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77,自引:17,他引:177  
“点-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但二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及网络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采用引文分析法,对陆大道院士所著《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一文的349篇引文进行分析,从引文数量、引文作者、发文期刊、研究案例地、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引用动机7个方面,探究“点-轴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来,“点-轴系统”理论的引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主题聚焦于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研究案例地以省级和市级中观尺度为主,多为单一型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西北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辽宁经济圈、西南藏滇川渝、东部长三角四大热点区域;引文质量普遍较高,并且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但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提升相对较少。基于此,论文从拓展研究和实践应用2个角度对“点-轴系统”理论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点—轴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旅游的辐带作用、提高区域旅游的可达性、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该文在分析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西北地区分布有序的旅游“点—轴”开发结构,力求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本文通过双核结构模式与点~轴系统理论的有机融合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问题 ,据此测算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 1990 - 2 0 0 0年主要产业轴线的发展状况。并在从理论层面上廓清了双核结构模式与点 -轴系统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未来演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 ,双核结构模式可以深化现有的T型开发模式 ,是我国沿海和沿江开发走向深化、空间范围拓展的有效的理论工具。从未来演化趋势看 ,沿海和沿江将一直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级轴线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3个沿海区域增长极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武汉为核心的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将从我国中部崛起 ,成为我国第 4个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程晓丽  祝亚雯 《地理科学》2013,(9):1082-1088
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空间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测算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了"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西北区域的城市群发展问题,从干旱区绿洲空间碎片化结构特征及其对城镇空间的约束性出发,论证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自然客观性特征。通过构建城镇群点-轴结构位序-规模等级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和空间聚集维数表征的分形研究模型,解析了以天山北坡城市群13个建制市为样本的点-轴结构分形特征,推证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绿洲空间结构特征、发展基础与优势,提出了绿洲区域层级性的城镇组群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02,22(2):136-143
从理论渊流看,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线(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面(农业等腹地资源)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4的空间结构模式,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为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家与省级点-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亚飞  樊杰 《地理研究》2019,38(7):1651-1663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其空间结构是各级各类空间规划遵循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以及主体功能区精准落地的关键参数。本文将面状功能区纳入点-轴系统结构,探索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科学内涵,以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与省级层面,着重从主体功能区点-轴结构的要素构成、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空间分异、以及功能区与点-轴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这张图本身就蕴含着点-轴系统结构,城市化地区是不同等级极核的集合,极核的等级和空间分布决定了开发轴线;② 点-轴地域开发系统、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地区呈现圈层式的结构特征,随着距离轴线越远,城市化类型比重越低、生态安全类型比重越高,点-轴结构受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保障需求的约束;③ 无论是国家和省级层面,联系最紧密的区域连线与开发轴线基本吻合,不同层级等级较高的城市化功能主导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主体功能区点-轴的拓扑结构,这在自然约束较弱、人类活动相对强度的区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认知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及有序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功能区降尺度传导提供关键指标与参数,也将为中国综合地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