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查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黄泥桥地区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该区开展地热勘查工作,通过分析工区内地层结构、岩性特征,推断了区内断裂构造分布,根据断裂展布特征圈定了1处优选地热异常靶区,经钻探验证,井孔含水地层与AMT二维反演低阻异常吻合较好。在验证基础上,构建了区内断裂空间分布模型,并根据AMT反演结果和断裂展布特征推断了4处潜在断裂型热储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与王场油田潜四段沉积环境、岩性、孔隙结构、注水开发效果对比,分析认为两区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马36井区注水开发效果与王场潜四段相比,在水线推进速度、含水上升规律、稳产时间、水驱采收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的储集层特征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应对不同的储集层特征制定不同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
马健 《水文》2020,40(1):7-12
通过对潍坊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根据研究区地貌类型,孔隙水划分为山前坡洪积扇和近山前冲洪积平原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岩溶发育类型,岩溶水划分为岩性接触溶蚀带型、层状岩溶裂隙带型及岩溶溶蚀破碎带型;根据研究区含水裂隙成因,裂隙水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三类。本文对研究区内各类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各类地下水的地电特征,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汪超培  计岭 《地下水》2011,33(5):115-116
研究了安徽淮北平原含水层的分布特征,根据岩性、含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将区内的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岩类的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指出了区内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铜川新区奥灰岩溶水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川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其奥灰岩溶水的含水岩性,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质特征,富水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作了深入分析,总结了该区奥灰岩溶水的垂向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奥灰岩溶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柳林西部峰峰组含水特征及其矿井防治水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柳林西部中奥陶统峰峰组的岩性,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段,根据钻孔岩性、抽水试验、水化学分析及岩样压汞试验成果,得出了峰峰组的弱含水特征及其与富含水的上马家沟组之间相对隔水层的存在结论,提出了煤层开采中峰峰组具有相对隔水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分别是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含水岩组的概化是地下水流系统分析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数值模拟和水流系统分析的精度和可信度.为提高含水岩组概化的精度和可信度,提出一种含水岩组概化的新方法,即累积导水系数法.依据岩层厚度与渗透系数乘积累积值随深度的变化,以及水文地质剖面岩性分布的整体特征,概化含水介质结构.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应用该方法概化流域内的岩性剖面,结合GMS软件中TINS模块构建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概化后的含水层结构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仿真性,建立的三维模型很好地显示了研究区含水介质的空间展布特征,为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段油藏属于低孔中渗岩性一构造油藏。研究区块处于开发后期,部分井出现含水上升快,域底水含水高等现象。通过常规测井响应识别油水特征,同时选取典型样品的测井参数,运用交会法、P1/2正态概率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等对油层组进行综合识别。然后,根据单井油水综合识别成果对各井的油水层进行纵、横向的连井分析,通过对各个方向油水连井剖面以及油水在平面上展布特征的分析,得出研究区目地层的油水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的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勘探试验资料和供水勘察成果,结合本人多年工作实践,从地质构造,岩性,含水层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特征及地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总结了河南义马单元奥寒武系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任焕莲 《地下水》2007,29(5):59-63
辛安泉域是山西第二大岩溶泉,是长治市生活主要供水水源,根据其地质和含水岩性特征,从其补径排规律上,分析了泉域接受降水补给的年内和年际特点.并建立其裸露区降水补给模型.得出降雨补给泉水滞后6a以上,最长可达10a,降水丰枯与泉水的不一致变化趋势.近年降水减少是泉水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应合理开采,以保泉水常流不竭.  相似文献   

11.
贡嘎山东坡林地土壤的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贡嘎山东坡寒区林地在海拔2200~3650m的典型土壤,其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有暗瘠表层、漂白层、雏形层、石质接触面特征、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和寒冻、寒性、冷性或温性土壤温度状况.由于泥石流和冰川堆积物对所发育土壤性状有很大影响,提出了划分泥石流岩性特征和冰碛物岩性特征及其诊断指标.根据本区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研究区典型土壤进行了检索,在分类中首次根据泥石流岩性特征和冰碛物岩性特进行了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2.
元宝山煤田煤系地层上覆60余米厚的第四系。其岩性组成、含水性能直接影响露天矿的开发。我们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特征的观察,联系本区冰川地貌特征,分析形成沉积物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及新构造运动等条件,认为第四系沉积与冰川活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参照区域地质资料及本区第四系部分岩样古地磁测定结果,对本区第四系进行了划分,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流域岩性的坚固系数与暴发频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科  余斌  韩林  谢洪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9):980-990
坚硬岩性地区的泥石流暴发频率较低在定性上基本可以概括岩性与泥石流暴发频率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定量地描述岩性与泥石流暴发频率的关系。以四川省17个泥石流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和堆积区粗化层颗粒的岩性、硬度以及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得出:①泥石流堆积区岩性组成特征基本可以代表形成区的岩性组成特征;②用地...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东平湖周边的地质岩性、构造特征、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岩组的分类及各个主要岩组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从东平湖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特征出发,提出推广地下水回灌技术等塌陷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4)
南自来山铜钼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部梅街镇,根据矿区内出露的岩层、岩性组合及含水特征,划分四个含水岩组,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研究表明,矿体所在的仑山组白云石大理岩裂隙岩溶水为直接充水水源,其上覆的高家边组泥岩、粉砂岩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矿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坑边界条件概化为东西两侧为隔水边界,南北两侧为进水边界。对矿山未来首采-25 0m中段涌水量采用两侧隔水边界中间为稳定流潜水完整井的“大井法”估算进行预测,可为矿山设计部门提供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资料,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七克台组中上部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一岩性段.七克台组下部一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第二岩性段.砂岩的岩性特征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人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一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01口井的试油和产量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陕北斜坡东部李家岔探区油藏含水率的平面和纵向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高含水原因。研究区含水率有北部高、南部低,中间低、东西高的特征;含水率在纵向上有从下往上变低的趋势。通过烃源岩条件、物性条件及与相邻油田的对比分析,认为油源不足是李家岔探区油藏高含水的最主要原因,运移条件差是高含水的重要原因,低孔、低渗的储层条件也是高含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稳定同位素氘与碘缺乏病宏观分布地理特征的相似性,结合碘缺乏病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岩性,病区饮用水氘含量特征,岩石与水中氘含量的平衡交换作用,氘含量不同的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理,首次研究、探讨了稳定同位素氘与碘缺乏病之间的关系.并从稳定同位素氘的环境分布特点考虑,提出了对碘缺乏病综合预防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叶琴  于洋  高曦  刘松峰 《中国区域地质》2013,(10):1548-1557
2010-2012年在内蒙古东乌旗阿拉坦合力苏木中蒙边境-带开展1:5万区调时,根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地层对比等,将汗贝布敦昭地区的奥陶纪铜山组重新厘定为裸河组,并划分出3个岩性段。粒度分析等特征表明,裸河组总体上表现为动荡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化石及区域地层对比、沉积物源分析等特征表明,裸河组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这些成果为兴安地层区奥陶纪地层的研究和对比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对探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旱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