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喀斯特与洞穴合作研究是中国与斯洛文尼亚两国1995 ̄1998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之一。通过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在这3年中的合作与交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旅游洞穴的管理、保护、客源与市场分析等几方面,对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云南省两者的洞穴旅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国云南省的洞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旅游洞穴资源,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而斯洛  相似文献   

2.
中国云南—斯洛文尼亚洞穴旅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与洞穴合作研究是中国与斯洛文尼亚两国1995~1998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之一.通过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在这3年中的合作与交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旅游洞穴的管理、保护、客源与市场分析等几方面,对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云南省两者的洞穴旅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国云南省的洞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旅游洞穴资源,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而斯洛文尼亚的洞穴旅游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和良好的旅游洞穴管理水平,已进入一个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但“空间替代竞争”现象同样存在于两国的洞穴旅游业中.对于正处于起步和发展中的云南洞穴旅游业,斯洛文尼亚在洞穴旅游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CO2浓度对洞穴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的CO2 通过影响土壤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控制洞穴滴水中的Ca2 +初始含量 ,同时它进入洞穴水体后溶解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洞穴景观的形成。研究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CO2 浓度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通过模拟分析认为 ,在一定范围内 ,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善有利于土壤中CO2 的增加和洞穴中碳酸钙沉积景观的发育 ,但是若超过一定的阈值 ,即土壤中的CO2 浓度过高 ,使喀斯特水中的CO2 不能在洞穴顶部碳酸盐岩体渗流过程中完全被消耗时 ,洞穴滴水的酸性会对碳酸钙产生溶蚀作用 ,易形成洞穴溶蚀景观。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斯洛文尼亚考察喀斯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地理学名词“Karst”一词的诞生地,斯洛文尼亚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最早开展喀斯特与洞穴研究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与洞穴实地考察,介绍了该国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和久负盛名的旅游洞穴的开发与管理经验,以及该国在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水平、机构组织。作者并认为,尽管从国土面积、人口来看,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相比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喀斯特分布面积所占国土面积的比例(44  相似文献   

6.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普定喀斯特发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锦标 《地理研究》1985,4(3):32-39
本文从喀斯特类型、不同地文期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洞穴形态及分类、喀斯特地貌等方面阐明高原峡谷喀斯特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京汤山葫芦洞是著名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发现地,洞穴碎屑堆积与演化研究是该地点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洞穴4个剖面碎屑堆积氧化物和植硅体化石记录,结合洞穴堆积物特征厘清了各剖面间地层对比关系;借助地质雷达等物探技术反演了洞穴东部埋藏堆积的空间结构和特征,进而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将洞穴碎屑堆积自下而上划分为7层,建立了洞穴碎屑堆积剖面与埋藏碎屑堆积间的对比框架。受气候环境演变、洞穴内部动力系统变化以及侵蚀基准面局部调整的影响,洞穴侵蚀堆积的发育可分为洞穴北侧堆积、东部堆积、南裂隙堆积、中部锥状体堆积和西部堆积5个阶段。洞穴演化过程时空上的显著迁移特征及洞穴宜居性差,暗示葫芦洞并非是早期直立人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10.
云南石林洞穴发育特征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林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南部,喀斯特极其发育,以发育了典型的石林地形面闻名退途,倍受国内外喀斯特学者的关注。研究区内喀斯特洞穴极为发育,洞穴在发育分布上受到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洞穴分布的相对集中性、洞穴发育对地层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等特征。洞穴发育规模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洞穴;洞穴多为现代地下洞河,埋藏浅且多天窗,并且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有强烈的方向性。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延伸方向明显受裂隙构造的控制,有强烈的方向性。通过对石林地区喀林斯特洞穴发育条件、洞穴发育规模、分布特征和洞穴发育的古地理环境特征的条件,论述了石林地区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1.
The formation of caves in a portion of Citrus County, Florida is controlled structurally by northwest-southeast-trending joints that formed in the Suwannee Limestone during the uplift of Ocala Arch in the Miocene Epoch. The caves developed in a zone where saline water from the Gulf of Mexico and fresh water from the Ocala Uplift mixed. Further uplift elevated the caves above the mixing zone. Following subsequent lowering of regional baselevel, erosion caused sections of cave passages to collapse and/or be filled with sediment. The caves are fossil segments of a formerly larger, interconnected cav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福建龙岩龙石空洞发育双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在早二叠世栖霞组大理岩化夹硅质层和含硅质结核的石灰岩中的龙石空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风景旅游洞穴。是一个干洞与地下河相结合的洞穴系统。由于栖霞组石灰岩与上覆的童子岩夹煤层砂页岩、文笔山砂页岩及下伏的泥盆纪石英砂砾岩呈断层接触,断层接触带形成了地表沟谷。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时导致栖霞灰岩变质。在地形上,夹煤层砂页岩不仅覆盖在栖霞灰岩上,而且出露部位比灰岩体高。出自煤系地层的水会顺坡或垂直流入灰岩体。出自煤系砂页岩的地下水pH值为3.78~4.73,SO4-2达到240mg/l。源自泥岩夹薄层砂岩和花岗岩地区的地表水,具有pH值6.85~7.25及低Ca2+、HCO3-值水也会流入灰岩体。直接出露灰岩体,雨水入渗土壤,溶解土壤CO2后再进入石灰岩。因此,龙石空洞系统是外源水与内源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碳酸水和硫酸水联合作用的新型洞穴双成因发育模式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喀斯特洞穴发育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地理研究》1986,5(4):36-46
本文从影响喀斯特洞穴发育区域分异的因素,探讨我国喀斯特洞穴发育的一些区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洞穴堆积物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喜马拉雅山北坡旧定日东山洞穴堆积物是较温湿的森林草原环境下的产物,新定日西侧遮普若山北坡洞穴堆积物则是在高寒草甸环境下形成的;拉萨西南曲水大佛后溶洞堆积物形成于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而拉萨西山洞穴堆积物却形成于较温湿的草原环境;唐古拉山南坡安多一带的洞穴堆积物则是在高寒的草甸环境下形成的。并以此研讨了西藏高原喀斯特的成因和时代。  相似文献   

16.
广东碳酸盐溶洞发育的控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碳酸盐溶洞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两市。基岩岩性、地貌位置、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是该地区溶洞发育的主要控制因子。广泛分布于华南岩溶山区、多级台地、山间盆地的晚古生代厚层碳酸盐岩是溶洞发育的物质基础 ;充沛的降水和活动频繁的地下水是溶洞发育的动力因子 ;褶皱核部、近翼部以及深大断裂的两侧是溶洞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天桂山典型溶洞景观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的喀斯特洞穴集中分布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中,多沿NW-SE、NE-SW和近S-N断裂发育.受第四纪间歇性构造抬升影响,溶洞具有成层分布特点.以溶洞景观类型为基础,将该区溶洞分为侵蚀型和堆积型两大类,分别以银河洞和珍珠洞为代表,前者多发育各种窝穴、流痕、边槽等侵蚀及坍塌景观,后者则发育各种化学堆积景观.研究溶洞景观成因类型及特征对于天桂山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