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麓砂岩从创立到现在,在层位上以及它和下伏佘田桥组的整合关系上已无意见,但是,在时代和对比上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1958年,敖振宽等在长沙岳麓山岳麓砂岩下部发现了两层植物化石。根据他们的鉴定,上层化石为属于早石炭世杜内期的Lepidodendron spp.,Cyclostigma cf.asiaticuni Radez等;下层化石为属于晚泥盆世法门期的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植物群,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湘江的西岸,为湖南有名的胜地。岳麓山的岩层,主要是由砂岩所组成的,所以田奇(王隽)将岳麓山的地层命名为“岳麓砂岩”,以后均沿用此名。至于岳麓砂岩究属哪一个地质时代,各家说法不—,至今还在争论,没有得到一致的看法。但归纳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复理石相中丰富的原生生物沉积构造-遗迹化石是该地层的良好示底构造。(1)典型的遗迹化石如Skolithos,Granularia本身是工的极好生物成因构造,(2)浊流事件前的Nereites相遗迹化石占复理相中遗迹化石总量的大多数,主要保存于浊积砂岩底面且主要为下凸良形成雕画迹,指示岩层底面,(3)泥岩层面遗迹化石以凹状、填平补状刘为主,内部纹饰较发育,指示岩层顶面,加强贵迹化石示底标志的研究应是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1979年野外工作期间,13位工作组成员研究了马更些山区中西部的五条地层剖面,为了重点研究加拿大的界限,选择了塞克威山图幅地区12号层中的一个临时界限区间,12号层是夹有页岩、粉砂岩和石英岩的前寒武纪晚期和早寒武世早期的沉积岩系的一部分,其上部主要由痕迹化石确定的时代。对早寒武世晚期的上覆岩层也进行了考察,这些岩层属塞克威组,在东面由地台型碳酸盐组成,在西面则相变为同期的斜坡和盆地沉积。三叶虫被用来作为对比这些较新地层的主要化石。  相似文献   

5.
河南确山任店盆地的西谭楼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任店盆地位于河南确山县任店、留庄一带,呈NW—SE向展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为一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河南省地质局第十二地质队1979年于西谭楼村任_2孔中发现厚度较大的暗色岩层,含极其丰富的晚期中生代化石群。 任_2孔的岩性以暗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属湖泊—沼泽相沉积。厚约551.93米。上与上第三系砂砾岩层不整合接触,下伏岩层以棕红色中、细粒砂岩为主。产丰富的介形类、瓣鳃类、轮藻、腹足类、叶肢介、孢粉及零星植物化石。笔者命名为西谭楼组,可分为上、下两段。现将任_2孔钻井剖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昌都地区的多尼组下部曾发现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976—1977年,杨胜秋在本组中部及上部找到双壳类化石。 昌都地区白垩系厚五千米,复于拉贡塘组之上,以砂岩或砂板岩为主,中、下部为灰黑色,向上逐渐出现紫红色和杂色沉积。较完好的剖面见于边坝、洛隆和八宿附近。多尼组可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浑江上游的纳缪尔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仁 《地层学杂志》1992,16(1):31-40
<正> 杨敬之等(1962)指出:“本溪群标准地点本溪在Eostaffella subsolana带之下,很可能有纳缪尔期沉积”,最近在浑江上游证实这一推测。近年来在浑江上游咋子矿区和六道江等地的钻孔揭露出本区的“本溪群”最大厚度为224m。一般有7—8层灰岩,在含Eostaffella subsolana灰岩之下还有2—3层,在含(竹蜓)灰岩层之下采到很多植物化石,多是欧洲维斯发期早期分子,也有一些是欧洲纳缪尔期分子。浑江上游的“本溪群”可分为:上部由灰岩、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构成,富含(竹蜓)、腕足化石;下部多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紫色花斑状铝土质岩、含网羊齿和脉羊齿为主植物化石,往往有2—3层灰岩;底部为灰色砂岩、黑灰色泥岩和铝土质岩,含纳缪尔期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8.
这里报道的恐龙足印化石是本省九曲湾铜矿在1979年发现的,后由我队蔡和气等同志采集。标本采自湘西北沅麻盆地辰溪县九曲湾铜矿的红色地层中,约3平方米,已送交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保存。根据采集者的野外追索、对比,化石产出层位应归于上白垩统小洞组的顶部。该地区的地层顺序由上而下是: 上白垩统锦江组: 为一大套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棕黄、黄绿、青灰、灰白等杂色含砾细至粗砂岩,产有比较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恐龙蛋化石碎片和植物化石碎  相似文献   

9.
“门口山”这个地名,指的是新余县马洪公社图山村门口的山。“门口山组”一名,李英鉴等(1959)在创名时,对于地层剖面未作详细分层描述,动植物化石采集颇少,因而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确切的地层概念。本文赋予门口山组地层以新的概念,即是:不整合于上三迭统安源组含煤地层之上的,以产植物化石膜蕨型锥叶蕨Coniopterisof.hymenophylloides及瓣鳃类动物化石简单礼陵蛤Lilingella simplex为特征的一套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的地层,上覆为白垩系(K)红色岩层与其呈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羌塘北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上、下两部分之间为断层接触。根据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资料,其上部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与下部产竹蜓类动物化石的海相沉积,二者为连续沉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岩石地层学分析,将原热觉茶卡组拆分为两个组,保留下部含有竹蜓类等化石海相沉积为主的热觉茶卡组,将上部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一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黑土沟组,代号P3h。  相似文献   

11.
南京雨花台组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1年3月江苏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调查了位于南京南郊石子岗以东250米出露的雨花台组砂砾层剖面,在其中的粉砂岩、泥岩透镜体中首次发现了植物化石。次年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又在同地点同层位采得一些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2.
矿床的地质环境重晶石矿床产于石炭二叠紀砂岩中。与重晶石有关的砂岩中夾有薄层黑色頁岩,其中产有植物化石高特木(Cordaltes Principalis)(?),因此可以認为含有矿体的砂岩可能是屬于二叠纪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原的上白垩统及第三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耕武  李伟同 《地层学杂志》2002,26(3):161-169,205
川西高原的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属于山间盆地型陆相沉积 ,红层发育 ,化石稀少 ,地层划分、对比困难。本地区有化石证据的白垩纪地层仅见于雀儿山南麓的德格县 ,错阿组为一套红色含砾砂岩和粉、细砂岩 ,上部夹灰黄、灰黑色钙质粉砂岩及含铜砂岩 ,深灰色含铜砂岩中产有以希指蕨孢居统治地位的孢粉植物群 ,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本区古近系红层发育 ,理塘县热鲁村附近的热鲁群下部为红色岩系 ,中上部灰黄、灰色粉砂岩内产以 Pali-binia和桃金娘科为主的植物群 ,时代为早—中始新世。目前可以肯定的中新统仅见于松潘县红土坡一带 ,为一套含煤的灰、灰黄色碎屑岩系 ,其中所含的叶化石和孢子花粉表明其时代为中新世。上新统至更新统分布较广 ,北部以白玉县昌台地区较为典型 ,称昌台群。无论从化石或岩性看昌台群均可分为上、下两套 :下部以杂色碎屑岩为主 ,夹砾岩和玄武岩 ,其中的孢粉组合以麻黄及榆科、藜科花粉丰富为特征 ;上部以含褐煤的暗色碎屑岩为主 ,除丰富的植物化石外 ,孢子花粉为松科、菊科、杜鹃科等居优势的组合 ,昌台群的地质时代为上新世到到早更新世。南部的上新统—更新统以昔格达组为代表 ,主要是河湖相暗色岩系 ,局部地区有褐煤夹层 ,产植物叶化石和孢子花粉 ,时代主要属于更新世 ,下部在某  相似文献   

14.
新近野外调查发现,山东诸城西北棠棣戈庄下白垩统大盛群发育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赋存于大盛群田家楼组紫红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黄绿色粉砂岩韵律层中。研究区共发现29个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23个构成1条半圆形行迹,初步研究确定造迹者为蜥脚类恐龙,个体较小、身长3~4m、处于漫步状态。根据岩层中共生发育的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爬升波纹层理、水平层理、雨痕、泥裂等沉积构造,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大盛群为滨浅湖沉积,可进一步划分出砂质滩坝、滩坝边缘、沙泥混合滩及泥滩等沉积微相,恐龙足迹化石产在砂质滩坝微相细砂岩、粉砂岩层面上。河湖相细砂岩、粉砂岩有利于恐龙足迹化石赋存,也暗示蜥脚类恐龙喜好在湖岸边活动,表明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6.
提要: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 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7.
芦尚坟组主要发育在索里-岗上北东部和朝阳山一饮水井南西地区。为一套陆相杂色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夹砾岩,总厚约100米,与下覆蛇里组,上覆夏庄组整合接触,富含昆虫、植物、介形虫及粉条化石。  相似文献   

18.
山西宁武煤田的大同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武煤田的大同组主要由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夹有薄层灰岩及煤层,为一套湖泊到湖泊三角洲相含煤沉积。底界置于铜川组紫红色泥岩之顶,顶界为云岗组灰绿色砂岩之底,厚283~461m。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可归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9.
冀北内蒙古隆起带及其南缘侏罗纪煤系地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北内蒙卉隆起带及其南缘侏罗纪煤系岩性特征及所含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内蒙古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早一中侏罗世下花园组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夹煤线的杂色岩性段,以植物化石Coniopteris种数和数量的稀少为特征,应单独划分为一个组,与内蒙古五当沟组相当,应称之为五当沟组。上部灰、深灰色夹灰绿色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含可采煤层的细碎屑岩性段,以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Coniopteris为特征,是内蒙古召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应称之为召沟组。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群与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的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粘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计20属39种。经分析认为,这个植物群是一个属于我国北方区以Coniopteris-Phoenicopsis为代表的中侏罗世早期植物群,植物群组合反映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为偏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