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系统总结白云铺铅锌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湖南新邵白云铺矿区矿石铅、硫、氧同位素特征以及流体成分特征、成矿温度等,结合区域内大中型铅锌、金矿床的研究成果,从矿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本矿区铅锌矿和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并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认为,白云铺铅锌矿床为地台阶段形成的同生沉积改造层控型铅锌矿床,白云铺金矿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成果可为该区的找矿勘探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脉石矿物方解石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方解石是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即团块状状、团斑状和脉状)方解石的REE含量、有关参数和配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产状方解石之间以及同种产状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方解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地幔流体在成矿流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REE含量逐渐降低;成矿环境由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变化。  相似文献   

3.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明志  韩润生  张艳 《地质学报》2020,94(10):3008-3023
会泽铅锌矿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超大型矿床之一。以该矿床铅锌成矿系统研究为主线,结合近些年来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印支期造山背景对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着重讨论了成矿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成生联系。研究表明,受印支期(成矿期)碰撞造山背景约束,该区发生了斜冲走滑构造作用,形成NE构造带成矿构造体系,为铅锌成矿系统提供了流体“运”移和“储”存条件,构造驱动成矿流体沿会泽矿山厂、麒麟厂断褶带发生大规模“运”移,并与盖层中碳酸盐岩发生水 岩相互作用。深部流体与盆地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等构造 流体多重耦合作用,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导致富矿流体沿三条NE向主断裂上盘背斜的层间压扭性断裂带卸载沉淀,形成NE向延伸、SE倾斜、SW向侧伏延深的雁列式柱状矿体。研究认为,斜冲走滑构造作用形成的成矿构造体系是制约该矿床“大(矿床、矿体规模大)、深(矿体延深大)、强(热液蚀变强)、带(矿物组合分带明显)”特征的主要原因,“多(共伴生元素多)”与成矿流体迁移 聚沉过程中所经过岩石的性质有关。该研究对川滇黔成矿区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深部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相邻区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川滇黔相邻区铅锌矿床分布特征着手,以成矿元素继承演化为主线,阐述了该区从最初铅锌地球化学块体形成,到古生代受岩相古地理控制的元素演化、成矿期元素活化、流体成矿,最后造山期叠加改造成矿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铅锌矿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绍祥  劳可通 《矿床地质》2007,26(3):330-340
文章简要介绍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铅锌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研究湘西北铅锌矿床中的洛塔、花垣、凤凰3个铅锌汞矿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阐明了未蚀变的围岩(正常灰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轻微蚀变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方解石脉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如成矿过程中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盐度、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成矿流体的pH值和Eh值,并试尝提出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铅锌矿床属于密西西比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贵州天桥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是示踪成矿流体来源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贵州天桥铅锌矿床成矿期方解石REE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峨眉山玄武岩、辉绿岩、矿石、硫化物、蚀变围岩、地层碳酸盐岩及地层中黄铁矿的REE数据,探讨了天桥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为例,从成矿时代、成矿物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热动力等方面初步讲座主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矿床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时代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时代相近;峨眉山玄武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伴随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去气作用(包括地幔去气作用和岩浆去气作用)形成的流体参与了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的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为成矿热动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后碰撞阶段,地壳伸展,热活动强烈。以岩浆驱动大气水循环形成的地热水为主的区域富锑流体,流经扎西康,早期硫化物成为后期流体沉淀的有效化学障。流体对早期矿体形成的角砾产生再活化、溶蚀、交代作用,活化出铅、锌等元素,形成新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在NS向正断层发生运移、充填成矿,此时锌仍以闪锌矿重结晶、沉淀,但其中的铁含量已经降低,而铅与锑等形成硫盐矿物,当Pb被硫盐矿物消耗后则形成辉锑矿。综上,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典型的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喀腊大湾西铅锌矿床位于阿尔金成矿带红柳沟-拉配泉成矿亚带,矿床产于长城系喀腊大湾组碳酸盐岩中,矿体形成和产出受推覆逆冲断裂控制.赋矿岩石为角砾状白云石化大理岩,具网脉状、角砾状构造.该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等具北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基本特征,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具很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在MVT铅锌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VT铅锌矿床与有机质密切相关。本以有机质生成世代为序,讨论了有机质低、中、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MVT铅锌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腐殖酸在矿床形成的早期阶段配合、吸附Pb、Zn等金属离子,起到促进成矿源层形成的作用。油田卤水可能成为铅锌多金属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和成矿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形成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一种很重要的潜在成矿流体。甲烷在矿床形成晚期充当还原剂。  相似文献   

13.
茂租铅锌矿床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δ34S值介于+8.84‰~19.86‰,富集重硫,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投点主要落入基底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成矿主要来源于昆阳群和会理群基底岩石。结合区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赋存在不同时代地层中,成矿流体性质颇为相似,推测该区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成矿与均一化流体的贯入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城子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城子铅锌矿床是我国北方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区赋矿层位下部产出层状矿体,上部产出脉状及不规则状矿体。经过对矿区矿石及岩石的铅、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层状及脉状矿体成矿物质来源相同,主要来自地层。根据矿区内含硫矿物的组合特征、成矿流体的pH值及含硫矿物δ34S分布特征可以推断矿床成因不属于海相沉积成因。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矿床形成后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成矿流体的温度180~280℃,流体成分Na+K+,Ca2+Mg2+,K+/Na+为0.66,Ca2+/Mg2+为6.67,(CH4+H2+N2)/CO2值为0.012~0.048,为Na+?Ca2+?Cl-弱还原型溶液,pH值为6.31。流体特征与矿区内的花岗岩相差较大,与变质热液有所差异,经流体的氢氧同位素测定,成矿热液具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相似。综合研究表明,矿床的成因与区域变质期后局部地区的的混合岩化作用关系密切,由混合岩化作用分异的气水热液与地下水、层间水等混合后沿早期形成的层间滑脱部位和断裂充填成矿,形成了青城子矿田‘下层上脉’的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与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学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确定了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成矿过程。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不同赋矿层位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160~260℃)、较高盐度(10%~22%NaCleqv)、含有低密度的CO_2、CH_4和N_2的卤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范围均落在对应赋矿地层时代蒸发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成因硫化物的δ~(34)S演化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可能主要来源于对应地层本身。结合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认为Pb、Zn等成矿元素的Cl络合物是成矿元素的主要搬运形式,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地层中富含H_2S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是铅锌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像,勘测其地质构造和矿体产出等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石组构特征。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闪锌矿中的包裹体的类型、形态、盐度、均一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小,测得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5.4~169.9℃,平均温度为140℃;冰点-0.5~-13.7℃,盐度0.88%~17.52%(eq.NaCl wt%),密度为0.92~1.06 g/cm3,流体的压力为1×105~5×105Pa。筲箕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浅成低温流体,盐度主要有低盐度流体和中等盐度两个端元,成矿机制可能是低盐度大气降水与携带矿质的中高盐度流体混和使铅锌产生沉淀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卢庆兰 《吉林地质》1990,9(2):39-48
辽河群层控铅锌矿床包括沉积变质的层状矿床、沉积—强烈改造的脉状矿床和沉积—变质(改造)—岩浆热液迭加改造的不规则矿床。这些矿床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等的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量元素、流体包体、同位素组成等标型特征和成因信息,揭示了成矿规律和各类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为在该区找矿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锡铁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锡铁山铅锌矿床两种矿石类型成矿流体的特点:条带状矿石具有中低温度(182℃~229℃),低盐度或较低盐度(5.3%~21.9%),密度小于1×103kg/m3,弱酸、弱还原环境;块状矿石具有中高温(224.5℃~341℃),较高盐度(22.8%~34.7%),密度大于1×103kg/m3,中性、弱还原环境.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也说明了该矿床具有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热液在裂谷凹陷盆地富集形成条带状矿石;火山作用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前者形成块状矿石.两个不同成矿期次的热液造成锡铁山矿床的矿体和矿石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罐子窑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东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中,呈似层状或陡倾斜脉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Pb同位素组成稳定,属于正常普通铅,利用H-H法计算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150~169 Ma。研究表明该矿石Pb模式年龄应该代表矿床成矿年龄,反映Pb主成矿期在燕山期,燕山期NE向断裂(带)控制着本区铅锌矿体(点)的分布。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本区矿石Pb同位素具有多来源特征,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围岩和基底岩石均为罐子窑铅锌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内铅锌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旋回性,构造与同位素年代学均揭示,该成矿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铅锌成矿作用,在今后的找矿研究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