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黎莫清  黄正宏 《广西气象》2006,27(A03):77-79
对比分析常用的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其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阐述,讲述了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的选用步骤,指出带间隙的过电压保护器的性能优于无间隙的过电压保护器,对其应用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两级雷击电涌保护器配合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气系统受两级雷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ivice,SPD)配合保护下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变化特性的分析研究,建立过电压两级保护线路的瞬态Kirchhoff方程组,对各SPD、级间电缆(或解耦器)和负载的端电压、电流进行模拟计算,绘制时序波形图,获得两级SPD(首级为火花间隙、次级为压敏电阻)配合保护下的雷击过电流的分流特性和负载过电压变化特性,为雷击过电压过电流的多级保护提供理论分析方法,可供电气系统多级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计算机遇信接口芯片的过电压耐受能力和电路分布电容对计算机遇信影响的测试,提出了计算机通信接口过电压保护器设计时主要从被保护器件的过电压耐受能力与电路最大接入电容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雷电过电压脉冲从电源线路进入建筑物,对建筑物内设备或系统造成危害,需要在进入建筑物的电源线上安装多级过电压保护器(SPD)。对SPD的选择,安装原则及保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危害弱电设备的主要电涌类型及特点,探讨了在实际防雷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氧化锌(ZnO)电涌保护器(SPD)存在启动电压偏高,对耐过电压能力较低的电气电子设备存在对电涌防护不到位的问题;将隔离变压器作为防电涌器件引入到弱电设备防雷工程中,利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只有电磁耦合,无直接电气通道的特性隔离共模过电压;利用铁芯的磁饱和、磁滞现象抑制和削减雷击感应过电压的差模分量。将隔离变压器用于氧化锌电涌保护器之后作为精保护单元,弥补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缺点,使弱电设备得到可靠保护,经实际运用验证了它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6.
火花间隙浪涌保护器具有放电能力强、通流容量大、漏电流小等优点,所以在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从气体放电电压与间隙之间的距离、电极形状、电压波形、气压、气温、气体本身的性质以及照射方面讨论和分析了火花间隙浪涌保护器的放电特性。通过相关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的放电间隙应该大大缩小,用于高压线路的放电间隙比使用U=1560+500L计算的结果高出太多,也应考虑缩小。2)浪涌保护器间隙以均匀电场为好,此时的伏—秒特性曲线平缓,放电分散性小,保护特性好。3)SF6/N2混合气体具有抗电能力高、对电场均匀程度的敏感性低、液化温度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小、成本低等特点,在实际设计浪涌保护器时可以考虑用该混合气体当火花间隙的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雷电过电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网络通讯方式做简单扼要介绍,其次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易遭雷击部件及原因,重点阐述制冷算机网络系统防雷方案注意哪些方面、选择过电压保护器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何布线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结构,雷电过电压入侵途径及破坏作用。采用了可靠的接地防止雷电反击、屏蔽线缆抗电磁脉冲、电源系统、通信线路和传感器采集器安装电涌保护器抑制雷电过电压,保证了自动气象站正常可靠地运行,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并发出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自动气象环境监测站的结构及雷电过电压入侵途径及其破坏作用,提出采用可靠的接地连接以防止雷电反击,使用屏蔽线缆以阻抗电磁脉冲,给电源系统、通信线路、传感器和采集器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抑制雷电过电压,为保证自动气象监测站正常可靠地运行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并发出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主要介绍了接地装置、等电位、过电压保护、浪涌保护器的检测方法,风电机组的防雷检测对于其防雷安全非常重要,重点讲解了风机防雷检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温卅l段所属木西岙隧道、红枫隧道、上村隧道、蝉湾隧道的设备及防雷电电涌保护器(SPD)多次遭受雷击损坏,针对最为严重的木西岙隧道的雷害相关损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通过理论计算线路上雷击感应过电压、过电流,并与线路配置的电涌保护器参数比较,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防雷工作实践中发现,众多的雷电灾害事故都是由雷电波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侵入,并在上面形成雷电暂态过电压造成的,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其作用就是将雷电暂态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  相似文献   

13.
雷电过电压幅值高、陡度大,自动气象站的微电子设备脆弱,一旦遭遇雷击则损失重大。据此。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过电压强度、入侵途径,并参照通信系统的防雷措施,探讨了用接地防反击、电磁干扰,多级重点保护电源,加装保护器和保护通信线路及传感器、采集器等方法来防护雷电灾害。以确保自动气象站正常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孟英杰 《湖北气象》2005,24(1):23-25
雷击电磁干扰对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的途径,针对雷击电磁干扰侵害计算机网络的几种途径,主要从机房及布线的要求、等电位连接、瞬态过电压保护器的选择、接地等几方面进行雷击电磁干扰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标准中电涌保护器设计图的分析,比较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装在SPD的电源侧和装在SPD的负载侧的不同,得出当采用"3+NPE"模式进行保护时,由于NPE模块是一种放电间隙型模块,不会在线路中导致接地故障,因此可解决电涌保护器(SPD)安装位置受限制及高接地电阻地区电涌保护器(SPD)因串联断路器无法脱扣导致的烧毁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通信、监控、收费系统的综合防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寿先 《广东气象》2001,(Z1):33-37
概述 当今社会电子计算机技术、微波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大量应用,雷击电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LEMP的主要侵入通道有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路线和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侵入设备系统,造成电子设备失效或永久性损坏.因此,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等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反击.只要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就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相似文献   

17.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气设备以及那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电子设备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就是防护电涌过电压的一项重要措施。以104国道临海市青岭收费站的防雷设施改造工程为实例,通过分析收费站所处位置的雷击环境的恶劣程度,介绍工程的实施方案,重点阐述了电源SPD各项参数的选定过程和依据,以及SPD多年运行下来的实际检验效果。事实证明,正确配置安装的SPD是能够在恶劣的雷击环境中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对减少雷电灾害和财产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武 《陕西气象》2015,(5):48-50
为了较快掌握电涌保护器故障维修方法,提高故障排除效率,以ZGSD80(TY)三相电源浪涌保护器为例,通过检查分析浪涌保护器电路板,绘制出其详细的电路图,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实例介绍指示电路部分元件损坏造成失效指示故障的维修方法,供防雷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涌保护器(SPD)级间能量配合试验中配合失效的问题,主要利用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分析,结合JB/T 10618-2006(组合式电涌保护器)的规定假设一套组合型SPD,通过基础理论分析与精确计算得出:当被保护装置属于低频(直流)设备时,在不影响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退耦元件采用电感或电阻型元件均可;当被保护装置属于高频设备时,退耦元件只能选用低电感量的电阻型退耦元件.退耦元件的参数值均可按照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理论计算.这在组合型SPD退耦元件的选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恒  王晓峰  刘波 《贵州气象》2013,37(3):61-62
该文介绍了影响千兆网的传输性能的参数,指出千兆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在对其进行电涌保护器设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设计思路,最后给出了千兆网电涌保护器的设计原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