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虹螺山一带酸性花岗岩类副矿物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岩体含钼性的矿物学标志。 区内含钼岩体最典型的副矿物组合是黄铜矿-锆石-金红石(白钛石)-辉钼矿型或硫化矿物-辉钼矿-锆石-磷灰石型。这种组合类型以含磁铁矿极微,且赤铁矿量大于磁铁矿,钛矿物中出现大凰白钛石或金红石,辉钼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增多为其特征。含矿岩体副矿物明显具有多期性和多世代性。在形态上普遍成破碎颗粒状,特别是当锆石出现扁板晶、歪晶等形态时,对区内寻找钼矿具有标志意义。副矿物中钼浓度显著增高是岩体含钼性的微量元素标志,早期晶出的锆石等副矿物食钼较高,标示岩体有钼成矿的可能性,而辉钼矿的大量出现或其他金属硫化物含钼较高则可视为钼成矿的直接标志。含矿岩体和非含矿岩体中磁铁矿、磷灰石晶胞参数有规律性地变化,也是岩体含钼性的一种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Madeleine铜矿床紧邻魁北京McGerrigle花岗质杂岩体,黑云母角岩为容矿岩石。矿床由网脉状矿体组成,矿物组合由内向外具带状分布:斑铜矿-黄铜矿-黄铜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成矿作用发生于接触变质作用的高峰之前,并伴有生黑云母脉和钙硅酸盐脉以及有关的蚀变矿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盆山构造格局和物源体系,分析了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剖面碎屑岩中重矿物的含量和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石炭系红石山-黑鹰山坳陷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红柳大泉坳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锡林浩特坳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珠斯棱凹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二叠系红石山-黑鹰山坳陷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红柳大泉坳陷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锡林浩特坳陷为锆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珠斯棱凹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巴丹吉林盆地存在阿拉善-狼山古陆和马鬃山-切刀古隆起2个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4.
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副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陈光远  孙岱生 《现代地质》1996,10(2):175-186
根据胶东昆嵛山二长花岗岩主要的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锆石及自然金等)及相应的含量,结合有关矿物的形态、成分,特别是326粒锆石群形态学的研究,对岩石成因与金矿化的关系等,提出了矿物学标志。确定昆嵛山岩体为岩浆成因,岩浆物质来源为胶东群部分重熔,物质组成以壳源为主,为Ⅰ型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确定岩体结晶温度跨度大,因而富含水分,岩体富含S及其他挥发分,富含碱质,早期矿物结晶处于较氧化碱性环境,以上条件对形成金矿有利。对胶东三大主要含金岩体,即昆嵛山、郭家岭及玲珑岩体副矿物特点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充分利用南乌拉尔铜矿中的多种元素,弄清金的分布规律是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本文以盖依铜矿、南盖依铜矿、塞巴依铜矿、莫洛焦日铜矿等矿区为例,阐述这类矿床中金的一些分布特征.彼得洛夫斯基和普舍尼契尼曾通过他们的研究工作,划分出三个共生矿物组合,即:(1)早期的,为杂有细粒黄铜矿矿物的黄铁矿矿石和杂有细粒黝铜矿、闪锌矿、重结晶的粗粒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黄铜矿矿石;(2)晚期的,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黝铜矿的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黄铁矿-斑铜矿矿石;(3)末期的,为石英、碳酸盐、重晶石、纯闪锌矿、  相似文献   

6.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的特殊性,还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热液蚀变矿物。泥堡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其中黄铁矿可以分为6种类型:草莓状黄铁矿(Py0)为沉积成因,环带状黄铁矿核部的暗色麻点状黄铁矿(PyⅠ)为被热液改造的沉积成因,二者均以低w(As)为特点;环带状黄铁矿的内环(PyⅡ)为热液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中间环带(PyⅢ)或者外环(PyⅣ)是热液活动高峰时期形成的含砷黄铁矿,具有典型的高As低S、Fe特点,是主要的含金部位。成矿晚阶段形成的黄铁矿(PyⅤ)与辉锑矿、闪锌矿共生。成矿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交代作用下,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岩中的Ti、P、Cu等元素析出,在矿体中形成较多的锐钛矿、磷灰石、黄铜矿、黝铜矿等特征蚀变矿物。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在低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Ti O2矿物是锐钛矿而不是金红石,因此前人获得的金红石年龄能否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值得商榷。相反,磷灰石、绢云母是主成矿阶段形成的新生热液矿物,其原位测年数据可大致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因此二者是较为合适的测年对象。成矿晚阶段出现重晶石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环境更为氧化,同时由于同位素分馏,导致了与硫酸盐共生的硫化物如辉锑矿、雌黄和雄黄的δ34S值相比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更低。热液蚀变矿物学是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卡林型金矿研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胶东磁山花冈岩的特征及其成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胶东地区,岩浆岩是金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矿物组合和岩石化学等方面将烟台磁山花岗岩与胶东玲珑岩体、郭家岭岩体、昆嵛山岩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磁山岩体主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副矿物有石榴子石、磷灰石、锆石、磁铁矿、褐帘石等。磁山岩体σ值在、.80-2.52之间(平均2.06),SI值在2.81-5.86之间(平均4.78),DI值在78.95-85.51之间(平均82),氧化率平均为0.47,是成矿的有利岩体。文章指出,南张家金矿是潜在的大-中型金矿,因此应对其做进一步的勘探。  相似文献   

8.
王磊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575-595
新疆哈图金矿床存在2种成因的黄铁矿,沉积成因的草莓状或细粒黄铁矿与热液成因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富Ni贫As,被热液矿物充填或交代。热液成因的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具多阶段演化特征:早期黄铁矿(Py1)呈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结构,被后期黄铁矿增生,As含量范围明显间断,早期黄铁矿(Py1)是草莓体在热液叠加下重结晶的产物。Py2以Py1为核继续生长,致密均一的晶体内部存在长柱状毒砂、蠕虫状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自然金包体,晶间和裂隙中充填黄铜矿、黝铜矿、闪锌矿和自然金。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与大量毒砂共生呈脉状(Py3a)或浸染状(Py3b),晶间可见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车轮矿和自然金。热液黄铁矿的Ni、S含量较低,而As含量较高。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As逐渐替代黄铁矿中的S。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可将哈图金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划分为草莓状黄铁矿阶段、石英-钠长石阶段(Ⅰ)、白云母-磷灰石阶段(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Ⅲ)、毒砂-黄铁矿阶段(Ⅳ)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Ⅴ),成矿期白云母(Ms2和Ms3)和磷灰石(Ap2)富FeO、MgO、MnO。与草莓状黄铁矿伴生的泥质和石墨,显著改变了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诱发金沉淀形成金矿化。  相似文献   

9.
<正>1矿石类型嘎拉勒铜金矿床的矿石类型按其氧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原生矿石,工业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和自然元素矿物为主。根据矿物组合类型主要可分为自然金-黄铜矿矿石、磁铁矿矿石、黄铜矿-黄铁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等4类。其中主要的铜矿物工业类型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主要的铁矿物工业类型有磁铁矿、赤铁矿;主要的金矿物工  相似文献   

10.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矿化为铜-金组合。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矿物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很少,矿区内还发育丰富的石膏脉,说明母岩浆是高氧化性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高温阶段气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普遍共存,中高温阶段液相和气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沸腾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00°C)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Cu、Au、S元素的岩浆流体。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系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增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金川岩浆铜镍(铂)硫化物矿床是我国最主要的铂族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宝库。金川矿床中铂族金属的富集过程和富集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通过详细的矿物学及矿床学研究,厘定了金川矿床成矿阶段。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硫化物矿浆结晶阶段、挥发分流体作用阶段及热液改造阶段。其中硫化物矿浆结晶阶段的主要矿物组合为镍黄铁矿(Pn- a)- 磁黄铁矿(Po- a)- 黄铜矿(Ccp- a);挥发分流体作用阶段的主要矿物组合为镍黄铁矿(Pn- b)- 磁黄铁矿(Po- b)- 黄铜矿(Ccp- b)- 黄铁矿(Py- Ⅰ)- 磁铁矿(Mag- Ⅰ)- 菱铁矿- 叶蛇纹石- 磷灰石- 铬铁矿- 白云石- 方解石(Cal- Ⅰ)- 金云母。热液改造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透闪石- 绿泥石- 蛇纹石- 方解石(Cal- Ⅱ)- 磁铁矿(Mag- Ⅱ)。高倍电子探针镜下发现,金川矿床铂族矿物与磁铁矿(Mag- Ⅰ)、黄铁矿(Py- Ⅰ)、铬铁矿、磷灰石、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及菱铁矿等共生。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元素(PGM)矿物主要包括硫砷铱矿(IrAsS)、钯的铋化物、碲化物和硒化物、钯的金属互化物(PdAu2)、砷铂矿(PtAs2)、铂单质以及铂的金属合金(Pt- Fe)。其中大量的PGM分布于镍黄铁矿的裂隙中,或产于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蛇纹石裂隙中。与磁铁矿、菱铁矿、铬铁矿、黄铜矿、磷灰石以及叶蛇纹石等矿物共生,指示PGE富集与氧化性流体加入密切相关。金川矿石镍黄铁矿(Pn- b)、磁黄铁矿(Po- b)、黄铜矿(Ccp- b)、黄铁矿(Py- Ⅰ)、磁铁矿(Mag- Ⅰ)以及菱铁矿中高Co含量,表明流体在Co的超常富集过程中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金川矿石中大量碳酸盐矿物、叶蛇纹石、金云母、磁铁矿、黄铁矿、铬铁矿以及富Cl磷灰石的出现;S、Mg元素呈网脉状分布于蚀变橄榄石和硫化物中,推测流体组分可能是一种富C富Cl的富含挥发分的高氧逸度流体。金川铬铁矿、磁铁矿(Ⅰ)、菱铁矿等矿物中高Ti、高Nb含量和高Nb/Ta比值,暗示此流体可能是一种高温的超临界流体。以上特征综合表明该特征流体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元素等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起到了关键控制作用。当挥发分流体与残余硫化物矿浆相互作用及改造先存硫化物及橄榄石时,不仅会促使Os、Ir、Ru、Rh、Pt、Pd进一步活化、富集,还会导致流体中PGE强烈富集,使得流体中的Pd、Se、Te、Bi、Pt含量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大量的PGM。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岩浆演化晚期可能存在一种高氧逸度的富Cl富C的深源流体注入岩浆房,该深源挥发分流体对PGE及Co的迁移和超常富集起到了关键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镍产于河北省燕山南段某地的花岗岩中。该岩体为燕山早期形成的小岩株,侵位于某背斜西端轴部前震旦系片麻岩中。岩休化学成分属铝过饱和偏碱性,含有铌、钽、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化。岩体可划分为两期,第一期岩性为红色细粒花岗岩,第二期为白色细粒至似斑状花岗岩。在这两期花岗岩的人工重砂中均发现有自然镍,与自然镍伴生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铌铁矿、钛铁金红石、细品石、独居石、锆石、黄玉、萤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二十余种。  相似文献   

13.
安徽铜陵老鸦岭层状铜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铜陵老鸦岭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层状矿床,以远离侵入岩体和赋存于二叠系钙质-硅质岩中为特征,其矿石矿物组合简单,近矿围岩蚀变较弱,为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且分带性不明显。按照矿物形成的时间序列,矿床矿物可分为四个共生组合:(1)磁黄铁矿+黄铁矿组合;(2)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组合;(3)石英+黄铜矿组合;(4)方解石+黄铜矿组合。矿物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气液比从早到晚逐渐减小直至成为单一的液相。均一法测温表明,组合1的均一温度为290~320℃,组合2为240~265℃,组合3为180~220℃,和组合4为110~116℃。矿物包裹体液相成分属于NaCl-H_2O体系,并含有F~-和,盐度小于10wt%。根据热力学计算,圈定了矿物共生组合的物理化学场,从组合1到4,成矿热液的fo_2、fs_2及∑S浓度依次降低,pH值变化不大,但还原性降低,氧化性增强。矿床硫同位素组成δ~34S_∑S为:组合1是+0.5%。,组合2为1‰~3‰,组合3大于+5‰和组合4大于+6‰。这证实成矿热液中硫来源于岩浆,并随着时间的演化有地层硫的加入。氧和氢同位素研究说明参与成矿作用的热液除岩浆源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大气水或地下水的加入。矿石普通铅同位素为异常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海南、江西、湖北、河南、新疆、浙江、山东、辽宁等27个省185个典型金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重砂矿物对金矿具有良好的响应,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铅矿、辰砂等对寻找金矿具有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斑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重晶石+闪锌矿+白铅矿+金红石,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毒砂+雄(雌)黄,而造山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标型指示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辰砂。不同区域的金矿床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也各有差异,闪锌矿为南方各省金矿床的特征矿物,辰砂和白钨矿为北方地区金矿床的特征矿物,重晶石和白铅矿为西部地区金矿的特征矿物。综合研究认为,自然重砂具有直接找矿和指导找矿的作用,按照特定成因类型和区域金矿床所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建立矿床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CCSD主孔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他矿物一起被石榴石、绿辉石等主要变质矿物包裹,也可以包裹其他矿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CCSD所揭示的超高压榴辉岩的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绿辉石、富铪锆石、高铝榍石、韭闪石和红闪石、斜黝帘石等矿物包裹体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至峰期变质阶段;随着超高压变质带快速折返,榴辉岩经受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包括金红石、绿辉石在内的多种矿物都经受了退变质作用,与金红石共生的钛铁矿完全或者部分退变成含铁金红石和钛铁晶石。在退变的金红石中,还发现了透辉石+斜长石后成合晶、低铝榍石、镁绿闪石等退变质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4500米的岩心主要由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以及少量的超基性岩所组成。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围岩普遍经历了强烈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峰期超高压变质的矿物组合已完全被后期退变质过程中角闪岩相矿物组合所替代。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测试,发现主孔224件岩心中有121件(包括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样品的锆石中普遍隐藏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矿物包体,且不同岩石类型锆石中所保存的超高压矿物包体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含多硅白云母)金红石石英榴辉岩锆石中保存的典型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石榴石、柯石英 石榴石 绿辉石 金红石和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 磷灰石。黑云绿帘斜长角闪岩锆石中保存的超高压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石榴石 绿辉石、柯石英 石榴石 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 绿辉石 金红石,与榴辉岩所保存的超高压矿物组合十分相似,表明该类斜长角闪岩是由超高压榴辉岩在构造折返过程中退变质而成。在副片麻岩类岩石,如石榴绿帘黑云二长片麻岩锆石中,代表性的超高压包体矿物组合为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 石榴石等;而在石榴黑云角闪钠长片麻岩锆石中,则保存柯石英 硬玉 石榴石 磷灰石、柯石英 硬玉 多硅白云母 磷灰石和柯石英 石榴石 磷灰石等超高压矿物包体。在正片麻岩锆石中,标志性的超高压矿物包体为柯石英、柯石英 多硅白云母、柯石英 蓝晶石 磷灰石和柯石英 蓝晶石 榍石等。此外,在南苏鲁东海至临沭一带的地表露头以及一系列卫星孔岩心的锆石中,也普遍发现以柯石英为代表的标志性超高压矿物包体,表明在南苏鲁地区由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原岩所组成的巨量陆壳物质(方圆>5000km2,厚度超过4.5km)曾整体发生深俯冲,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项研究对于重塑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俯冲-折返的动力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南川-武隆铝土矿属于渝南-黔北铝土矿成矿带,为喀斯特型铝土矿床。经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面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该矿床矿物学的研究,发现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绿泥石,次要矿物为伊利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鲕绿泥石、菱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黄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磷灰石、石英、锆石、方解石、长石及稀土矿物等。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表明形成铝土矿的沉积/成岩环境为接近于潜流的环境。矿石结构和锆石形态指示成矿物质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组成铝土矿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TFeO、SiO2和TiO2,铝土矿化过程中REE、Zr、Hf、Nb、Ta、Th、Sc、Li和Ga发生富集。形成铝土矿的母岩物质主要来自下伏页岩的风化作用,灰岩和酸性火山岩对铝土矿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结合稳定同位素资料,认为铝土矿的形成可能与生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哈密尾亚地区花岗岩类副矿物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幔混合源型、壳源高铝型、深源碱性型等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在演化过程中,其副矿物组合特征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磁铁矿与钛铁矿,锆石与磷灰石之间的含量及比值,以及花岗岩形成演化到中-晚期时,褐帘石、萤石、独居石、石榴石等的出现及其含量多少,在副矿物组合图上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形态。尤其锆石晶体形态(在皮藩“pupin”群型图上)的分布位置,与花岗岩成因类型密切相关。锆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可直接反映花岗岩时代的新老。而锆石晶体的长短轴之比、包裹体特征和磷灰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包裹体特征等,在不同代,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中都有区别,均具有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探讨了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机制,指出这些矿物生长时生长面附近出现的氧化还原电位局部降低和(或)(AsS)3-,S2-等组分的局部负异常会导致金的络合物变得不稳定和易于分解,从而引起次显微金在这些矿物中富集。由此笔者解释了次显微金龙富集于小颗粒的毒砂、黄铁矿中及特别富集于这些矿物边缘的原因。同时笔者认为普遍呈小圆球形态出现于载金矿物中的金颗粒可能是金胶体沉聚下来形成的。文中还对黄铁矿含Au量与含As量之间具正相关关系以及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含Au量在不同矿床中互有高低的原因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些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镍、铜共生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是镍矿也是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是这类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它们的某些矿物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元素Co/Ni比值,与其他铜矿类型明显不同,这三种矿物组成不同于任何其他铜矿类型的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形成特殊的海绵损铁状、球滴状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