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废弃矿山的景观生态修复问题,以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废弃花岗岩矿区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生态类型和景观生态变化的特征两个方面,掌握了矿区基本的景观生态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型的景观生态修复策略,为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主要牧场,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文以1977、1987、2000、2004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MODIS NDVI为基础数据,通过数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青海湖环湖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景观格局特点,探讨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青海湖环湖区土地资源管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33年来青海湖环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草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用地面积总体减少,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植被覆盖度总体微弱增加,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差异性;由于人类的定向选择,草地景观类型退化,景观格局趋向破碎化;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是环湖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载畜量超载、旅游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创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麟  郑瑜晗  肖桐 《地理学报》2017,72(7):1305-1315
鉴于中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与奖惩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需要开展县域尺度生态保护效果的监测评估,以期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定量分析了近15年县域尺度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及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生态保护项目数量的关系,进而评估生态保护措施在县域生态变化中的效果,并评价工程措施的地域适宜性。结果表明:① 中国东北地区、南方亚热带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县域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多高于50%,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区、华北平原等县域优良生态系统占比多低于20%。② 近几十年,生态保护重点是生态脆弱区,青海三江源、藏东南、川西、祁连山、新疆南部等西部地区的县域生态保护项目数量多大于5个,东部沿海地区则少于或等于1个。③ 2000-2015年,中国53%县域的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提高,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京津冀、川黔渝、两广等地区的县域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而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干旱半干旱区、长三角等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④ 生态保护项目数量与优良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变化等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指标并未呈现正相关关系,生态保护应遵循优良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等工程措施应遵循自然规律与地带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河北白石山景区景观格局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GPS(Magellan 315型)测得各景观类型斑块的基本信息,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河北涞源白石山景区典型地区的景观格局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等。结果表明:景观格局的分布比较合理,但其生境已出现明显的破碎化现象,植被发生明显的退化;据此提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议,以期为涞源白石山的生态修复乃至整个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近期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随全球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过程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但对三江源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仍显薄弱,特别是对近期气候变暖对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更为缺乏。本文利用NASA官方网站下载的2006—2015年十年的植被NDVI数据产品,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地表植被十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三江源地区植被NDVI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呈现出波动并且有微弱上升的趋势,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现趋好的态势;(2)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变化表现出在三江源地区的东、南部较好、西北部较差的状况;(3)植被覆盖度的趋好变化主要受夏季主导,这和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增加有关,与夏季土壤湿度增大有显著关系,但"整体趋好、局部恶化"的状况仍不容忽视。本研究可为揭示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过程与变化规律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砂金矿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留下了废渣、采坑、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使区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系和调节能力,促进自然环境承载力提升,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川西高原某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为废弃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SPOT-VGT NDVI的矿区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度分为7级;依据NDVI转换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将矿区土地荒漠化程度分为5级.以中国西北神东矿区为例,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煤炭矿区植被叶绿素含量高精度动态监测需求,该文以陕北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区,首先分析PROSAIL模型对矿区典型植被欧李、野樱桃的适用性,然后根据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结合基于正则化的代价函数对欧李、野樱桃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并利用SNAP软件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对PROSAIL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所构建模型反演得到2016—2019年大柳塔矿区植被叶绿素含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PROSAIL模型模拟光谱与地面实测光谱的绝对偏差平均值最大为0.016,该精度满足植被参数反演;PROSAIL模型反演得到的欧李、野樱桃叶绿素含量与地面实测数据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79、1.926和4.625%,优于SNAP软件反演结果,反演得到的大柳塔矿区叶绿素含量时空变化与实际植被生态修复情况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矿区植被叶绿素反演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MOD13A2数据获得2000~2021年甘肃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分析甘肃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两方面探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甘肃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明显提高,覆盖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气温与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不显著,降水则明显表现为正相关,因此降水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存在两面性,部分地区城镇扩张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但同时生态工程整体上又促进了地区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2000-2020年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及产水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最早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区域,研究其植被覆盖度和产水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对于黄河流域以及黄土高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产水模型和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了流域产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渭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渭河流域的NDVI从东南至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