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晓燕 《地理教学》2006,(12):39-40
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上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过后,我走进六年级11班教室。由于持续的高温,教室里特别闷热,看着一张张陌生但又可爱的脸庞挂着汗水,心中顿生怜爱之情。这是六年级的第一节地理课,刚进教室,学生就大声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拿到地理书!“学生还没有拿到课本,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心里想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也无“用武之地”了。我先按照惯例,讲了地理课的要求,但接下来如何安排?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闪现,何不让学生讲讲暑假旅游见闻呢?  相似文献   

2.
奚新民 《地理教学》2004,(10):34-35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高一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相似文献   

3.
王红霞 《地理教学》2010,(13):57-58
我一打开这张家乡地图投影,同学们立刻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哇,我找到我们乡镇了!”“我找到我们学校了!”“我还找到我们村庄了,哈哈”……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话,突然想到这节课可以换种方式学习,于是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这节课和以往不同,同学们可以先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最后老师来总结。”  相似文献   

4.
蒋永元 《地理教学》2010,(12):43-44
我的学校以前是农村中学,现在条件好了,今年还建成了地理专用教室和气象活动室。在准备本区公开课前,我设计制作了几件能演示风向、最高最低温度和干湿球及查算相对湿度的教具,课堂效果很好,深受学生欢迎。尝到了甜头,我又找来几本书,准备制作更多的教具,让地理教室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登志 《地理教学》2010,(13):30-30,11
我是一个边远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师。虽说学校地处边远,但计算机教室还是有的,我将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教室尝试用于地理教学,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启示。为此,想与同行一道探讨网络地理教学,谨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次上课时,我问到西双版纳的民居有什么特点,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的什么特点?有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说:我知道!当时考虑时间不够,我没有给孩子一个机会,而是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作了相关介绍。可事后我了解了相关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到过西双版纳,对那里的气候深有体会,在那里独特的民居里照了好多照片!我不禁深深自责,如果让这个学生“现身说法”,将会满足他多少自豪感,将会使知识和生活形成多么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邵冬梅 《地理教学》2010,(11):38-38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世界的经济强国,但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呢?”我的话音刚落,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要回答,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日本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听着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让我不禁问道:“日本在发展经济中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我们是否也具有节约意识呢?”很多学生指向了教室一角的大纸箱说:“您看,我们把能够回收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了。”我的目光转向了那废物箱。  相似文献   

8.
古楼兰探幽     
我站在前进桥上几度回首,遥望视线之外想象中的景物,在沉思,在发呆,久久不愿离去。那是我多么盼望能够拍到的一组镜头哇!为了这组镜头,我们八一厂四片室几代人的目光,在这里足足地盯了20年!弯弯曲曲的孔雀河水等得干涸了,而我们却依然未靠近那座古老的城池一步。我那么渴望要去的地方,是早已在地图上消失且又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北京市的许多中学都着手建设或者建设了地理教室。但没有相关文献介绍北京市地理教室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也没有了解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室建设的看法与意见。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北京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了解北京地理教室建设的现状,并通过对地理教师的调查,分析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室建设的意愿。通过对北京16个区县240所学校地理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地理教师们更加愿意拥有独立的地理教室保证地理学科的独立;地理教师希望将“学生为主体”理念配备地理教室;他们希望教室内部有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便于教室内部调整;教师更愿意与学生一起将情感、智慧一并投入到地理教室当中,突出地理教室的独特之处;教师们注重教室的实用性;教师们希望建设地理教室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室建设的参与度很高,并提出相关的地理教室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与一位多年未见面的朋友相遇,当笔者问他现在在何方居住时,对方答曰欧洲小镇。我惊诧地说你何时到了国外,朋友笑道这是咱们大连市内一处新建楼盘的名称。他接着又不无幽默地说,我如果告诉你住在花香维也纳,你一定会以为我定居奥地利了吧!乍听起来这是段笑话,可仔细一琢磨,眼下这新开发的小区楼盘名称也真是五花八门令人费解。你比如有叫星加坡花园的,一不留神又以为是外国呢,有叫罗斯福家园的,也不知道是否要和美国前总统齐名……除了这些国际级的名字外,中式的名称也有哗众取宠之嫌,硬往文化上靠的有兰亭山水,瀚林观海、弘基书香园等;…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2,(7):62-63
刚到东京的那天,手里捏一把废纸和矿泉水瓶子,走几里路还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真不方便!但我心里清楚,在这一尘不染的街道上乱扔垃圾肯定是不道德的,我只好把它们塞在挎包里,到了酒店才扔掉。  相似文献   

12.
吊兰的再生     
书桌上的这盆吊兰郁郁葱葱,开着粉色的小花,赏心悦目。但是,你知道吗?在两个星期前,它的叶子还是那么的小,虽然枝繁叶茂,但自从它被姐姐送给我以来,已经快一年了,却从来没有开过花,哪怕只有一朵,也让我聊以安慰。可我依然爱着这盆花,它好养啊!只要不定时地给它浇点儿茶叶水、淘米水,就长得绿油油的。当外甥女来我家时,她惊讶地说:“老姨,你们家的吊兰怎么不开花呀?我们家的吊兰开得跟‘花山’似的。”听的我既羡慕又有些凄然,心想:我那么养它、护它,它却不开花,无视我精心的照顾和期待。人都是这样,付出了就希望有所收获。但即便吊兰不给我…  相似文献   

13.
<正> 40年前的今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了。40年后的今天,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中国林科院的广大职工一道,欢聚一堂,共庆40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向远道而来的海外来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工作在林业科研第一线的广大职工致以最亲切的节日问候!对中国林科院的40华诞致以最热  相似文献   

14.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跨越世纪流行不衰的名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者乃是博学多才的赵元任先生(1891—1982)。他乃是我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世界学术界一向尊他为"汉语  相似文献   

15.
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一堂课参加各级教学比赛,或向领导、同行展示“素质教育的地理课堂”,这几乎成了地理教师的“必修课”。然而这样的地理课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变换教室座位(甚至变换教室)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继201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之后,《热带地理》新近再传喜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2019—2020年)收录,这是该评价系统对我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和激励!感谢学界对我刊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注,编委会和编辑部将再接再厉,争取更上层楼,以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上“极地地区”这节内容时,我与众不同,准备了一张南极洲地图,并将它倒挂在黑板上,哪知学生们一片惊讶声:“老师,地图挂倒了!”而我全然不顾,让学生先看,然后提问:“你们怎么知道挂倒了?”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中学读书时,西汉初期霍去病将军“匈奴来灭,何以家为!”的名言,使我难以忘记。千百年来,这句名言也鼓舞着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抗击侵略者,维护民族的尊严。二十多年后的夏季,正是八百里秦川麦收时节,我终于有机会到西安,特地去拜谒了仰慕已久的霍去病墓。  相似文献   

19.
踏着时代的脚步,承载丰收的硕果.我们告别了辉煌灿烂的2011年,满怀豪情地迎来了春光明媚的2012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干旱区地理》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向长期以来给予关心、支持本刊的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正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近年来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第二名!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部湾上,吸引着无数人慕名前往。难怪人们都说:"不上涠洲岛,不算到北海"呢!真心感谢北海的朋友,我刚到北海不久就安排涠洲岛一日游,而且还委托曾经担任过涠洲镇党委副书记的黄文权老先生给我当"导游",更是让我喜笑颜开,眉飞色舞!记得那天早晨,我从外沙岛珍珠湾海景酒店急急忙忙赶到北海国际客运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