地震道集,提出了一种与剩余时差无关的道集拉平方法——绝对值互相关方法.该方法将地震道集的每一道与参考道在选定的时窗内进行绝对值互相关计算,利用相关系数门槛值的控制剔除异常相关系数值,得到剩余校正时移量场,并对其进行平滑处理,最终利用该时移量场校平地震道集.绝对值互相关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适应低信噪比道集及道集极性反转等各种异常情况.多个地区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校平叠前地震道集,改善道集的品质,并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方琦  张春芝 《中国地震》1995,11(4):341-350
本文在对比分析大华北地区第3,4活动期地震时序分布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集的概念。分析认为:这两个活动期在总的时序结构上存在期、集、幕3个层次的相似和对应关系;每个活动期都由前后两个彼此联系密切、又相对完整、演化过程类似的地震活动集组成;两活动期的前集进程一致,但第4活动期的后集要明显比第3活动期的进程快。文中指出,研究区第3,4活动期总的地震空间分布呈一个椭圆环形带,其中第4活动期的环带偏东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应用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对震级平均趋势空间结构的研究。如果推测特定区域的地震数据集有空间相关,则需要使用修正版本的广义交叉验证方法计算光滑参数,以获得平均震级估计量。这种方法允许我们将空间依赖考虑进去从而获得更好的光滑参数。而且,应用参数自助法(bootstrap)可以量化由非参数估计方法得出的空间图的变异,也可以计算在特定震中发生的地震观测的震级大于等于给定阈值的概率。这些方法应用于两个不同的地震数据集: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历史地震目录和加利福尼亚1998年1月到2008年4月的地震。  相似文献   

15.
Cao  T 《地震科技情报》1997,(7):18-23
我们分析了南加州的历史地震活动性,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方法来计算由6.5级或稍小一些的背景地震产生的地震危险性。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的地震在空间上将丛集在震级等于或大于4级的地震主震的附近。我们分析了离散的南加州地震目录按网络计算地震发生率,然后进行平滑,以此计算未来地震地空间分布,为了得到合适的空间平滑函数,我们研究了南加州地震的距离相关性,并发现它们遵多指数关系1/r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分析稀疏震中分布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用于评价地震震中分布的线性特征是否显著,从而进一步识别地震断层。将该方法用于合成数据集和旧金山湾地震数据的试验表明,其识别能力还是较好的。如果把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必须结合地质信息,以此消除人为影响。本文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西诺曼底地区的震中分布,并由稀疏震中追踪主要的构造方向。  相似文献   

17.
编纂了台湾地区包括震源位置和震源参数的地震目录。选择的数据库用于建立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和碰撞等各种构造运动有关的台湾地区三维地震形变模型。我们将整个台湾地区划分为10km间隔的三维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地震矩释放量,即该网格内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总和。当一次地震的物理尺度超过网格尺寸10km时,相应的地震矩就分布在多个网格上。这种定量方法较好地描述了该地区地震矩释放的一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集集地震的发生,填充了震源区附近地震矩释放量在震前存在的明显不足。本文推测某个区域内地震矩分布的不足—填充模式可以应用于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地点。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集集地震可能会引起另外2次地震(北部的苗栗—新竹区和南部的嘉义区),这2次地震的破坏性及震级与集集地震类似,且靠近集集地震震源区。  相似文献   

18.
赵薇戴光辉  岳新宇 《地震》2004,24(10):152-159
Autodesk MapGuide是集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发布技术于一体的非常流行的WebGIS产品,中简要介绍了该产品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并结合发布地震信息的实例详细叙述了该产品的使用方法,包括配置Web服务器以支持WebGIS信息发布,建立MapGuide Server数据源,用MapGuide Author通过添加图层、建立数据源连接和设置空间对象样式来制作地图件,制作地图件发布网页和MapGuide Viewer插件下载网页等,并介绍了如何用ASP技术生成查询报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的空间位置分布,提出了一种可以重构断层网络活动部分的三维结构的模式识别新方法。该方法为所谓动态群聚(或称k均值)方法的推广,是利用震源位置关于它们的中心的全局方差最小化准则将数据点集划分为群集。这种新方法比原来的k均值方法更好,因为它为了把数据集划分为断层形状的各向异性群集而考虑了每个群集全空间位置的协方差张量。给定地震事件目录,就可以输出符合数据空间结构的最优集的平面段。每个平面段在它的位置、大小和取向上都有明显区别。主要的可调参数为地震定位精度,它固定了分辨率,即拟合的剩余方差。分辨率决定了描述地震目录所需要的断层段数目:分辨率越高,重构断层段的结构越精细。该算法成功地重构了合成地震目录的断层段。把该方法用于1992年6月28日发生在南加州兰德斯地震余震序列子集的真实地震目录,重构的断层面段与地质图上已知的断层或者长期目录中明显出现的盲断层完全吻合。讨论了该方法将来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在断层带内结构的多尺度研究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1年提出的两步差法在地震微波异常提取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两步差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层次聚类和小波分析两种算法,克服了原方法中未考虑不同地物类型引起的亮温差异、亮温背景场不够稳健等问题,从而使异常结果在空间形态和异常幅度上更加合理,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MS7.4地震的微波异常提取。结果显示,玛多地震前三个月出现了一条长约900 km、增温幅值达12 K的NE向亮温增温条带,与2010年4月14日MS7.1玉树地震前异常特征在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上均有很高的相似性。此外,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幅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震级较大的玛多地震出现异常时间较早,幅度较大;而震级较小的玉树地震出现异常时间较晚,幅度较小,且两次地震的微波亮温增温幅值均达8 K以上。初步的机理分析认为,地震前的微波异常条带与该区域的NE向张性断裂和张性断陷带在空间上分布一致,异常的出现可能与地震前该断陷带的地热活动以及地表岩石的发射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