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过去二百多年的观测表明,黄赤交角在以47.″13±0.″03/世纪的速率在减少。但由摄动理论求得黄赤交角变化率为-46.″84/世纪。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有-0″.30的差异。青木信仰(Aokj 1967)认为,△ε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耗散性耦合效应所引起的。他采用了最简单的地球模型,设球形地核外面包有一个地幔球壳,他们之间仅存在粘性耦合。Aoki取△ε=-0.″32/世纪,求得粘滞性耦合系数λ=6.8×10~(27)焦耳·秒。这比其他人的估计值大一个数量级。由此求得地球自转速度减速率为6.7×10~(-7)/世纪,比观测到的地球自转减速率10~(-3)/世纪大得多。因此Aokj的理论还难以得到人们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地幔对流仍然是当今板块要构造理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大洋中脊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地幔对流理论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地幔对流理论应该能够解释现存的洋中脊明显的全球性大尺寸度结构。本文为此提出了一个地核--地幔联合对流形成洋中脊大尺度结构的模型,建立了通过深部地幔破裂产生地核--地幔联合对流的机制。这个模型初步解释了洋中脊的形成和它的大尺度结构,并进一步对洋中脊的活动性及板块形成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地球自转中存在着时间上和周期上不同尺度的起伏,通常称为不规则变化。为了解释这种变化,人们提出了从地球大气、海洋的变化和地下水重新分布到地核与地幔的偶合等原因。但是乃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变化。这表明存在地球之外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引人注意的。我们知道日地空间环境受着来自太阳能量的控制。这些能量以两种形式到达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自转表征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地幔和地核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耦合过程,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地球定向参数(EOP)(主要包括极移两个分量和日长变化)来描述.EOP是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由于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获取的EOP存在几天至两个星期的延迟.现代空间导航等对EOP预报值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寻求高精度EOP预报方法成为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  相似文献   

5.
地球本征模在地球内部物理结构和动力学机制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与地球物理学、地震学联系紧密.过去采用的方法都是由一组运动方程进行积分,然后在边界上判断是否符合各物理量的约束条件,从而得到地球本征模.提出了一个新的解算此问题的方法,即用Galerkin方法计算本征模和本征函数,相应的边界条件用Tau方法处理.结果表明:在研究地球自由振荡时,Galerkin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所采用的地球模型的逐步完善,计算的结果也与观测更加符合.对于三层地球模型,考虑地球自转的结果比不考虑自转的有所改善,但其改善效果不如仅将地幔更细致分层对结果的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6.
地球动力学扁率及其与岁差章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一飞 《天文学进展》2000,18(4):283-292
由岁差常数求得的日月岁差是天文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和地球动力学扁率相联系。地球动力学扁率在章动理论的计算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介绍了由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模型给出的地球动力扁率值,并讨论了它也岁差的关系和对章动计算的影响。在刚体地球章动振幅的计算中,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起着尺度因子的作用,要改善刚体地球章动振幅的计算,需要修改目前的黄经总岁差值。非刚体地球章动的转换函数中所采用的简正模和常数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在IAU1980章动理论中,计算刚体地球章动振幅所使用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计算转换函数中简正模频率和常数所使用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并不一致。随着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地球动力学扁率值的不一致将影响章动振幅的计算。在建立刚体地球章地动理论中,如何解释地球动力学扁率值的差异,如何选取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际上有关非刚体地球章动研究的时展作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包含海洋和大气的非刚体地球章动模型和有关研究工作,并对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萧耐园  成灼 《天文学报》1998,39(2):131-140
在日月引潮力势作用下地球产生弹性形变.地幔粘滞性子致这个形变对于引潮力滞后,成为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之一.地幔滞弹性也使有效洛夫数k增加,并使自转变化的周期项位相滞后,即产生反常位相项.本文首先用Hamilton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形变.然后考虑到地幔的滞弹性,计算了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长期减慢和滞弹性对周期(带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刚体地球章动序列和非刚体地球章动的转换函数都和地球动力学扁率有关。IAU1980章动理论中采用了一个不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从而影响了章动振幅的计算。本文介绍了章动序列计算中地球动力学扁率的取值。由地球模型1066A或PREM得到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比由岁差观测得到的约小1%,并且不可靠。当考虑体静力学平衡被破坏时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可得到与岁差常数相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地球动力学扁率值H=0.  相似文献   

10.
太阳风对地球自转可能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速原因一般归结为日-月潮汐摩擦,而非潮汐因素会引起地球自转的加速。本计算了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力矩的上限值,其量级为2.56×10^22cm sec^-2。结果表明:估算非潮汐加速度的量级为·/Ω=0.33×10^22cm sec^-2,它比推算出的·/ΩNT=1.6×10^22cm sec^-2要小。由于造成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因素是一个经典而又复杂的问题,所以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的力矩作为非潮汐变化的机制是模棱两可的,但它表明:太阳风力矩可通过太阳风舆到地球并渗透到地核响应地核运动,因此它可以作为本计算的几千年时间尺度的地磁场向西漂移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液核地球动力学原理,重新推导了在日月子引潮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公式,由此明确地引入了液核影响因子,它与地球和液核的极转动惯量的变化有关。不同于Yoder.C.F(1981)的理论,本文给出了基于引潮力位Doodson展开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日长变化和世界时变化的理论公式,指出尺度因子的转动惯量应取为地幔的有效极转动惯量,Love数应取地幔的有效Love数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IERS1996规范中地球引力势模型和测量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而系统地介绍IERS1996规范采用的地球引力势模型和各种测量模型,着重叙述了其与IERS1992标准相比所作的改进。规范用JGM-3地球引力势模型取代GEM-T3模型,在计算地球潮汐形变产生的附加势时展开到3阶,并考虑了地幔的滞弹效应。在测站位移的计算中,规范引入了3倍洛夫数,计及地幔的滞弹性,引入了计算冰后期回弹的ICE-4G模型,列出了改正VLBI观测中天线形变改正的公式。关于地球自转和  相似文献   

13.
广义相对论中静态荷电球体的一组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假定物质密度ρ_m=μr~α,电荷密度 ρ_e=ρ_0r~βe~(-λ/2)的情况下,严格求解 Einstein-Maxwell 场方程,得出了静态荷电球体的一组内解,把文[4]、[6]的结果作为自己的特例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的冰期后地壳反弹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根 《天文学报》1996,37(3):313-319
本文采用地球上四个最大的冰帽参数,计算了冰帽的融化对地球转动惯量的影响.根据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由现代天体测量空间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估计给出了基于1066B地球模型的下地幔粘性系数为1.35×10(22)≥V(LM)≤1.91×10(22)Pas.结果表明,用冰期后的地壳反弹理论和上述的地球下地幔粘性系数基本可以解释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液核地球动力学原理,重新推导了在日月子引潮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公式,由此明确地引入了液核影响因子,它与地球和液核的极转动惯量的变化有关。不同于Yoder.C.F(1981)的理论,本文给出了基于引潮力位Doodson展开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日长变化和世界时变化的理论公式,指出尺度因子的转动惯量应取为地幔的有效极转动惯量,Love数应取地幔的有效Love数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可由无量纲参数k/cm)(k和cm分别为壳幔的有效Love数和有效极转动惯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有弹性地幔、平衡海潮和核幔不耦合的地球k/cm=0.944,且与潮波频率无关。海潮的非平衡扰动使k/cm为复数,且与频率有关。大气对自转速率有效勒夫数的贡献约为Δkat=0.0075。同时地幔滞弹性对勒夫数也产生扰动。利用本文得到的理论公式和最新的潮汐数据计算了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及其有关地球物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979年8月至1996年1月之间由MarkⅢ VLBI时延资料得到的IAU1980间动模型在经度(δψ)和交角(δψ)方向的偏移序列,得到了对IAU1980章动模型中主项系数的改正,并检测了自由地核章动。计算步骤依照常规资料处理方法设计,并采用了一些分析技巧以便充分利用资料的整个时段和减小端部效应对参数解的影响。对拟合残差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地核章动是统计显著的,但其参数尤其是其振幅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可由无量纲参数k/Cm)(k和Cm分别为壳幔的有效Love数和有效板转动惯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有弹性地幔、平衡海潮和核幔不耦合的地球k/Cm=0.944,且与潮波频率无关。海潮的非平衡扰动使k/Cm为复数,且与频率有关。大气对自转速率有效勒夫数的贡献约为△kat=0.0075。同时地幔滞弹性对勒夫数也产生扰动。利用本文得到的理论公式和最新的潮汐数据计算了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及其有关地球物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夏一飞  成灼 《天文学报》1997,38(4):359-369
本文利用Hamilton方法研究弹性地球自转运动,采用地球模型PREM参数,给出了形状轴的章动序列.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是可靠的.弹性地幔对地球章动的影响仅在毫角秒量级上,它相对液核对地球竟动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79年8月至1996年1月之间由MarkⅢVLBI时延资料得到的IAU1980章动模型在经度(δψ)和交角(δε)方向的偏移序列,得到了对IAU1980章动模型中主项系数的改正,并检测了自由地核章动。计算步骤依照常规资料处理方法设计,并采用了一些分析技巧以便充分利用资料的整个时段和减小端部效应对参数解的影响。对拟合残差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地核章动是统计显著的,但其参数尤其是其振幅可能具有时变性质,表现为在经度和交角方向自1986至1995年的持续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