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抽水试验、地热地质钻探等资料及以往地热地质研究成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分为层状、带状热储类型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从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利用条件和地热资源开发前景方面入手,结合区内交通、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区划,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工作部署原则,应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突出海岸带,以环境地质工作为重点,以综合研究为主,增强成果实用性.具体实施内容为1:10万地质调查评价、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地质环境监测和综合研究等,并就组织实施提出了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1):F0002-F0002
11月2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就国土资源系统如何推动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座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郑金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柏贵生、张庆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处室负责人、有关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沿海7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及省地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战略———"黄蓝战略"出台后,东营市作为唯一完全纳入两大战略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加快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步伐。该文对东营市"黄蓝战略"前后的土地利用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东营市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上的经验,对其未来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区内海洋生态环境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以博弈理论为视角,通过对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在排污与监管过程中合理行为选择的分析,提出降低蓝色经济区海洋环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地下水防污性能反映地下水系统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取DRASTIC评价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选取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及渗透系数等7个指标,通过对各指标因子进行赋值,确定权重,进一步划分防污性能等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按照防污性能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分为5个区,即防污性能差区、防污性能较差区、防污性能中等区、防污性能较好区、防污性能好区,分别占总面积的0.13%,9.74%,39.76%,40.71%,9.66%。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能有效的为规划部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7.
海阳市丁字湾新城区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南临黄海,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新城区。该文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丁字湾新城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并圈定了具有供水前景的富水地段,预测了远景开采量,同时提出通过修建地下水库,预测可增采的淡水资源量,为丁字湾新城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地下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及沿海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将会诱发海咸水入侵内陆地下水,导致海陆过渡带的迁移,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水资源安全。该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背景,选取区域内龙口、招远滨海区域作为研究区,首先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流场规律进行刻画,然后以模拟因子,对目前地下水超采情景下的海陆过渡带迁移规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口、招远滨海区域海陆过渡带的宽度约为1.5~4.5km,且内陆地下水位越高,海陆过渡带向内陆迁移的速度越慢、范围越小。该成果对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过渡带的迁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9月26日,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矿产勘查幵发局、省煤田地质局主办的"山东省海洋地质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幵。座谈会以"加强海洋地质工作,服务山东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工程院院士裴荣富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使建筑物缩短使用年限,并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该文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岸带北段地下水、土的调查,结合取样分析测试结果,分析了海岸带北段地下水、土的化学特性,评价了其对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矿产资源大省,资源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开发强度较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了局部生态环境,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为推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步伐,谋划一个时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局的统一部署,2017年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工作,共完成高精度遥感解译157 900km~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4 290km~2,调查矿山9 672座,水土样测试各200余件,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该文在深入分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煤塌陷、非煤矿山采空区及废弃矿井、占压土地资源等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规模、危害和治理工作开展等情况;客观剖析了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预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发展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绩卓著的山东地矿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转变,并面临新的战略转变。总体发展趋势是:需求驱动,领域拓宽,技术先导,服务优先,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山东地矿经济将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依据。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适时开展规划修编。通过修编改进规划内容,推进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山东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日照市城市发展方向地质环境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照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地质环境角度出发,对目照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用地、高层建筑用地、低层建筑用地、矿产资源开发用地、城市垃圾填埋场用地和地质环境保护用地6种用地类型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综合分析,提出了日照市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是矿业大省,矿产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45 种主要矿产仅有8 种能满足2010 年本省经济建设的需求。针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过的光辉历程。近五十年来,山东地矿职工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科研及实验测试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山东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地矿职工将顺应历史潮流,踏上新的征程,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规划目标纳入同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实施,具有战略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2014年,山东省同步启动省、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省级规划和部分市级规划已经发布实施,其余市县正在有序发布实施中。该轮规划编制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规划基础研究、规划衔接、勘查开发区块设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各级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够、保护区划定困难、区块设置待优化、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编制人员和审查专家水平需提升、编制周期过长等。提出了全面加强规划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的衔接,加强开采总量调控研究,加强勘查开采区块设置,开展规划培训工作,加快编制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