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秀茹 《世界地质》2006,25(3):302-302
由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主办,金泽大学日本海研究所(日本)、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和吉林省地震局协办的“国际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新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3~27日在长春市长春宾馆隆重召开。随着经济和资源趋向全球化,人口、资源与环境制约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技术更加直接关系着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21世纪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技术将比以往服务领域更加宽广,将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为世界范围内的地质工程科学家与工程师提供一次交流现代地质工程与地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国家创新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达此目的.必然涉及到广大农村基础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固体矿山、油气水能源及交通工程等时地质环境的广泛利用,也就必然广泛地影响地质环境的自然演化进程.使地质环境变化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呈现出新的态势.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为避免和减轻负面的风险,就必须创新观念。从人类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的愿望出发,变单纯地保护地质环境和被动地防治地质灾害为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和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柴建禄(1966.6—),男,汉族,山西夏县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和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主任。柴建禄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煤矿水害防治的科研、咨询、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目前主要从事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利用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和技术,他成功地完成了伊敏河露天煤矿二采区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包括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等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组织制定、修订地质勘查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甘肃省尚无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督检查的地质勘查活动监督检查的规范性文件,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与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及地方标准,分析了编制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在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的地方性管理制度及管理标准的途径,为该项工作在甘肃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投资概算之间关系分析, 指出施工组织对工程投资概算的影响不小于工程设计和地质勘查资料的影响, 施工组织设计对概算可靠度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矿产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经过20余年的创业与奋斗,我院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成为一支集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科研、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队伍。主要从事跨省区、跨流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研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监测、评价以及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除在京的院机关、环境地质研究所和中元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外,在四川、甘肃…  相似文献   

8.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与防灾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建设所依托的地质、地理环境,无论是原生环境还是人类开发活动剧烈于导致的次生环境问题,地质灾害总是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地质灾害在原生及后期诱发条件下的表现,成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时必须十分注重的环境行为之一。城市防灾规划以地质灾害为防治目的,因其评价目标的重要性,规定了它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分析中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前言 为切实履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各项职责,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水平,促进协会业务发展,依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及有关政策法规,协会秘书处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指导下,研究制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业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初步阐述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治工程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规划期内协会业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是今后一段时期协会业务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反馈式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体系,讨论了破坏机制分析、监测判据、防治工程设计原则、计算机技术运用和项目管理等几方面的关键问题,试图从理论上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正确战略。  相似文献   

11.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减轻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在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减烃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 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识别地质灾害聚集的热点区及驱动力对于区域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定西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等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系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集聚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定西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其主要受降水、坡向、工程岩组等因子的影响;地质灾害与降水、坡向和工程岩组的空间关系为高高聚集;地质灾害危险性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3 k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且随距离阈值增加而降低;距离阈值为5 km时,正相关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以团块的形式存在,而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数据集是依托2015年嘉陵江上游燕子河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编制的。数据采集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低空无人机航拍、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手段获取。数据集包括滑坡数据223组、崩塌数据170组、泥石流数据44组,以及专门工程地质调查数据129组。数据集信息包括燕子河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产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孕灾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野外数据现场采集、数据整理及校验、数据入库及审查等流程,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该数据集全面提升了燕子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调查精度,为该流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及易发性、危险性、风险性区划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为该流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淅川县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及地层岩性、工程地质特征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随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大小相应变化,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的关系,探讨了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认为沿断裂带走向地质灾害呈条带状分布,断裂密集或交叉区域、断陷盆地周边、荆—师复向斜陡倾岩层分布区,地质灾害多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质灾害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义、工程简况和规划阶段对调水区工程地质条件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作了预测和分析.如枢纽工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有断裂活动与地震灾害、冻土与冻害、坝基坝肩岩体变形破坏、滑坡泥石流灾害.线路工程以深埋、特长隧洞为主,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有隧洞围岩变形、活断层与震害、地温热害、涌水突泥,以及高地应力和岩爆等.并认为只要加强勘察研究,这些灾害是可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对其规律的研究应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地质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是控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条件 ,对这两者的分析评价称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研究 ,作者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