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煤矿膨胀型软岩工程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志 《地学前缘》1996,3(1):99-104
膨胀型软岩由于其性质的复杂和工程的严重危害性而成为当前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学领域中最复杂的理论和工程问题之一。膨胀型软岩系指那些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含水量或体积发生变化的软岩。由于不同煤矿工程的膨胀型软告形成的地质时代不同,成岩胶结程度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律的差异,而导致其力学化学行为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所选择的支护方式也不一样。软岩工程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既要注意环境应力对岩石性质的影响,更要重视岩石在环境应力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物理化学变化对岩石自身性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岩长期作用下红层软岩体现出成岩作用差、易风化、易软化崩解等特点,给软岩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来挑战。以滇中红层软岩地区所取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岩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水岩作用下软岩的力学特性;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含水状态下软岩微观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对滇中地区红层软岩遇水软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水岩作用下软岩力学性质劣化明显,岩石峰值抗压强度显著降低,岩体破坏程度提高;软岩黏土矿物颗粒吸水膨胀,微观结构由致密的团粒状转变为疏松多孔的不规则片状和鳞片状结构;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与水反应,产生的不均匀应力和大量微孔隙导致软岩内部结构破坏;红层软岩的遇水软化机制包括软岩矿物的溶蚀和次生作用、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与崩解、软岩与水作用导致颗粒间胶结连结破坏等。  相似文献   

3.
淮南,铁法煤矿膨胀型软岩力学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膨胀型软岩由于其性质的复杂性和工程的严重危害性而成为我国煤矿工程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膨胀型软岩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含水量或体积发生变化,是地质历史长期作用的产物,随着时间场和空间场的不同,其力学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作者根据对淮南5个煤矿、铁法2个煤矿软岩的实际研究,总结二者在成份、物理化学特征、力学性质以及膨胀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为工程有效支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软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软岩的基本特性。根据软岩的膨胀崩解耐久性、冻融作用、力学性质试验结果、, 分析软岩力学特性与赋存环境(含水量、地应力、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总结了软岩的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并提出软岩强度取值原则。  相似文献   

5.
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容性、应变软化性和破坏历时性属于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从岩石的这些力学性质出发.分析了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红层软岩具有遇水软化特性,在降雨条件下渗流、化学、力学损伤等多效应综合作用造成工程地质灾害,是岩土工程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研究了软岩软化过程中的渗流、化学、损伤效应,提取了主要的渗流、化学、损伤能量变量,讨论了渗流-化学-损伤效应对软岩软化过程的作用以及能量耗散的机制,结合软岩三轴试验分析了能量耗散过程。结果表明:在渗流-化学-损伤效应共同作用下,水在软岩中形成渗流,渗流的作用加速了软化进程;软岩与渗流之间的化学作用加速了裂隙-孔隙损伤的发展;软岩裂隙-孔隙损伤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渗流及化学的作用。从能量角度来看,软岩软化后可承受的极限应变能量减少,渗流提供了能量同时也通过化学效应消耗了软岩自身的能量,降低了强度并引发损伤,因此,软岩软化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耗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渗流、化学、力学损伤等能量的涨落及耗散、物质交换、非线性正反馈作用,使得软岩经历从平衡态到非平衡态相变,最终软化破坏形成了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7.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软岩工程中的大变形问题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研究软岩工程所采用的力学理论一般基于经典力学中的“小变形”假设,这些理论虽然可考虑软岩的物理非线性特性.但仍为小变形近似理论。而软岩工程问题由于其所处介质环境的特殊性,应视为大变形问题。本文用实例证明了小变形理论的不合理性,并以广西耶龙矿二号井的软岩问题为例,介绍了大变形理论在解决软岩问题时的优越性,为软岩工程的大变形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煤矿软岩的粘土矿物成分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取决于其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粘土矿物成分.本文按成生时代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把煤矿软岩分为3种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其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最后,对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归纳了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的表现形式,从地质工程角度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与软岩及其环境的非均一性和工程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导致巷道软岩力学行为过程与支护结构体系力学行为过程不相适应、非耦合之故。文中总结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指出多种对策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强调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对策,必须首先对巷道工程地质进行细致研究,要全面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掌握软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强调支护设计要遵循大变形岩土工程设计的思想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充填物的力学响应对裂隙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刚  张景飞 《岩土力学》2006,27(4):577-580
针对膨胀性充填物对裂隙岩体渗流影响方面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大冶铁矿充填介质的水理性质和蚀变岩体力学参数测试成果,在充填物膨胀压力与蚀变岩体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充填物的力学响应对裂隙渗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充填物的膨胀效应对蚀变岩体力学变形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充填物膨胀产生的拉张效应和剪切效应都导致裂隙渗透性的显著增加,并且充填物的塑化效应和液化效应也明显提高了裂隙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2.
软岩沉积特征及其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软岩为沉积岩,其力学特性与沉积特征直接相关,本文从沉积动力学和沉积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那龙二井软岩的沉积特征,并进而探讨了沉积特征对软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煤矿软岩变形力学机制与支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作者运用现代工程地质学和近代力理论研究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总结,提出了软岩的定义,煤矿软岩的特点,煤矿软岩的基本力学属性,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和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等一系列新理论,通过对12软岩煤矿的支护实践证明该理论体系软岩巷道支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任松  吴建勋  欧阳汛  刘戎  王亮 《岩土力学》2018,39(12):4351-4359
针对隧道工程中硬石膏围岩在压力水作用下的膨胀现象,设计加工了多功能膨胀仪。使用该仪器及MTS815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不同水压条件下硬石膏岩的轴向膨胀应变及侧向膨胀应力进行了测试,对压力水作用后硬石膏岩的含水状态及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压越大,硬石膏岩的最大轴向膨胀应变及最大侧向膨胀应力越大,膨胀起始时间越短;随水压的增大,硬石膏岩的吸水率增大,结晶水率逐渐增大并趋于吸水率,而自由水率逐渐减小并趋于0;硬石膏岩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随水压的增大而增大。这些说明水压能影响其含水状态,增强硬石膏岩的膨胀性,促进其膨胀的激活,提高其力学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压力水作用下的硬石膏岩吸水状态方程,并改进了湿度场理论体系中的膨胀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普遍存在的软岩边坡工程问题,综述了目前关于软岩的力学特性、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失稳预测预报等方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子忠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58-362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 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建华  朱真  丰江红 《岩土工程技术》2012,(5):267-270,F0003
鉴于膨胀岩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工程特性的研究,结合深基坑支护工程使用时间短的自身特点,寻找膨胀岩抗剪强度衰变期与基坑支护工程使用安全期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利用这种时差效应,为工程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设计取值方法。以南宁市昌泰东盟园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通过不同时期的勘察取样以及采取的不同试验方法分析,进一步佐证膨胀岩时效性在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膨胀性软岩洞室支护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湿度应力场理论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有效地模拟了膨胀岩洞室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遇水膨胀现象。对多种支护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表明 ,水的损伤软化作用和膨胀岩的本身膨胀性能对其洞室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并进一步了解了洞室发生膨胀的力学机制及其支护效应 ,对膨胀性围岩洞室的设计、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明仕  赵一超  李明  曹志安  张健 《岩土力学》2014,35(8):2307-2313
软弱岩体的阶段性、持续性流变,导致软岩巷道围岩深度破坏和支护失效。软岩巷道顶、帮、底三者在围岩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做到整体性和协调性支护。在分析巷道顶、帮、底相互作用效应基础上,针对软岩巷道强流变四周均表现出大变形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全断面、全支全让O型封闭控制的支护原理。该原理强调,开挖初期就应对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断面进行强力支护,同时全断面又适时让压,在高阻支护力作用下又能适当释放围岩应力,达到对软岩巷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控制。通过力学模型对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表面位移与支护力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力呈负相关关系。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原理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膨胀岩体中的湿度应力场理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软岩工程中的岩体一般为膨胀岩体,受水作用后的应力应变场分析问题十分困难。本文提出了分析膨胀岩体受水作用的湿度应力场理论。重点讨论了建立湿度应力场理论的两大要素:膨胀岩石含水率变化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和岩体中湿度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湿度应力场理论的控制方程和用该理论分析了简单的平面轴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