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台测时所使用的仪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迥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则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仪所在经度为束经8~h5~m42_(?)~s890。  相似文献   

3.
使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于1993年11月巡视了132个分子外流区的水6_(16)→5_(23)跃迁(22GHz)。发现了3个流量在60Jy左右的新的水22GHz脉泽源,并重新观测到在1987-1990年间未能测到的DR21分子外流区的水22GHz脉泽。在本次观测的基础上对Orion-KL,W49,Cep-A等著名强源的某些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分子云与其它分子云之间的差异,对北天的59个作为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Spitzer延展绿色天体(Extended Green Objects,简称EGOs)视线方向进行了分子云~(12)CO J=2-1和J=3-2频谱观测,并与文献中对同一批天体方向观测得到的~(12)CO J=1-0频谱数据合并进行分析.对与EGO天体成协的分子云(简称EGO分子云)和其它non-EGO分子云进行了CO多跃迁谱线强度和宽度的统计比较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两类分子云的气体温度分布、密度分布、速度场分布对观测数据统计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决定是否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键因素可能并不是巨分子云的质量是否足够大,而是巨分子云的引力塌缩程度足否充分(即分子云团块的体积填充因子是否足够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1.42、2.84、3.67GHz的毫秒级射电尖峰在太阳22周上升段出现的频次及计算源区的有关参数。 云南天文台三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于1987年初投入观测。我们选择的观测时段是1987年5月-1988年12月。为太阳22周升段。其中36个毫秒射电尖峰事件及它们的极大流量被选取了(见英文表Ⅰ)。统计结果表明,三波段尖峰出现的频次比为24:13:3;三波段最大流量分别是2530.0、1364.0和21.8s.f.u;最小流量是33.2、15.2和16.3s.f.u;平均流量是434.8、216.5和19.1s.f.u。 根据这些统计结果,我们作了尖峰源区的参数计算。 1、尖峰源的尺度。由公式(1)算得三波段尖峰源的直径分别是140km,70km和50km,同Benz给出的≤200km相符。 2、尖峰源立体角。由公式(2)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7×10~(-12)sr,6.8×10~(-13)sr,3.5×10~_(-13)sr。 3、尖峰源的亮温度,由公式(3)算得三波段亮温度如下: 频 率 极大值(K) 极小值(K) 平均值(K) 1.42GHz 1.5×10~(14) 2.0×10~(12) 8.1×10~(13) 2.84GHz 8.1×10~(13) 9.1×10~(11) 1.3×10~(12) 3.67GHz 1.3×10~(13) 8.2×10~(11) 1.1×10~(12) 4、尖峰源的磁场强度,用公式(4)、(5)算得三波段分别为250、500和700高斯。 从统计与计算结果我们看到,毫秒级射电尖峰辐射在1.42GHz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四次冲的观测资料,计算了(16)Psyche小行星的自转.结果如下: (1)极点坐标是λ_(P1950)=225°,β_(p1950)= 5°; (2)顺向自转; (3)恒星周期为P_恒=0.~d17483120±0.~d00000010 =4~h11~m45.~s42±0.~s01. 在1955、1965和1980三次冲期间,太阳、地球和该小行星的空间相对位置几乎一样,且观测曲线也大体相同.因此,可认为,该小行星的自转轴至少在20年的观测期间内是无进动的。这个结论和小行星自转轴不进动的假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We present large scale observations of C18O(1–0) towards four massive star forming regions: MON R2,S156,DR17/L906 and M17/M18. The transitions of H2CO(110–111),C18O(1–0) and the 6 cm continuum are compared in these four regions. Our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Non–LTE model shows that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formaldehyde absorption line is strongest in a background continuum temperature range of about 3 – 8 K. The excitation of the H2 CO absorption line is affected by strong background continuum emission. From a comparison of H2 CO and C18 O maps,we found that the extent of H2 CO absorption is broader than that of C18 O emission in the four regions. Except for the DR17 region,the maximum in H2 CO absorption is located at the same position as the C18 O peak.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ies and widths of H2 CO absorption and C18 O emission lines indicates that the H2 CO absorption line can trace the dense,warm regions of a molecular cloud. We find that N(H2CO)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N(C18O) in the four regions and that the average ratio of column densities is N(H2CO)/N(C18O) ~ 0.03.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1968年发现天体H_2O分子谱线以来其观测和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1)天体H_2O脉泽和正常H_2O分子的观测特征;(2)在恒星早期和晚期演化过程中H_2O分子所起的作用和它们可能的状态;(3)利用H_2O分子谱线的观测,研究晚型星拱星包层结构和速度流场、恒星质量损失率以及恒星早期演化过程中的分子云能量平衡等理论研究成果;(4)H_2O脉泽时变特征的观测和研究;(5)银河系天体H_2O(6_(16)-5_(23))脉泽源巡视和H_2O脉泽源星表以及河外H_2O脉泽源的探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W3(OH)为实例,建立了与OH脉泽成协的HII区气体-尘埃壳层的磁场模型,由此可见,致密HII区所在分子云核心中的磁场强度,与分子云核心的分子数密度之间存在指数α=1/2的幂律关系;而在HII区气体-尘埃壳层中,磁场强度与分子数密度之间存在α=1的正比关系,根据讨论可知,与OH脉泽成协的HII区,其气体-尘埃壳层的分子数密度为10~6cm~(-3)量级,磁场强度为几个mG;一旦分子数密度达10~7cm~(-3)量级,OH脉泽便将熄灭。  相似文献   

10.
对疏散星团进行统计研究时,场星的混淆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文详细讨论了在估算疏散星团维里(Virial)质量时,正确利用成员概率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只有利用大概率的成员星才能得到合理的星团Virial质量。重新计算后M11的Virial质量为5094μ_⊙,与直接观测到的光度质量的最新结果(4671μ_⊙)符合得很好,维里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11.
UTC(NTSC)一GPS TIM卫 20(拼年5月 日MID PRN 14 ”Ur PRN 15 na Ur PRN 17 Da Ur PRN20 ns IJT PRN 21 na ITr PRN22 nat厅 531263(1134)11(1150)一1(0322)一13(0146)0(0806)一1(1014) 531270(1130)一7(1146)2(0318)一一3(O以扮)一1(1010) 53128一6(1126)一2(1142)一4(0314)一一10(价58)一7(1006) 53129一15(1122)一12(1138)一9(0310)一一11(的只)一17(1(X)2) 5313()一3(1118)一5(11努)一 11(仍肠)一一13(价50)一12(0958) ‘12久曰4悦︶ 53131 53132 53133 531科 53135 一6(1114) 一6(1110) 2(1106) 一2(1102) 1(1058) …  相似文献   

12.
UT以NTSC)一GPS TIME2加3年4月 日入nDPRNl08UTPRN 11加Ul,PRN 14朋t月,班州18Dst刀,PRN泌Ds UrPRN25Da tTr5刀30527315刀32S打33527努4(2354)9(2350) 0(一3(58)54)2358一6(0汉犯)一8(优巧8)一13(0254)11(1506)11(1匀2)7(1514)10(1510)3(15《拓)25(O刀拓)13(0202) 7(0526) 9(05左)一2(0518)15(1洲6)8(1别2)11(20匀)U(2046)21(么抖2),且内‘3 41乃5273552736527375273852739一7(2350)一6(仪巧O)一14(仪抖6)一15(0242) 6(0238) 4(0之润)19(1746)21(1742)13(1优比)16(1718)U(1714)9(1710)3(1印2)6(1458)4(2M2)10(2338)11(16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用切仑科夫射电谱线发射机制解释分子云的非热发射谱线。相对论电子在某种粒子数反转布居的分子云中穿行时,可以产生具有反常强度比的微波发射谱线。对与超新星遗迹成协的Ⅱ_(?)类OH源的非热平衡发射谱线所作的计算表明,这种非热辐射机制可能成为解决天体脉塞理论困难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UT以联汰O)一GPS TIME2的1年6月 日一如灯DPRNS朋UrPRN【10甘1“PRN刀31 11UrPRN13朋1汀PRN力日1】3【17trl,PRN 19加UT.、声、、,户.、.矛‘、,户、、声520615206252063S泊创犯065一22(2126)一26(2122)一32(2118)一18(2114)一18(2110)一21(0058)一23(0054)一31(0050)一19(的呜6)一22(仪抖2)、、了、J了‘、了、、声、.了0942 0938 0934 093()0926--22喇-110--4,二2内J4咤以、..沙、,声5206652067520685206952070一14(2106)一18(2102)一20(0922) 1(0918)一14(0914)一16(0038)一15(加洲)一21(1902一26(1858一10(1854一11(1850…  相似文献   

15.
UTC(NTSC)一GPS TIME PRN25 刀吕 PRN28 11(加58) 3(加54) 一1(加50) 一5(以抖6) 一6(以抖2) 、.产、.沙、J.、.声、.产 自‘内J内J内︸‘,‘‘几 万、﹃-矛..、J‘、‘‘、了.、了.、 比J工、J,‘曰几八,护O 么X片年5月 日入叮D 53126 531刀 53128 53129 53130 .几2内J4气﹄ 53131 53132 53133 531抖 53135 一4(1202) 一20(1158) 3(1154) 10(1150) 9(1146) 一15(加38) 0(加M) 一5(加加) 4(以挽6) 5(仪论2) 53136 53137 53138 53139 53140 一6(1142) 2(1138) 一7(11洲) 1(1130) 一15(1126) 6(阅18) 一6(加14) 10(加10) 一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超新星遗迹的射电演化的理论和X射线辐射理论,导出了直接由射电观测的流量密度和X射线光度表示的超新星爆发能量,并应用这一结果估计大、小麦哲仑云中超新星的爆发能量。计算表明,大、小麦哲仑云中的绝大部分超新星,其爆发能量在10~(49)ergs—10~(51)ergs之间,而Ⅰ型超新星爆发的能量系统地比Ⅱ型要小,在10~(49)ergs的量级。本文还讨论了统计的N-D关系和理论导出的N-D关系之间不一致的最可能原因是由于样品的不完备性,并指出在大、小麦哲仑云中,绝大部分的线径大的源仍然处于绝热膨胀相。  相似文献   

17.
UTC(NTSC)一GPS TIME 20()4年4月 日N月1〕 PRN 14 nBI刀, PRN 15 1巧IJT PRN 17 1巧Ur PRN20 ns tTT PRN 21 ns IJT PRN22 nsU’r 53096 53097 53098 53099 53100 1(1334) 一5(1330) 1(1326) 6(1322) 7(1318) 一1(1350) 0(1346) 2(1342) 3(1338) 11(1334) 一23(0522) 一28(0518) 一29(0514) 一11(0510) 一4(0506) 0(1(X)2) 2(0958) 7(0954) 8(0950) 一7(1214) 一11(1210) 一8(1206) 一5(1202) 3(1158) 峭且2内J 4 lj 53101 53102 53103 53104 53105 3(1314) 4(1310) 7(1306) 9(1302) 6(1330) 5(1326) 11(1322) 9(1318) …  相似文献   

18.
利用ALMA干涉阵望远镜(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的高分辨(~0.2′′–0.7′′)的多谱线数据,包括CO (1-0)、CO (2-1)、CO (3-2)、HCN (1-0)、HCO+(1-0)、 HCN (3-2)、 HCO+(3-2)、HCN (4-3)和HCO+(4-3),并结合连续谱数据对近邻星系NGC 1068核区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速度积分强度图显示核周盘(CircumNuclear Disk, CND)呈现不对称的环状结构,尺度~300 pc.各分子谱线均显示, CND上的东发射结(E-knot)比西发射结(W-knot)有着更强的发射,且E-knot处表现出的分子气体的速度比W-knot更高.致密分子气体含量占比(用HCN或HCO+不同转动跃迁线与CO (1-0)的积分强度比值表示),以及致密分子气体比值(HCN/HCO+)均在CND的东部表现出更高的值,意味着CND东部和西部有着不同的物理环境或化学组成. CO ...  相似文献   

19.
UTC(NTSC)一GPS Tl侧王2(X)3年3月 日MID【08UTPRN丁13UTPRNPRN 14DS UTPRN 18朋Ilr【20Ul,PRNPRN23nst刀, 1 526992 527加 3 527014 527025 527036 527047 527058 527069 527价10 52708 9(0以犯)一3(0158) 1(0154)一1(0150) 0(0146)9(16刀)9(1614)12(1610)9(1以拓)1(1706)3(1702)1(1658)0(1654)13(0410)一10(1550)12(汉伪)一1(以似)9(1542)3(0358)一4(1538)10(0354)9(15洲)一4(0142) 7(0138) 0(0134)一2(0130) 9(0126)12(1印2)1(16印)9(1558)2(1翻6)12(1554)5(1翻2)13(1550)5(1638)15(1546)11(1634)9(0350)11(0洲6)7(0努…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源IRAS053910217和IRAS065720742进行了12COJ=1-0观测,获得了气体的相应参数;用IRAS及其他红外观测资料,获得了尘埃热结构;探讨了云中气体的热平衡.对于IRAS053910217中由远红外得出的Td<Tk的情形,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加热机制.光电加热对该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激波可能是另一种加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