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林型金矿为华南低温成矿域重要的矿产。贵州为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聚集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我国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 其大地构造位处江南复合造山带西段。本文采用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方法, 深入研究典型矿床特征, 系统总结了卡林型金矿时空规律。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矿床式10个、成矿亚系列5个、成矿系列3个, 建立了基于构造蚀变体的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综合找矿预测模型, 据此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 圈定找矿预测区24个, 明确贵州卡林型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美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特点,从赋矿地层及含矿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元素共生组合、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金银比值及其他方面详细阐述了甘肃省舟曲—文县一带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通过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的类比指出了该区具有金矿找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银洞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的重要代表,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与茅口组不整合界面间,受背斜轴部断裂构造控制,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伏、空间上具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该矿床属产于沉积碳酸盐岩和构造蚀变体中的“卡林型”金矿,为构造-热液成矿,同时具有中—低温超高压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4.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作为中国南方集中产出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本文通过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拓展了构造蚀变体的内涵,建立其判别指标,明确其既可产出于不整合面之间,亦可在能干性差异大的岩层之间,构建了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区域找矿预测综合模型。基于构建的成矿系统和预测模型,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进行了理论指导下的找矿实践,实现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有关卡林型多矿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朝阳 《矿物学报》1995,15(2):132-137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①中、美两国的卡林型金矿床除共同点外,在金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这对金的回收率有影响;②卡林型金矿不能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等同;③我国卡林型金矿之所以仅分布在扬子地块的西缘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相碰撞而导致地幔上降(玄武岩喷发)和水平拉伸(差异性下陷)的结果,从而形成具巨厚沉积物的三叠纪海盆,为卡林型金矿分布在该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卡林型金矿找矿新进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我国,卡林型金矿曾被当作典型层控矿床。但近年来在美国卡林型金矿带的一系列找矿新进展说明,地层对于成矿的意义不如构造和深源的成矿流体。对于第三纪热点活动、岩浆作用及卡林型金矿形成之间相互关系的新认识,为卡林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国滇黔桂、陕甘川等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在许多方面可与美国卡林型金矿对比,在找矿方面也应打破单一沿层找矿的旧框框,开拓新思路,注意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及有岩浆或深源热液  相似文献   

7.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作为中国南方集中产出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笔者等通过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拓展了构造蚀变体的内涵,建立其判别指标,明确其既可产出于不整合面之间,亦可在能干性差异大的岩层之间,构建了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区域找矿预测综合模型。笔者等基于构建的成矿系统和预测模型,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进行了理论指导下的找矿实践,实现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8.
有关卡林型金矿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①中、美两国的卡林型金矿床除共同点外,在金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这对金的回收率有影响;②卡林型金矿不能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等同;③我国卡林型金矿之所以仅分布在扬子地块的西线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相碰撞而导致地幔上隆(玄武岩喷发)和水平拉伸(差异性下陷)的结果,从而形成具巨厚沉积物的三叠纪海盆,为卡林型金矿分布在该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方维萱  黄转盈 《中国地质》2012,39(5):1211-1228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和金矿集中区.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该拉分盆地的构造-热流体变形历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盆地流体驱动力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史复杂,构造变形序列为:(1)石炭纪—中三叠世构造反转与热流体叠加改造期(DS1).(2)印支期陆-陆全面斜向碰撞挤压体制下拉分盆地发生挤压收缩变形、断裂-褶皱作用、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和脆韧性剪切变形(DS2).(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构造断陷、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与脆性变形(DS3).石炭纪—中三叠世反转构造样式为泥盆系发生分层剪切流变构造、热流体角砾岩化叠加构造岩相和南部温江寺—留凤关拉分断陷盆地.印支期—燕山期,该盆地内部构造变形样式有复式褶皱与压扭性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在该盆地南北缘形成了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盆地流体运移受构造变形驱动,在该盆地东部,印支期西坝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提供了区域性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稳定热源场.研究认为“M-W”型复式背斜和断裂带控制了多金属矿床后期改造富集和矿体定位.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控制了金矿和多金属成矿分带.“W-M”型复式向斜和脆韧性断裂带控制了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其中,倒转向斜和脆韧性剪切带对于八卦庙类卡林型金矿多期多阶段富集成矿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温江寺卡林型金矿受复式向斜和脆性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10.
何维基 《矿产与地质》1998,12(5):329-334
赣西红土层分布广泛,红土风化壳具有典型的红土剖面特征,红土型金矿主要形成于杂色粘土带中,分为蛇屋山式和大坊式两类。矿体呈线型—面型分布,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较平缓。矿石构造为土状、花斑状、角砾状,矿床规模小—中型。通过分析红土型金矿构造地貌条件与红土风化壳、含金矿源体、卡林型金矿的关系,认为在萍乐坳陷带中成矿条件较好,含金矿质来源丰富,构造相对稳定,地貌多低山丘陵,对成矿有利。并指出萍乐坳陷带中与卡林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形成的红土区是寻找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地区,认为赣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2.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原生金矿);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3.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古隆起和冲断-褶皱构造的双重控制.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2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论述了湘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之后,指出保靖——铜仁——玉屏大断裂和永顺——大庸——慈利大断裂所组成的湘西北弧形古深大断裂带是区内Hg、Pb、Zn、Ba、Cu、As、Sb、S、Au、Ag等矿产生成的导矿构造。因而在本区存在着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地质前提。还强调在本区找卡林型金矿应沿着湘西北弧形古深大断裂带及其南侧进行。并进一步指明了四个金银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瀉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Au-As-Sb-Hg-Ag,缺乏T1,共生矿种为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cq),压力为5~50MPa,深度约0.5~5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2H6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220~100Ma之间,以170Ma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金矿成矿系统。据此提出,西秦岭深部可能存在潜力巨大的造山型金矿省。  相似文献   

16.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发现了一些产在碳酸盐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以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金矿为代表,称其为“卡林型”金矿。如美国的卡林,科特兹等,我国的陕西镇安县二台子金矿,贵州三都县的苗龙金矿,湖南衡东县的石峡金矿等。经研究,认为是渗流热卤水成因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湖北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杨子板块的西北和西南边缘及湘中地区,绝大多数卡林型金矿床都具有较强的蚀变矿化.对西北缘“陕甘川”和西南缘“滇黔桂”两个“金三角”区域内典型卡林型金矿矿化蚀变进行分析,总结矿化类型及其与成矿期次的关系,矿化蚀变与构造的关系,矿化蚀变的物化条件及成因要素,以及矿化蚀变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类型矿床的勘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冲断褶皱构造的控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 “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发育不对称背斜构造,断层向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大厂层”凝灰岩和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间滑脱,金矿体产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中,在浅部为脉状矿体,在深部渐变为缓斜穿层矿体。断层伴生型金矿床发育于由高角度断层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呈似层状。印支晚期华南古特提斯洋的相继闭合是形成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主要冲断褶皱构造的主控因素。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黔西南中部还存在与已经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冲断褶皱构造带类似的构造,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赣西卡林型金矿与基底地层、地层层位、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的关系,金的迁移富集形成与条件,建立了赣西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