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演化系列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我国所产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演化系列的四种不同类型的矿物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各类矿物的吸收特征,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脱水过程在红外光谱上的反映。 实验使用KBr压片法制备样品,在Perkin-Elmer 577型红外分光光度计记录红外光谱图。文中所用样品有江苏苏州与河北宣化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广东清远清草岭与湖南谭家山的耐火粘土石,福建德化与湖南四青水库的多水高岭石以及四川叙永大树区与山西阳泉的水合多水高岭石。  相似文献   

2.
夏  张宁克 《地质科学》1986,(4):365-370
珍珠石(许冀泉、方邺森,1982)曾称为珍珠陶土,它是高岭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与地开石、高岭石、7Å多水高岭石和10Å多水高岭石同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在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珍珠石是一种罕见的矿物。目前,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珍珠石的详细矿物学数据。本文中研究的样品,通过各种方法测出的数据,初步认为它们与标准珍珠石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可知,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所制得的变高岭石比b轴无序的高岭石所制得的变高岭石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而通过加入改性剂改性,增大了高岭石的层间距离,可提高其制得的变高岭石的火山灰活性。  相似文献   

4.
有机化合物在高岭石结构中的夹层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远  陈开惠 《地质科学》1992,(4):356-362
详细研究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在高岭石层间的夹层作用及其稳定性。极性化合物水合联胺与高岭石的夹层作用,其最大层间膨胀值可达11.33Å,且较稳定。红外吸收光谱表明,极性有机物对层间的OH基有扰动作用。脂肪酸盐和丙烯酰胺可分别通过水合联胺及甲酰胺做夹带剂与高岭石进行夹层作用,作用结果,其层间距可分别从7Å扩大到11Å及11.05Å,前者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后者在加热时是稳定的,但温度超过300℃,d001值又恢复到7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南方许多风化型高岭土矿床研究查明,在表生条件下形成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矿物的基本因素是决定于风化母岩的岩性和水介质的物化性质。水介质的物化性质又明显地受到风化母岩的岩性类型和结构构造、动力裂隙的发育程度、围岩的稳定性和透水性、气候、地形地貌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性制约。  相似文献   

6.
采用SEM、XRF、XRD和IR研究了大同、平朔和淮北煤系高岭石的结构、粒度及其特性,探讨了粒度大小对高岭石插层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粒度中等且结晶有序的平朔煤系高岭石插层率最高,其次为晶体粗大但结晶有序的大同高岭石,粒度最小且结晶无序的淮北高岭石插层率最低。研究认为高岭石原始晶粒粒度对高岭石插层作用有重要影响,中等粒度最有利于高岭石插层作用的进行,粒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高岭石插层作用的进行,其原因是由于不同粒度的高岭石插层作用过程中导致的差异弹性变形引起的。结晶有序度对高岭石插层作用也有重要影响,结构无序不利于插层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朱如凯 《矿物学报》1996,16(3):245-252
本文主要根据XRD分析和IR光谱分析的有关参数,对山西境内产部晚古生代煤系夹矸高岭岩的矿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高岭石矿物结晶度与其显微结构有关,隐晶质高岭岩比碎屑团粒状和蠕虫状高岭岩结晶指数高。高岭石的无序度主要反映于(a,b)面上的随机层错,同时与样品中低缺陷相的比率有关。动荡的水介质环境可能导致其无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地区高岭石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红外光谱实验结合氢氟酸化学处理方法深入研究景德镇地区高岭石结构特征。通过解析红外光谱图确定该区高岭石为无序高岭石范畴,其结构中含有似地开石结构BCBCBC的八面体空位取代。通过对比氢氟酸处理前后的红外图谱,分析出该地区高岭土不含有地开石和珍珠石这两种多型。实验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对高岭土中存在的次要矿物伊利石不灵敏,而利用氢氟酸处理可以有效地鉴别,因而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光谱鉴定高岭石-伊利石混合物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中地开石-高岭石混层矿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芸菁 《沉积学报》1984,2(2):91-97
1979年夏,笔者在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附近的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一种晶体巨大的高岭石族矿物,最大的晶粒沿C轴长度可达2厘米,(001)面的直径可达0.5毫米。由于晶粒巨大,易于挑选,引起了我们对其单矿物进行研究的兴趣。用多种手段对该矿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发现它既有高岭石的特征,又兼有地开石的特征,但它既不是简单的高岭石,又不是简单的地开石,而是一种地开石-高岭石的混层矿物。  相似文献   

10.
高岭石([Al4(Si4O10)(OH)8])和伊利石(K0.75(Al1.75R0.252+)[Si3.5Al0.5O10](OH)2)是自然界常见的、具有结构代表性的两种层状硅酸盐矿物。高岭石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按1∶1方式组成的结构单元层沿c轴方向排列而成,其片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1981,(4):368-375
苏州高岭土矿床可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1,2],即风化型1)和热液蚀变型。高岭土集中分布在阳山东、西、北三个矿区。本文仅就阳西风化型高岭土中产出的不同种类高岭土矿物的形成及其互相演变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石炭纪含煤地层在山西省不仅含有重要价值的煤炭资源,而且也含有极为丰富的粘土。过去生产部门和科研机构曾从不同角度对含煤地层中的粘土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数篇文章。笔者在参加研究华北地台沉积建造过程中,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和灵石县城郊剖面进行了野外观察并系统地采集了标本。所有标本都进行了粘土提纯,去除碳酸盐、有机质,并分别作了差热、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本文试图从粘土矿物类型,纵向分布以及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苏州高岭土矿主要由高岭石、7埃洛石、10埃洛石及少量绢云母、蒙脱石、明矾石、三水铝石组成。高岭土矿物形成后因外界地化条件改变发生了以下转变:(1)埃洛石脱水向高岭石转化;(2)次生淋滤埃洛石形成;(3)埃洛石和三水铝石之间的互相转化;(4)Ca型蒙脱石形成;(5)高岭土的磷酸盐化作用;(6)次生淋滤明矾石的形成。矿物生成的先后顺序和共生关系可将矿物形成分为主要成矿期和成矿期后演化两个阶段。矿物的后期演化使优质高岭土进一步富集,改造,形成量大质优的高岭土矿。同时,非高岭土矿物的生成又使部分矿石质量变差,降低了矿石的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夏  陈开惠  姬素荣 《地质科学》1979,14(4):322-329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岭村是世界闻名的高岭土产地,高岭石矿物的定名即渊源于此。搞清该区高岭土的成因和矿物组成,对我国粘土矿物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1978年我们对高岭村地区的高岭土矿物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报导出来供有关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赣南6个地区风化淋滤型稀土矿中全风化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粘土矿物对该类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分异的影响奠定了基础。X射线衍射自然定向片、甲酰胺片、饱和乙二醇片和加热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区粘土矿物以片状高岭石和针管状7埃洛石为主,其中坳背塘、长坑屋、上堡、杨村样品主体为高岭石,足洞样品中发育大量埃洛石,而石排样品中高岭石与埃洛石比例相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大量富集,其稀土元素配分不仅受到原岩的影响,而且受到粘土矿物本身性质的影响。Ce元素在足洞和石排样品的粘土矿物中表现出正异常,而在其他样品粘土矿物中表现为负异常,可能与其中发育的埃洛石密切相关。Ce元素可能以方铈矿胶膜的形式包裹在针状埃洛石中,和/或以离子形式被选择性吸附于埃洛石表面。  相似文献   

16.
福建郭山高岭土矿床中高岭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电子显微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福建郭山高岭土矿床中的高岭矿物(高岭石和埃洛石)的矿物学性质、分布及矿物形成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高岭石和埃洛石相对含量的多少,花岗岩风化剖面全风化带划分的4个矿物段可以反映这两种矿物的分布特点。埃洛石为具有管状和多面体球状的7?型以及10?—7?、7?-高岭石过渡型。高岭石晶体形态和结晶有序度在风化剖面垂直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与高岭石的形成经历了初始结晶——强烈高岭土化——风化作用后期的阶段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叙永式埃洛石矿中矿物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国平 《矿物学报》1990,10(1):46-51,T004
川、黔、滇交界处的埃洛石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上二叠乐平统龙潭页岩和下二叠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卡斯特侵蚀面间。成矿母岩为上二叠乐平统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母岩在风化淋滤期间经历以下变化:(1)黄铁矿氧化成针铁矿;(2)高岭石从有序向无序转化,最终转变成埃洛石;(3)锐钛矿作为稳定相残留富集于剖面上部。形成的矿物组合以10埃洛石为主,包括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三水铝石、三羟铝石、石膏、水铝英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18.
高玲  闫峻  李全忠  谢建成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3-2022062013
皖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普遍富集,局部已成为矿床,其中,郎溪县姚村岩体风化壳富集程度较高。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表明,姚村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9±1.4 Ma,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风化壳可细分为残坡积层(A)、强半风化层(C1)、过渡层(C2)、弱风化层(C3)和基岩(D)五层。稀土总量在纵向剖面上呈“波浪式”分布,各层稀土分布型式表现出对原岩的继承性。风化壳稀土配分型式与基岩一致, 富集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5.6),但总含量明显更高。基岩∑REE为338×10-6,半风化层∑REE最高达642×10-6,富集约两倍。风化壳物质由风化残余主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黏土矿物(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三水铝石等)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等)等组成。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最高,指示风化壳发育不成熟。REE与埃洛石含量明显正相关,与其他黏土矿物关系不明显。(含)稀土矿物(尤其是榍石)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贡献量超过百分之五十,其次为斜长石,是风化壳中REE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