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了2008—2016年华南地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分析研究了华南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和震例,提出了适用于华南地区的异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4级以上震例均发生在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出现后半年内,震中位于异常日加卸载响应比阈值等值线附近。分析推测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形成机理与低点位移异常类似,都是由地下感应电流在电流两侧的反相位感应磁场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青新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早在1991年,尹祥础和尹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震预报思路和方法——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并将其运用在测震学方面。宋治平等(1996)将其理论应用在地震活动性预测地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很多地震预报专家将其理论应用在中国的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和重力等参量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小平等于1996年首先提出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研究磁暴场的暴时扰日变化Ds响应比值P(Z)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效果。 在青藏高原这块强震多发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各学科各手段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3.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 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 年大同6 .1 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 ~12 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变化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已有研究大都分析地下水位、地倾斜单测项加卸载响应比变化规律.在对安徽省近30个台站地下水位、地倾斜、体应变多年观测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振幅因子响应率计算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以一定范围内发生的中等以上地震,作为主要震例,综合分析了前兆测项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资料分析和地震趋势预测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尹祥础提出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应用.这一方法在地震中期预测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近年开展的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可靠性.在研究震例时发现,很多大地震前的几个月至几年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该方法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地区做出过一些成功的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美国西部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及其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报新方法,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实际地震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研究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否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地震, 是否具有普适性, 选择了典型的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作为研究对象, 计算分析了美国西部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情况, 并对该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统计分析山西地磁台网1987—1998年模拟资料、2008年以来数字化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与其周围Ms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山西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异常判据阈值为3.0,得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短临指标。  相似文献   

8.
加卸载响应比20年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孕育过程是一个非线性、不可逆的过程,震源区介质的加载响应不同于卸载响应,这种加载响应与卸载响应的差别可以定量地刻画地震的孕育过程。基于这个物理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加卸载响应比,作为一类地震前兆,用来定量预测强震的发生。在本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发展历史,然后详细介绍了地震震例检验、数值计算、实验研究、地震预测精度、可信度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对加卸载响应比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几次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为例 ,讨论了天然地震序列下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影响 ,探讨了该方法在震后趋势估计和震前中短期预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以探索提高响应比方法预测地震的成功率 .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辽宁地区2008—20l5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辽宁地区M 4.0以上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磁异常定量指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5.0~8.1级的部分中强地震共30个震例,并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具有正变关系,即震级越高,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越长。根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同时,可以确定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过程中时问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加卸载响应比与震前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怀忠  程佳  万永革 《地震学报》2010,32(5):517-52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按照该方法,通常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高值.早先的研究发现,震前临界区域的选择对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我们发展了一种使用震前应力积累区域取代传统圆形区域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算法,提高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预测能力,其震前库仑应力场分布采用地震断层位错模型将同震滑移量反向滑移的方法计算.美国南加州近20年来发生的4次M6.5地震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MS8.0地震的研究事实表明,使用库仑应力算法得到的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前兆变化相对于圆形区域算法更为明显,且对目标地震的位置、震级预测更为明确.库仑应力算法的这一独特性质,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大小提供信息和约束.  相似文献   

13.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概念、震例检验及预报实践,并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加卸载响应比在伊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分别对2005年2月22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扎兰德Ms6.4地震和2006年3月31日伊朗西部洛雷斯坦省Ms6.1地震2个震例进行了时程曲线分析;并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伊朗地区进行了时空扫描。通过考察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域的演化过程,对该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辽宁地区2008—2010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邻区M_L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6.
将海南岛及其近海的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对该地区的中强以上的地震在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是该地区中期或者短期的前兆异常,为该地区中短期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云南普洱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的Y值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忠  宋治平 《地震研究》1996,19(4):352-356
本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了云南省普洱地区ML6.0级以上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这个地区近期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显示,普洱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Y值出现明显异常,近期的Y值显异常,表明该地区或在以其为中心方圆100-200公里的区域内在1995年或稍长时间内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张浪平  尹祥础  梁乃刚 《地震》2008,28(4):29-38
美国西部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带, 为了研究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对该地区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扫描, 考察了该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域的时空演化; 并用2001—2006年的扫描结果与次年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对比, 发现绝大部分的强震都发生在前一年的预测区域内。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化和该地区的最新扫描结果, 对未来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机理,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凤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部分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张北1998年6。2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结果显示大多数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张北地震前3到9月出现异常增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山西省2008年以来数字化地下水位固体潮观测数据,并选取大于2倍加卸载响应比值作为异常判定指标,将山西及周边地区发生的ML≥4.0地震的参数与井水位固体潮响应比异常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地区9口数字水位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变化与附近的地震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利用井水位固体潮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能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