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古建筑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张伟  邢昱 《北京测绘》2010,(3):18-21,35
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GIS等新技术手段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其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并以河南开封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铁塔"为研究对象,以三维激光扫描点云为基础数据,结合地理数据库和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古建筑数据库。利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了具有多维展示、数据库管理、监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系统,从技术层面上加强了对古建筑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以东莞可园古建筑为例,研发了古建筑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应用系统。首先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并制作了古建筑的点云数据、三维模型、平立剖测绘图、图像文本信息等二三维数据,然后基于SQL Server建立了古建筑空间数据库,集成开发了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古建筑空间数据的查询显示、保存、更新、量测与对比分析等功能,为古建筑遗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高效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3.
以东莞可园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网络仿真技术的园林古建筑三维数据和互动系统的建设方案。对园林古建筑精细扫描,建立古建筑、家具、植被、地形的多层次细节的三维模型;采集并编制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采用Unity3D引擎开发C/S和B/S模式的网络仿真互动系统。系统具有集成漫游、信息查询、语音导览、自然现象模拟等功能,实现对园林古建筑多视角、全方位的描述和基于网络的交互展示。  相似文献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数据获取速度快、精度高、不许接触目标等诸多优点使其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古建筑点云模型散乱、数据量大、美观度低、不便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基础、以古建筑部件为单位建模的新思路,并以故宫博物院中太和门为例,从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及建模技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测绘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空间数据获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信息化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其高精度、快速的非接触式扫描测绘方法改变了传统空间数据采集模式。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是目前社会的研究热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重建古建筑独特复杂的表面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以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构建古建筑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洞窟类实例对古建筑点云数据处理和NUBRS三维模型复杂曲面重建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天地图"平台与传统文本型同学录融合方案和"夕阳红同学录"系统的实现方法,介绍了"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了"夕阳红同学录"系统的架构和数据库,实现了以老年人同学录为基本内容的同学录管理和展示平台。系统的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老年人群体的同学录管理和展示需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进一步拓展了天地图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王令文 《测绘通报》2018,(6):114-117,129
提出了一种以扫描点云为数据源的古建筑综合建模方法。针对复杂部位,采用Delaunay四面体剖分算法构建三角网模型,而对于规则部位,以点云为参考直接构建实体模型,并借助建筑信息模型的特点,实现了古建筑模型的信息化管理。试验表明本文的三维重建方法能以较小的数据量重建出古建筑的精细模型,本文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分阶段对古建筑的几何和属性信息进行持续高效地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敏 《北京测绘》2014,(1):111-114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已渐趋成熟。全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建立市政府6号楼三维模型的应用步骤,通过与传统测量手段获取的数据相比较,充分肯定了该技术在古建筑测绘类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量领域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永哲 《四川测绘》2006,29(1):32-35
针对万木草堂复建商场基坑毗邻省重点古建筑文物保护项目万木草堂,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特殊情况,为了保证古建筑万木草堂的完好性及基坑的安全性,制定了一套监测方案。通过对万木草堂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地下水位的全面系统的监测,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下面介绍万木草堂和基坑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周佳玮  李欣  胡震天  黄道远 《测绘》2013,(6):256-257,270
古建筑作为古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记录和保存古建筑物的外形数据,能够为日后古建筑的修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可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供考古研究日后检索查阅。因此人们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古建筑进行数宁化重建。本文以唐朝古塔毗庐塔为例,介绍了罐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古建筑数字化重建过程,为古建筑数字化重建工作提供一个应朋实例。  相似文献   

11.
齐全、规范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数据信息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分重要,而普查作为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手段,其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本身的价值。本文深入研究并阐述了如何根据成果特点创新地运用质检标准,确定错漏计分与质量评定的方法,从而对历史建筑普查成果进行质量检验,并展望了该质检方法在普查类项目成果的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益忠  陈明辉  黄燕 《测绘通报》2021,(7):140-143,149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获批的278处历史建筑的现场调研,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空间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数字化建库,结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公众服务系统全方位展示和传播东莞市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旨在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活化利用及传播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完整化、系统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场景的高精细的点云数据,将点云与1∶500比例尺的DLG平面文件进行匹配,获取建筑的平面及高程信息。根据获取成果制作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建筑、场景的高精细三维建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建筑、场景的三维仿真,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以永久的记录城市面貌、建筑风貌以及文化底蕴,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复原、修缮、规划及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庆 《江苏测绘》2013,(6):26-27
本文以常州市青果巷历史建筑测绘为实例,介绍了古建筑测绘的技术路线及新方法的应用,即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古建的单体和立面进行测量,借助相应的软件在计算机内恢复古建的真实立体空间,经过像片的纠正处理绘制数字古建测绘成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面LiDAR不仅能够快速获得建筑物表面精确三维坐标点云信息,并且利用自身所携带的相机同时采集建筑物的影像信息,这使得地面LiDAR在城市三维建模与古建筑精细模型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地面Li-DAR采集的点云数据巨大,离散点之间没有关系,这给建模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将地面LiDAR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建筑物点云数据,再通过移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建筑面构建建筑物模型,实验证明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建筑物模型光滑准确,能够将建筑物的细节信息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ften values intangible goods like cultural heritage by applying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large databases on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and listed prices has opened up new research possibilities and has reduced various existing barriers to applications of conventional (spatial) hedonic analysis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present paper provides one of the first applications using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ultural heritage—in particular, listed buildings and historic–cultural sites (or historic landmarks)—on the value of real estate in citi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a novel way of specifying the spatial weight matrix—only prices of sold houses influence current price—in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dependency effects between sold properties. The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concerns the Dutch urban area of Zaanstad, a historic area for which over a long period of more than 20 year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dwellings, and their market prices are available in a GIS contex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analysed in three complementary ways. First, we measure the effect of a listed building on its market price in the relevant area concerned. Secondly, we investigate the value that listed heritage has on nearby property. And finally,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historic–cultural sites on real estate prices. We find that, to purchase a listed building, buyers are willing to pay an additional 26.9 %, while surrounding houses are worth an extra 0.28 % for each additional listed building within a 50-m radius. Houses sold within a conservation area appear to gain a premium of 26.4 % which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a ‘historic ensemble’ effect.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筑物地表沉降数据的变形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燕  杨松林 《北京测绘》2012,(2):23-25,79
为了研究隧道周边建筑物地表的变形,本文根据京东方蒸汽管道工程隧道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地表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系统法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对建筑物地表做变形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对于隧道周边建筑地表沉降的预测二次指数平滑法效果更好,比较符合实际变形曲线,相对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变形预测方法,为隧道的开发过程中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崔健  张子民  蔡菲  于明洋 《测绘科学》2011,36(4):46-47,248
公共建筑要求更高的安全性,应急救援系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GIS作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面向大型公共建筑应急的疏散救援系统.分别从系统整体框架、系统构建流程,以及主要功能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介绍.开发的系统可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应急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决策辅助,可为类似系统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的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 eb文本挖掘在现今各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而基于文本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挖掘与可视化还是一个较新颖的研究领域。本文在综述文本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传统文本的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应用模型,利用Arcview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了基于文本的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历史景点相关属性信息的查询。试验模型系统具有历史地物景点的分类、统计与显示查询等功能,并可以与现代景点进行对比分析。论文最后对此模型的不足作出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