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对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进行分析,比较了一些常用的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在两种仪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计算的23个常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中,有10个参数的偏差在5%以内,说明部分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在两种不同的仪器上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对于伽马蜡烷/αβ-藿烷、Ts/Tm、2-乙基萘/1-乙基萘(ENR)、(2,6-二甲基萘+2,7-二甲基萘)/1,5-二甲基萘(DNR)等参数,两种仪器的结果偏差较大;一些低含量的化合物在常规的色谱-质谱上检测不到,无法获得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常规色质在分析时受色谱柱分离能力和柱容量的限制,化合物易形成"共馏峰",影响峰面积积分结果,低含量的化合物易受基线噪音和其他物质的干扰而无法检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有效消除"共馏峰"及分离能力上要强于常规色质分析,能得到相对更真实的基线,在化合物的峰面积积分结果上更为精确,从而得到更客观的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因此,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可能成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稠油区浅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发育稠油的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分布着浅层天然气,浅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研究发现这些浅层天然气与稠油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是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过程中形成的次生成因的生物气,也称为稠油降解气,它们一般分布在稠油油藏的上倾方向或周围.这种天然气以干气为主,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以上的重烃类含量较低,非烃中N2含量较高;甲烷的碳同位素值偏轻,一般介于生物气与热解气之间,乙烷的碳同位素偏重,可能混合有热成因气;CO2显示出异常重的碳同位素值,因此,在微生物降解原油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十分明显.稠油降解气的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在多种微生物群体参与下发生的一系列有机-生物和水-烃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21件原油样品实验分析表明,原油烃类中高分子量组分C40^+(%)与原油黏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油田开发取心检查井油砂制备得到油藏剩余油样品44件,通过高温色谱检测得到剩余油烃类低C21^-、中C21~C40、高分子化合物C40^+含量(%),利用原油黏度与烃类C40^+(%)的关系式预测了剩余油黏度;结合油田开发取心检查井的岩石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聚合物驱和水驱油藏剩余油的流动性特征、剩余油性质、下步驱油方式等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和水驱2种驱油方式油藏剩余油的烃类组成、黏度和流度都呈现非均质性特征,且前者的非均质性更加明显;聚合物驱与水驱油藏相比烃类C21^-(%)和C21~C40(%)较低、C40^+(%)的较高,聚合物驱可能相对较多的采出原油的低等和中等分子量化合物,使聚合物驱剩余油中烃类C40^+(%)增加、剩余油黏度变大、流度下降及流动性变差;水驱油藏剩余油以中黏油为主、有一定数量的低黏油,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以中黏油为主、有一定数量的高黏油;根据油藏剩余油黏度测定结果和流度比控制的最佳范围,确定不同油田及油藏剩余油的驱油方式和聚合物溶液黏度及浓度,为下一步油藏剩余油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依据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高温气相色谱-质谱(HTGC-MS)技术, 结合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和有机岩石学分析, 对松辽盆地烃源岩的氯仿抽提物及原油中烷烃, 尤其是高分子量(C+40)烷烃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嫩江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正烷烃分布在nC14~nC63之间, 低分子量(C-21)、中分子量(C21-40)正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 且在nC30~nC37之间有高丰度的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 高分子量烷烃化合物以nC45~nC47为中心呈小峰群突起, 并有丰富的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 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重, 源岩中的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丰富. 显示嫩江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具有多样性, 低等水生植物、蓝细菌以及陆生高等植物都是可能的生油母质. 青山口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烷烃组分主要由正烷烃构成, 最高碳数可达nC61, 正烷烃分布以单峰型为主, 中、高分子量化合物呈连续递减趋势; 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以及高分子量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丰度相对较低; 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轻, 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 反映青山口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单一, 藻类体可能是主要的生油母质. 烃源岩中C+40相对含量及分布在低熟-成熟阶段变化不大, 进入高成熟阶段C+40相对含量减少、正烷烃奇偶优势降低. 原油中C+40相对含量主要与源岩性质有关, 并对原油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辽河西部凹陷稠油成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辽河西部凹陷稠油的成因机制,采集该区65个原油、35个烃源岩及36个储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分析.对高升典型未熟-低熟稠油藏的解剖揭示,原油物性与成熟度关系并不明显,原生成因不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稠油烃类组成与相对分布的变化、25-降藿烷系列的检测、原油的高酸值特征一致反映,原油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次生改造;储层颗粒内层吸附烃和包裹体全扫描荧光指纹显示正常油特征,与储层游离烃的降解油特征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揭示稠油的次生成因.对7个原油中细菌微生物的检测反映,耐热厌氧细菌可能是研究区生物降解的主要生物类型,与高升、雷家地区浅层工业气藏携带厌氧菌降解成因天然气特征相吻合.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活跃的地下水为细菌类微生物的迁移、营养物质的传递提供了良好条件.生物降解、水洗与氧化作用分别是研究区原油稠化的关键机制、原油降解的条件与细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方式,三者是原油稠化的主要成因机制.本研究为稠油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方法与证据,为浅层生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发育多套不同成熟度烃源岩、存在多种类型原油及天然气的复杂含油气区,如何准确判断油气来源与成因一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地区存在正常原油、轻质油、凝析油、蜡质油和稠油,同时也发现了大量天然气,长期以来对该地区凝析油的来源与成因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对于蜡质油与稠油的形成则几乎没有研究.本文以该地区为研究实例,探讨复杂油气区凝析油、蜡质油与稠油成因判识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揭示该地区多种类型原油并存的原因与地球化学过程.南缘中部地区40多个原油、轻质油、凝析油和稠油化学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精细分析对比表明,该区凝析油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含有丰富的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环烷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低碳数芳烃,庚烷值在19~21%,异庚烷值在1.9~2.1,甲苯/正庚烷比值在1.5~2.0之间,其烷烃的分布与高密度蜡质原油和稠油呈镜像关系.结合该区原油、凝析油油源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结果认为,该区凝析油是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油藏,在后期遭受了侏罗系生成的高成熟天然气气侵改造的产物,为蒸发分馏/相控运移分馏作用形成的凝析油.蜡质油是蒸发分馏/相控运移分馏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或阶段产物,稠油是蒸发/相控运移分馏作用的残留物.蒸发/相控运移分馏作用是南缘凝析油、蜡质油、稠油形成的主要成因机理,其导致油藏原油及凝析油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甲苯等轻烃化合物含量发生很大变化,使凝析油的甲苯/正庚烷等比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依据凝析油中甲苯/正庚烷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简单地套用Thompson图版判识其成因,而必须从研究区地质条件、烃源岩成烃演化与生烃历史、各种类型油气分子组成与分布特征、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油气在纵向及区域上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判识凝析油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裂解气相色谱技术在煤成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理论,运用裂解色谱(PY-GC)技术,提出了煤成烃产率计算新方法,并对Powell提出的煤成烃产率评价指标进行了重新评定,初步确定煤系地层有效气源岩的烃产率门限值(HC/TOC)为30mg/g,有效油源岩的烃产率门限值为60mg/g,进一步证实了裂解产物中C1~C5总烃、C6~C14链烷烃+链烯烃、C15~+链烷烃+链烯烃三端元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判识煤系地层源岩有机质成烃类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沉积盆地大中型气田分布与天然气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沉积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由我国独特的地质环境决定了的.古生界海相高演化程度的烃源岩、广泛分布的煤系地层以及第四系低温盐湖相地层等,都决定了中国境内天然气的资源前景相当广阔.迄今已在东部、中部、西部及海域的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从前寒武系、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几乎所有的地质时期,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这些大中型天然气藏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干燥系数大,非烃含量少,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宽,成因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了所有成因类型的天然气,如煤成气、油型气、生物气和无机气等.其中煤成气在天然气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已探明的几个千亿方的大型气田,如克拉2、苏里格、大牛地等,均属于煤成气或以煤成气为主;油型气在我国海相盆地占有重要地位,如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田,主要是由原油裂解形成的;在柴达木盆地和松辽盆地西斜坡,分别发现了原生型的生物气大气田和稠油降解成因的次生生物气;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尤其是近年来在松辽盆地发现的较大规模的CO2和烃类气体的聚集,意味着无机成因气在中国东部将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凝析油气藏成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油气藏中天然气和原油的地球化学剖析,发现天然气的C2/C3与C1/C2,C1/C3、干燥系数等的分布关系揭示出研究区不仅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规律性.一类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分布在浅层X25以上储层中;另一类天然气为干酪根裂解气,分布在深层X27~X8及E2k储层中.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的分布反映该地区原油经历了多种类型次生变化作用,且这些次生变化作用都与原油成藏后气态烃类的充注过程有关.根据柯克亚地区油气藏中乙烷、丙烷单体烃的碳同位素值、原油和凝析油中轻烃异庚烷值、庚烷值以及芳烃成熟度参数,指出柯克亚地区油气藏原油和天然气不是同期注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