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8,(9):45-45
近日,英国政府推出一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宏大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布朗首相称:“这是正在出现的一场绿色革命,是自核电站出现以来英国对能源政策作出的最为剧烈的改变。”英国《卫报》报道说,政府提出的这一计划即将提交议会讨论,一旦得以通过成为法案,英国能源利用将发生50年来影响最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8,(4):4-4
日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地球政策研究所莱斯特·布朗所长最近出版了《计划B3.0:动员起来拯救文明》。根据布朗的计划,在未来新的全球能源经济中,可再生能源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利用现有的和正在兴起的技术,人们便能迅速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发电和供热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全球能源网络的互动逻辑与格局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地理学报》2022,77(2):295-314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决定了中国与全球能源的互动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变。为更好理解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过程,本文探讨了全球能源互动的基本理论认知,并借助复杂网络、投入产出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格局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从油气贸易到可再生能源贸易,从油气为主的投资到多元化能源品种的投资,从传统能源贸易到隐含能源贸易等方面,中国逐渐塑造了多元化的全球能源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和巨大的油气需求,决定了保障海外油气供应是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最直接的逻辑,互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②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逻辑从单纯的油气贸易转变为涉及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贸易,凭借制造业优势,互动范围从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拓展到全球拥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装机需求的国家,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贸易新格局。③ 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目标从有限数量的东道国扩展到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业务不仅局限在油气领域,也扩大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④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部分能源隐含于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中进行二次分配,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与中国具有一般商品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能源中枢”的功能。本文可为深刻认识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关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参与全球能源经济治理提供理论视角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充足和环境清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能源环境研究对 于中国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能源环境是不同种类能源在不同状态、利用方式和区域尺度下对环 境影响的形式、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可以用“能源环境立方体”分析框架中能源种类、生命 周期、区域尺度三个纬度来分析。目前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不同能源的环境影响研究、 化石燃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研究、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等方面, 还与能源 经济、能源技术、能源政策等领域的研究紧密相连。本文在系统总结能源环境研究的基本内涵、分 析框架和理论基础, 以及能源环境领域常用的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 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述评, 提出了未来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杨宇  任亚文 《地理研究》2023,42(1):1-16
全球能源治理是当前能源话语权塑造的重要形式,其本质是能源利益主体间围绕多元能源议题而构建的关系网络。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各能源组织的架构、功能、绩效以及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占据了主要内容,而对于全球能源治理的整体结构以及内部关系却未能有进一步探索。本研究认为,能源组织与实际贸易存在交互关系,将二者相结合来进一步呈现和解释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为时间节点,收集主要能源组织的属性数据与各国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数据,将国家间在能源治理组织的常态化合作关系与实际发生的能源贸易关系作为分析基础;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能源治理网络,探析其基本结构以及出现的“边界重构”现象。研究发现:(1)能源组织网络与能源贸易网络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两种网络对比中,美国与俄罗斯均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已经成为能源贸易大国,但在全球能源组织合作中不具优势,与传统能源利益集团之间缺乏正式的治理合作。(3)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主要被划分为欧盟以及亚太-北美“社区”,其中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占据“核心”地位;而以单一能源输出为主导功能的出...  相似文献   

6.
能源地缘政治与能源权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宇  何则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3):524-540
围绕油气资源的权力博弈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权力争夺,但不同时代的能源权力的属性有所不同,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内涵也有所不同。论文在系统梳理能源地缘政治基础上,提出了能源权力的概念,并从地缘政治格局、能源安全观、能源网络和全球能源治理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研究认为:① 以能源分布、产销空间变化及其规律性总结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是能源权力产生的最直接因素。② 从石油危机时代到未来新能源时代,能源安全观的不同是影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权力变化的重要因素。③ 能源的商品属性和地缘属性决定了能源贸易不仅是经济行为,其空间的流动与国际政治关系密切。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使得油气二次分配过程中的贸易控制和通道控制对能源权力重构产生重要影响。④ 全球能源权力巨变和复杂错综的能源权力网络将引发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新秩序。权力的主体从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能源网络中利益共同体,能源治理的主题从一国之利益走向了全球能源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展望未来,如何在理论上建构新时代的能源权力的理论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世界能源权力的演变、地理空间与权力的相互依赖关系、权力秩序的重构及其效应、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等研究,对科学认知和研判世界能源形势与能源战略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性命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灿飞  王俊松 《地理科学》2009,29(4):461-469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裕的省区能源强度偏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分权化等制度性因素是影响能源利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中国省区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倾向同样显著影响中国能源利用强度。但是高能耗省区与低能耗省区的能源利用强度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能耗省区,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等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8.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宇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818-830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环境,开展世界能源地理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要使命.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系统的地理学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学科涉及能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研究;②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包括能源供给、运输、储备等;③ 中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外交研究.展望未来,应从3 个方面加强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① 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状态、格局及其演变规律;② 建立世界能源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模拟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能力;③ 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培养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保障目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指满足国家人口发展正常需 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第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本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能源资源基础、生产与消费、运输、生产与 消费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能源保障重点集中 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 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基础及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的特点建立起了庞 大的能源保障体系, 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认 识上的不足实质性的措施还很少。未来我国应该立足能源保障基本形势, 从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 全性出发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能源保障基本形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能源保障主要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两个部分组成。论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资源基础、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贸易与运输、能源消费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世界能源保障还主要停留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层面上,对使用安全性尽管在思想已经认识到,但是在行动上还远不尽人意,世界能源保障应该从目前主要追求供应稳定性向追求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双重目标转变。由能源生产、消费、贸易与运输等组成的世界能源保障基本格局,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不断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1.
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刘毅 《地理学报》1999,54(6):509-517
东部沿海地区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等突出矛盾,其中能源供需保障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持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语文在分析能源供需特点、问题及需求预测基础上,提出了下世纪初能源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强化煤电运系统的能力建设,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合理的开发本地能源资源,保持能源给的支持能力,缓解能源供的紧张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节能降耗,强化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全球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等主要生化能源可采储量和年开采量的关系,结论认为:石油、天然气和铀枯竭的时限将在2040年,煤炭在2100年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认为,上述生化能源是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也是国际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生化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我国主要生化能源的保障程度下降,石油的国际依存度提高,面临的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作者认为,21世纪前20年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的最后机会,合理的能源战略将是保证202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建议根据生化能源特点及我国现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2020年前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同时加强对“阳光经济”战略的研究,寻求2020年以后解决能源出路的长久性战略,为制定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种照辉  姜信洁  何则 《地理研究》2022,41(12):3214-3228
随着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能源贸易重要增长点,国家和地区间的能源贸易依赖关系也随之变化。基于2011—2020年世界能源、经济及创新指数等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阐释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贸易情况,探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贸易依赖网络的演化过程,使用 QAP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化石能源贸易依赖网络和可再生能源贸易依赖网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化石能源贸易的稳定性较高,而可再生能源贸易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贸易依赖网络展现出更高的整体依赖程度,其对化石能源贸易的依赖关系产生了替代作用。中国既要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也要加强与能源大国的贸易合作,从而与世界建立更加稳固的双向能源贸易合作的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14,(2):53-55
<正>能源是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条件,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从两次石油危机开始,能源就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不断减少的能源资源,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安全都出现了许多问题,其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今后国家未来的命运将取决于对能源的掌控。为了应对能源格局的变化,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加快制定和调整能源的战略方针,基本上都是以大力推动能源领域和科技研发,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为大体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周侃  林键 《地理学报》2022,77(2):457-473
能源转型是中国如期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缩小城乡居民能源消费差距、实现能源平等的关键举措。基于2013年和2017年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局部加权回归以及逐步回归等方法,在揭示中国城乡家庭能源平等的时空特征、能源转型效果基础上,定量评价影响地区间、城乡间家庭能源平等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乡家庭的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呈明显不平等特征,但随着能源转型政策实施以及城乡融合进程加速,城乡家庭间能源不平等程度有所减小。② 对10609个城乡家庭样本、9类分区的比较显示,除长三角地区的家庭能源平等性较高外,其他地区均呈不同程度的非均衡性,尤其在云贵等西南地区的家庭能源不平等现象尤为突出。③ 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城乡居住区位、气候条件以及现代化能源可获得性显著影响家庭能源支出,进而对区域间的家庭能源平等性造成影响,而当地的能源资源禀赋对家庭能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④ 尽管农村地区气态能源、电力资源普及有效推动了城乡家庭能源转型,但农村家庭需担负相较于城镇家庭居民更大的能源转型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6.
任亚平在特邀界别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把内蒙古建成国家煤炭深加工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特邀界别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及预算报告时建议,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煤炭深加工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优化国家能源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取得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古人钻木取火、伐薪烧炭,实际上就是在使用生物能源。但是通过生物质直接燃烧获得能量是低效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生物能源逐步被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1990-2007年中国能源足迹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中国1990-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变化态势,并利用重心模型研究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近18年来,中国人均能源足迹呈现波动增长,能源足迹结构方面煤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2)中国各地区间能源足迹存在明显差异,空间分布格局为南少北多,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错位;建议国家设立能源生态补偿机制,由出现能源生态赤字的地区支付能源生态补偿基金给能源生态盈余地区。3)中国能源足迹的重心呈现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轨迹,通过与GDP重心轨迹的对比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能源消费拉动。  相似文献   

19.
陈砺 《西部资源》2012,(3):98-10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度攀升,而我国能源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能源的进口、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技术开发普及,是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社会面临的难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需求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句话新闻     
《西部资源》2012,(6):26-2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表了题为《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白皮书》从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