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浦江县属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区域。2017年初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8处,受威胁群众3712人。按照省、市部署,浦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除险安居"行动为抓手,统筹地质灾害搬迁、集体经济发展、异地安置致富,全面推进除险安居综合治理行动,确保"搬得下、住得好、富得起"。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完成综合治理78处,其中核销隐患点61处,减少受威胁群众2259人,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浦江县决心不变、力度不减、节奏  相似文献   

2.
连续6年全县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伤亡——临桂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成果令人振奋。2006年以来,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县22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实施搬迁避让7处,使361家农户、2770人解除了地灾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险工作。目前,全市急需搬迂避让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涉及居民120户,计划年内全部完成隐患点附近村庄的整体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金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631处,高居全省第三。3月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决策部署,自我加压,开展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和治理相结合"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三年清零"综合治理行动,以避让搬迁"进城、入园、到镇"为目标综合施策,确保避让搬迁群众"搬得下、住得好、富得起",以农村山区地质调查成果为依托,建立规范化治理体系确保微小型隐患点综合治理"治得快",并以创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松阳县按照"以搬为主、搬治结合"的要求,举全县之力,破障碍、解难题,由点及面推进"大搬快治"工作。截至8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街道)35个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实现汛前撤离、协议签订、房屋腾空和房屋拆除"四个100%",共完成避让搬迁532户、1728人,完成丽水市下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三年总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台州市是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约占陆域面积的68%。多年来,该市以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重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10年来,通过避险搬迁和治理排险消除隐患点350余处,使2万人脱离地质灾害威胁,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69081人次,成功避让19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避免254人次伤亡。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216处,其中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相似文献   

7.
正地质灾害,是由不良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其形成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质灾害隐患是指潜在的地质灾害点或区段。已经发生了的是灾害,可能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一般采用避让搬迁、工程治理及监测预警三种方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一般是针对稳定性差、威胁严重、工程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  相似文献   

8.
对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隐患点实施避让搬迁,这是最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有效办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工程.它不仅涉及隐患危险性评估、专家认定、搬迁项目立项,同时也涉及用地审批、土地征用、资金保障和土地房屋权属颁证等等诸多内容,所以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截至7月16日,四川省江油市共排查确认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老点加剧24处,涉及受威胁农户547户2200人。目前,所有隐患点均已落实了监测人员,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547份,制作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300余块,对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100余条,发布预警短信2万余条。近期暴雨期间,共组织29处隐患点涉及的124户589人主动避让至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确  相似文献   

10.
正长兴县面积143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40.5%,其中重点防治区5个隐患点19处,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长兴县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建立群测群防三级网络机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不断提高科技防灾水平,以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多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先后被国土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近日获悉,《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十二五”期间,贵州将投入20.788亿元,用于9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搬迁(避让)、地质灾害勘查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科研等地灾防治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景宁县"大搬快治"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决策部署,紧盯张兵书记提出的"四个不少"的工作目标,政府重视强引领、完善政策破难题、纵横攻坚共推进,历经77天的奋战,全面完成"主汛期前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撤离、房屋拆除"任务。截至5月10日,累计完成9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核销;避让搬迁销点60个解危1586户,5076人;完成治理工程项目27个,解危331人户1174人;分别完成市下达三年任务数的101%,108%。  相似文献   

13.
正——一组惊心的数据是,湖南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19.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1%,其中高易发区占36%。已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2229处,其中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近900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正处于活跃期,危险程度高、危害范围广、威胁人数多,亟待进行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同时,全省仅建有51个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尚有71个县市区没有监测站,大量隐患点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防灾减灾。基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装备缺乏,机动化水平不高,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联动平台尚未完成对接,信息共享程度低。——一组可喜的数据是,2013年湖南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52起,紧急转移人口2663人,共避免人员伤亡227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0.75亿元,杜绝了群死群伤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武宣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实际状况,认真抓好地灾防治工作: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13项防治措施,通过排查,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区(点)41处,受威胁人口2691人,涉及财产1795万元;确立了每年4~9月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  相似文献   

15.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  相似文献   

16.
近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实现“1358”目标,即全面完成100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完成300处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开展500处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勘查,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8000户居民的搬迁避让。  相似文献   

17.
台州市现状地质灾害共有472处,除了去年通过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77处,仍在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有115处。这些地质灾害点90%以上处于远离城镇的偏远乡、村,国土部门的巡查一定程度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如何使村民对地质灾害隐患保持一定警戒,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具备足够的应对能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丽水市按照全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行动,按照"主动减灾、积极防灾、全力避灾"的工作思路,有力推进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预报、避让搬迁等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防护、应急、保障"三张网",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撑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伞"。目前,全市完成避让搬迁项目340个,解危群众6365户、20492人;交工  相似文献   

19.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137-138
济南 2007年汛期已至,济南市历城国土资源分局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出台了《历城区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针对西营镇拔槊泉村、柳埠镇青杨峪村、仲宫镇卧虎山水库等重点防范区域,完善群测群防预警网络,采取工程治理、加强汛期检查,为受威胁居民搬迁避让,设立警告牌、标志牌等有效方式,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自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部署以来,丽水市紧紧围绕"坚决搬、加快治、强化防、全面提"的工作思路,聚焦目标任务强推进,坚持问题导向促攻坚,创新工作举措抓落实,全力破解"大搬快治"工作难题,精准高效推进实施"大搬快治"工作,努力打造全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丽水样板"。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避让搬迁项目356个,解危群众6671户2147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