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腹部城川1井(0─4500m)酸解烃、热解烃及部分层段抽提烃的系统研究,结合剖面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产油气层的分布,讨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的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该井浅层0─1020m井段,有机碳含量低,在0.06%─0.3%之间,平均为0.11%,t(max)值小于400℃,有机质处于未成熟热演化阶段,岩性发育以红色、砖红色粉砂岩和浅灰色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这样一套沉积组合显然不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烃。但与其下伏相邻成熟层段相比,S1/TOC,S1/(S1十S2)和C(2+)/TOC均异常偏大,饱和烃的OEP值为1.11─1.13,饱/芳值为5.2─6.4,显示了不具有奇偶优势的成熟烃的特征;经丙烯均一化之后,浅层甲烷和重烃异常并未消失,表明有深部热成因气态烃的加入。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则通过岩石中微裂隙和孔隙系统的油气微渗漏是深部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了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  相似文献   

2.
油气微渗漏的色层分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同伟  王先彬 《沉积学报》1994,12(4):110-117
本文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腹部一深井中有机质的垂向成烃演化及碎屑岩层段(0~3650m)酸解烃组成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油气微渗漏的色层分馏效应.结果表明在两个贫有机质层段(0~1020m.3080~3560m井段)内砂岩段相对于相邻泥岩段酸解烃的C/C+、C/C及iC/nC比值偏小,这主要是由甲烷相对重烃,异构丁烷相对正构丁烷易于通过弱渗透的泥岩遮挡层产生的色层分馆作用所造成。而富有机质层段(1020~3080m井段)酸解烃组成的变化主要由有机质成烃作用控制,运移的色层分馏效应被成烃所掩盖。  相似文献   

3.
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致密砂岩气气源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阜新盆地浅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应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气源岩特征开展研究.认为该区浅层致密砂岩气气源岩为沙海组四段泥岩、沙海组三段煤层和泥岩;气源岩厚度大且埋藏浅(<1500 m),有机质丰度高(TOC>2%),生烃潜力强;有机质类型沙海组四段为Ⅲ(偏ⅡB)型干酪根,沙海组三段为Ⅲ型干酪根;气源对比显示沙海组三段和沙海组四段气源岩与沙海组三段浅层致密砂岩气同源,浅层致密砂岩气紧邻源岩.表明研究区气源岩能生成大量天然气,利于形成浅层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4.
张丽洁  李光宣 《地球化学》1996,25(4):339-345
本文对云南楚雄中生代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进行了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恢复的尝试。该烃源层在盆地中具有不均衡热变的特点,南北之间的R0可由0.8%变化到4.5%不等,东西向的差异也很明显。在各区因排烃量不同而造成有机质残余率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恢复其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以便进行合理的油气资源评价成为该盆地勘探工作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生源相近、成煤环境类似而成熟度极低的本区晚第三纪煤系和上三叠统变质最低的华坪煤系样品,按不同温阶进行系统的外加温、外加压生烃排烃模拟实验,从而分别编制出热演化程度与其排烃率(R0-HC排)和有机碳损耗率(R0-C损)的关系曲线。利用楚雄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相同比例尺的残余有机碳平均含量等值线图和平均R0等值线图叠合,获得两种曲线的若干交汇点。基于各交汇点的R0值和经过换算的有机碳损耗率,分别从R0-C报和R0-HC排曲线上求出各交汇点已损失的有机碳百分率和已排出烃类的百分率,从而恢复了各点所在烃源层的原始有机碳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  相似文献   

5.
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讨论了风化作用对西宁盆地野外露头烃源岩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及校正方法。风化作用可使有机质丰度降低,风化因子为2.07~4.46。现今中侏罗统野外露头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经风化校正之后,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风化作用对有机质类型参数影响强度从弱到强的顺序为H/C原子比、αααC27甾烷质量分数、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红外光谱1460cm-1与1600cm-1处的峰高比、干酪根显微组分质量分数、IH、O/C原子比。在研究野外露头的有机质类型时,应选取那些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小的参数,作为主要指标。同时,也要参考当时的沉积环境,因为古代的沉积环境决定了现在的有机质类型。通过人工改变埋藏轨迹和地热史的研究,我们预测西宁盆地内中侏罗统烃源岩的Ro为0.84%,已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而中侏罗统野外露头的实测Ro为0.59%,属于低成熟阶段,这一研究对西宁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伊利诺斯盆地顿区新泽西帕里什井的岩芯,认识了上奥陶统马科基塔群的两个沉积旋回,两个旋回内的有机磷(Corg),总硫(TS)有机碳中^13C的含量(δ^13Corg)氢指数(HI)和氧指数(OI)有机质抽提物(EOM)各不相同。每个旋回下部为暗棕色至黑色纹层状页岩,Corg值(1.0-3.0%),HI值(500~1000mg烃/g总有机磷和EOM值(1500-2500ppm)均较高,负δ^1  相似文献   

7.
青海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油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元林  侯创业 《岩石学报》1999,15(4):630-637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挤压为主的构造环境,但共和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湖相沉积。我们首次在共和盆地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258.15m 厚的烃源岩。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西北白垩系烃源岩仅分布在祁连-秦岭以北的观点, 这对于研究我国西北地区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和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共和盆地下白垩统从下到上分为万一段、万二段、万三段、万四段。万一段和万四段是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沉积, 基本没有生烃能力。万二段烃源岩是一套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到好烃源岩的丰度标准, 干酪根类型以Ⅰ2 型为主。该烃源岩在K2 早期(90.01Ma) 进入生油门限, 开始生油, 从K2 晚期(74.11Ma) 以来,一直处于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下白垩统万三段沉积时期, 水体时深时浅, 暗色泥岩和红色泥岩交替出现。暗色泥岩属于中等烃源岩, 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它在晚白垩世 (78.02Ma) 进入生油门限, 但一直到第四纪 (1.5Ma) 才进入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发育, 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松科1井青山口组沉积有机质特征及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科学钻孔松科1井青山口组连续取芯剖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从有机质丰度、烃类组成、萜类生物标志物及岩石热解参数等方面对该层段沉积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有机质类型、丰度组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分布;松科1井所在区域的青一段和青二三段底部总厚153.64m的沉积层段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在2.32%~5.24%之间,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质I型为主。IH指数在355~594mg/g之间,生烃潜力指数在11.8—27.0mg/g之间,是具有极高生烃潜力的优质烃源岩;青二三段中上部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岩石热解参数显示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其中顶部以Ⅲ型为主,中部以Ⅱ型为主;综合生烃潜力指数表明青二三段中下部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属于中等至良好烃源岩。TOC与,H相关性显示有机质特征在剖面上的阶段性变化可能主要受原始有机质埋藏保存条件的控制,即在沉积环境条件不利于有机质埋葬保存时,有机质被大量氧化分解,造成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而当水体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埋藏保存时,大量有机质的堆积保存导致优质烃源岩的形成。要强调指出的是,松科1井所在区域青二三段底部厚达80m富有机质沉积是与青一段性质、厚度相当的优质富有机质烃源岩,应作为松辽盆地扩大油气资源潜力的重点勘探评价方向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下铁统马家沟组五段三口井(陕参1井、陕42井和17井)20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样品沥青“A”和沥青“C”抽提物饱和烃馏分中均检测出了双金刚烷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在3100~3800m埋深范围内,绝大多数沥青“A”和沥青“C”样品的双金刚烷指标变化范围分别为55%~65%和40%~55%;在R0值为1.9~3.9%。由于处于过成熟阶段(R0〉2.0%)马家沟组五段中的双金刚烷掼标变化范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的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北地区M53井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进行了定量评价,开展了M53井延长组长8段含油砂岩和邻井长8段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精细对比研究。首次揭示了平凉北地区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贡献。结果表明,M53井及邻近区域长7段泥岩有机质丰度参数中等-高、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且接近热平衡成熟阶段,沉积水体呈淡水-微咸水,与盆地本部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具备较好生烃能力。M53井延长组长8段含油砂岩抽提物和邻井长8段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中正构烷烃碳数呈单峰态,规则甾类化合物C_(29)含量相对较高,烃类生源母质中含陆源高等植物且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长8段原油和含油砂岩抽提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碳同位素参数与M53井及邻近地区长7段烃源岩特征相近,即长8段烃类来源于本区长7段烃源岩。平凉北地区发育较好的烃源岩,该区具备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一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左右。烃源岩中干酷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TOC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宁盆地的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宁盆地三叠系的岩性,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特征与准噶尔,吐鲁番和塔里木北缘基本一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为冲积扇一河流相紫红,灰紫色砂砾岩,泥岩夹砂岩,厚340~474m;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河流一湖泊相粉砂质泥岩与砂岩旋回沉积,厚58~121m;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同湖泊相的深灰-黑色泥岩与粉,细砂岩组成,厚140~263m。  相似文献   

13.
广西陶圩盆地蒸发岩系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横县陶圩盆地系一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套红色陆源碎屑-化学岩型沉积。蒸发岩系主要由钙芒硝岩、(硬)石膏岩、泥质白云岩及泥岩、粉砂岩组成,厚达500多m,从下至上组成一个淡-咸-淡的成盐旋回。该蒸发岩系的孢粉组合属晚白垩世上仑期-赛诺期,其所在地层应属上白垩统,而非前所惯称之下白垩统新隆组  相似文献   

14.
张万良  付湘 《铀矿地质》2002,18(2):85-88
通过对巴音戈壁盆地沉积盖层的分布,岩性组合及古气候环境分析,提出下白晋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形成于温湿的古气候环境,泥-沙-泥地层结构清晰,砂岩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是巴音戈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  相似文献   

15.
对西加拿大阿尔伯塔和威利斯顿盆地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发育特点及有机质丰度等进行了调研,西部盆地古生界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深水盆地和开阔海环境,这些烃源岩的分布特点是厚度薄(一般小于10m),分布范围广(几乎分布于全盆地),有机质丰度高(Kukeristic油页岩TOC可达28%),成熟分布范围广(主要处于成熟阶段,R0=0.6%-1.3%),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灰质泥岩。联系到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根据下古生界奥陶系的沉积环境和目前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等分析资料,认为该盆地的西部和东部也可能发育有有机质丰度高,厚度薄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运用油气资源评价盆地模拟专家系统能定量解决地史、热史、生排烃史及生烃潜力和资源潜力问题,进而指出有利勘探区。对江苏地区秦栏次凹及中-古生界进行了模拟尝试。秦栏次凹主要生油岩阜宁组二段在深凹带现今Ro值为0.8% ̄0.9%,次要生油岩阜宁组四段一直位于生油门限深度以上,其有利勘探区包括中央深凹带的大仪集构造和北部斜坡的赤岸构造西段。模拟表明,秦栏次凹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与储集  相似文献   

17.
硫砷铊铅矿(PbTlAs5S9)在中国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宝贵  张忠 《矿物学报》1995,15(2):138-143,T002
硫砷铊铅矿(Hutchinsonite)产于云南省南华砷铊共生矿床之中。矿物颗粒微小,多小于5μm,10 ̄15μm占少数。主要共生矿物为雄黄、雌黄、方铅矿和白云石等。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雄黄厂段,主要由白云岩、灰岩、泥岩和粉砂岩组成。硫砷铊铅矿为樱红色至暗红色,条良樱红色,油脂光泽,性脆,断口贝壳状,反射率绿光(547nm)Ra为26.6%,Rr为23.3%。电子探针7个样品平均化学成分(重量%);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部尚待进一步勘探与开发的最具前景的中、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发育有10套烃源层,其中主要烃源层有4套,即上侏罗统索瓦组(J3s)、夏里组(J2x)、布曲组(J2b)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除中央隆起带西部缺失外,在盆地其他地区有广泛分布,累积厚度大于3000m。主要烃源层由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两类岩性组成,J3s和T3x主要为碳酸盐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普遍不高,有机碳含量为0.15%。0.25%,多属差-中等烃源岩。J3x和T3x主要是泥质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6%。1.2%,属中等—好轻源层。此外,J2x和J3s还有一套油页岩烃源层,不仅有机碳含量特别高,而且可溶有机质也特别丰富,是盆地内最有价值的烃源层。4套主要烃源层均为海相沉积,有机物质以海相低等生物为主,形成以混合型(Ⅱ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具有较强的成烃能力。盆地中间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周边和中央隆起带附近处于高成熟阶段,再向外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推测,盆地中部为原油分布区,向外扩展为凝析油—湿气区,再向外为干气分布区。其中以索瓦组的原油分布范围最大,而自夏里组→布曲组→肖茶卡组,原油分布区的面积逐步缩小。盆地储集岩类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火山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上三置统肖茶卡组三段、中侏罗统雀莫惜组(J2q)、上株罗统夏里组和雪山组(J3x)及古近系双湖组(E2s);岩石类型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砂岩和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肖茶卡组一、二段,布曲组和索瓦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灰岩、粒屑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等,其中白云岩储层具有特殊的意义。火山岩分布于二叠系和上三叠统。盆地内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在乎面上分布与古隆起有关,已发现的白云岩中,以隆鄂尼布曲组的白云岩规模最大,并部分地区储有轻质原油。盆地内存在多层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质岩、蒸发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硅质岩和煤岩等,其中肋三种分布广泛,各层系均较发育,且封闭性能较好,是盆地内主要的益层岩石类型,尤以泥质岩和蒸发岩更为重要。羌塘盆地具备了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青藏地区最具油气希望的盆地,展现了美好的勘探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耿国仓 《甘肃地质》1998,7(2):41-48
巴彦浩特盆地的上石炭统靖远组与羊虎沟组为连续沉积,厚度477.5m。经29块岩样分析鉴定,发现孢子花粉51属95种(含2新种)和3粒不能鉴定的分子。根据孢粉的纵向演化,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带,下组合:Tripartitesvetustus-Triquitritestribulatus组合(简称VT带),分布于巴参2井3779~3570m井段,该孢子带具环孢类含量较低,未发现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和Punctatosporites以及不能归类的Trinidulusdiamphidios;上组合:Sinusporessinuatus—Crasis-porakosankei组合(简称SK带),分布于同一井的3570~3301.5m井段,孢粉丰度较下组合高得多,具环孢子含量一般在50%以上,花粉含量增高。地质时代属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B—C期)。  相似文献   

20.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区晚白垩世地层厚达2600m,划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和丹霞组,大凤组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中段为泥质粉砂岩,上、下段为粗碎屑岩,厚450~900m,主田组的特征的发育大套湖相的粉砂质泥碉和灰质泥岩,且富含微体化石,厚838m,浈水组的的特征是粉砂岩、泥岩与砂砾岩与互层,且粗细相间,厚300m。丹霞组为粗碎屑岩,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厚600~1000m,南雄群产类女星介动物群,关坪似轮藻-新店扁球轮藻植物群,有孔虫、叶肢介、昆虫、腹足类、瓣鳃类和恐龙等化石,其生物群面貌与三水组、戴家坪组,分水坳组、跑马岗组,灌口组,宣南组、赤山组、王氏组、四方台组及蒙古的Nemegt组的生物群面貌很相似,层位大体相当,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属晚白垩世中-晚期)。红石寨-石塘一线以南的丹霞组为南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