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國關於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向以綏遠察哈爾及北方黃河流域為特著。南方各省,比較落後。但此等情形,不能遽斷南方各地之毫無希望有此等發見。最近廣西山洞動物群之採獲,與在湖北洋溪東湖系中鈍脚獸的尋得,都是顯明的告訴我們,只要我  相似文献   

2.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40,5(Z1):29-36
自抗戰軍興以來,瞬將三載,其間我朝野入士莫不努力於建國抗戰工作,因而各方之研究,咸以力求實用爲最高鵠的。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在間接上固不能否認其與實用問題之連鎖性,然究爲純粹研究學門,在理當置之後陳,實屬毫無疑問。  相似文献   

3.
俞建章  郭鸿俊 《地质学报》1951,(Z1):63-78,113,115
在中奧纪,中國北部舆南部各有標準的頭足類動物,在華北的叫做珠角石,性質與北美相近,在華南的叫做直角石,頗近歐洲種類,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說。李四光教授首稱華北舆華南在同時各有特殊的頭足類動物而不相混合,是因為在懷遠運動後,有東西向的陸地穹起,横阻在中國中部,即今秦嶺及其東延之淮陽山脈。李氏並謂該山脈遺有缺口,所以華北珠角石得有流向華南的機會。近由珠角石之先後發現於華南,知其分佈地點漸多,且直角石亦復散見於華北各地,這些事實,都是證明李氏所謂南北兩式標準頭足動物交流之說,是最正確的。翻閱本國地形图,伏牛桐柏兩山間約當襄陽南陽一帶,地勢忽趨低窪,這大概就是李氏所稱横亘中國中部山脈的缺口,南北兩式頭足動物互相交流的孔道。珠角石的名稱,在現時已覺過於籠統。賽瑪爾和施樂克謂真正珠角石的壁襟較長,算珠式體管亦較扁平。至於壁襟最短而算珠式體管發育較差者,已另名之為阿摩角石。近得賈汪林子馬家溝灰岩上部所產珠角石標本,舆葛利普氏算盤形珠角石相比,並無不同的地方,細窥之,方知其壁襟特短,應歸入阿摩角石一屬中。由此想到葛氏華北奧陶纪化石—书所載珠角石各種,似須重新研究,以謀訂正。 華南標準頭足類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稱為寶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銷国外,作陳列品。清水三郎与小幡忠宏二氏更創立新屬名震旦角石,選俞建章著中国中部頭足類化石书中第六版第二图(原名中国直角石)為該新屬的基形標 本。據稱這新屬的特點,在壁襟甚長,和殻外飾有横紋。現因二氐所述有舆事实不盡相符的地方,特改訂之。本文附有腹足類化石環螺等類的描寫,詳英文稿中。  相似文献   

4.
聶宗笙 《地质论评》1957,17(3):352-358
一.中朝陸台分異活化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徵,相對於西部地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般稱之為中國陸台。眾所周知,呂梁運動後,中國陸台已經形成,但在其後的地質發展歷史中,在後期,某些地區繼承地殼的活動性,又重新活躍化。明顯的表現出活躍化的地區,在  相似文献   

5.
章鴻釗 《地质论评》1936,1(3):245-254
近余檢討中國地質故實,發見所謂震旦運動自後侏羅紀至後始新統,每於同一之法则下反復進行,其顯而易見者爲期有五,前已綜述而詳論之矣。(1)顧未将丁文江先生於雲南所見後三叠紀之地殼運動(2)歸併討論者,非忘之也,蓋丁先生所假定爲燕山運動首幕者,僅從緬甸印度支那等處借鑒而得,正待他日有以  相似文献   

6.
自翁文灏先生唱燕山運動之說,一時言中國地質構造者莫不宗之。顧以其時調查未遍,立論往往有所出入。卽翁先生亦復前後稍異其辭,始謂燕山運動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前,繼乃分爲甲乙二期,而以其間爲火山活動期。甲期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謂之緒動。乙期在下白堊紀火山岩系之後,以盛大褶曲及逆掩斷層  相似文献   

7.
自民國十三年孫雲鑄教授發表「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之後,國人從事於古生物學的逐漸增多,研究結果多在「中國古生物誌」中發表。該叢書已出版的著作已達九十餘巨冊,洋文八千  相似文献   

8.
黃汲清 《地质论评》1938,3(6):555-578
第一章四川油田總論 (一) 中國境內是否有發見大規模油田之希望世界上最重要之油田,大多數均與所謂大內斜構造有关,並且多半舆阿爾布士造山運動有關。例如羅馬尼亞油田,巴古油田,米索波大米亞油田,波斯油田,緬甸油田,荷屬束印度  相似文献   

9.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10.
張咸恭  吳淑华 《地质论评》1957,17(3):380-380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本年二月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决議,經常務理事會討論,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並推動地質學術活動的工作。學術委員會由王鸿禎、程裕洪、孫雲鑄、宋叔和、金耀華、李春昱、岳希新、張文佑、任績、谷德振、翁文波、邊兆祥、關士聰、彭淇瑞等十四人組成。最近學術委員會進行了座談,初步討論了學術活動的計劃,並將學術委員劃分為四個小  相似文献   

11.
地質界消息     
中國地質學會發起丁氏紀念基金,因各方慷慨樂助,自動捐輸,不數月已達四萬二千餘元,而繼起參加者,尚大有人在,具見諸君子對於提倡地質學術之熱忱,本會同人,毋任感荷。茲先  相似文献   

12.
周茂成 《地质论评》1957,17(3):347-351
在南京山地李四光首先指出前樂平統的不整合,命名為東吳運動。其後在中國東南部湘、贛、閩、粤諸省也均有報導,但由於對鳴山層層位意見不一,因此對東吳運動時代了解也有差別。高平、徐克勤認為江西西部鳴山層層位在茅口灰岩和樂平煤系乏  相似文献   

13.
柴達木盆地随着新中國的成立而得到新生,隨着祖國社会主義建設事業發展而將有無限的繁榮。在國民党反動統治時代,由於國民党挑撥離間我國民族之間的感情,以便实現其“分而治之”的反動統治政策,在哈薩克人、蒙古人和維吾爾人之間製造摩擦,使他們不和睦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初,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在南京南郊方山一带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该山南坡冲溝的洞玄觀礫石層的上部發现了一塊牙齿化石,共六颗、長十一公分。經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系新生代新第三紀初期的安希馬(anchitherium)化石。这个化石在中國的南部还是第一次發现,它对于争論多年的洞玄觀礫石層和雨花台礫石層的層位問题,方山玄武岩噴發的时  相似文献   

15.
吳淑華 《地质论评》1957,17(2):272-273
中國古生物学会第八屆学術年会繼科学院第四紀学術論文会後于二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科学院地質研究所召開。大会共出席会員及非会員共二百餘人。開幕時,因楊鍾健理事長病假由王鸿楨秘書長致開幕詞,繼為中國科学院古生物学訪苏代表团的報告,并傳達了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羅近道爾夫教授的“關于楊鍾健教授、中國古生物学会的活動”的發言和蓋格爾教授对中國古生物学家的四點希望,請会  相似文献   

16.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7,2(6):585-598
中國地質學會近訉 (一)通信處移湘中國地質學會會址,原在南京峨嵋路二十一號,珠江路九四二號設通信處,北平分會在北平兵馬司九號設通信處。自抗戰發動以來,因事實上關係,均暫借湖南長沙湖南地質調查所內設通信處。關于英文會誌及地質論評出版事宜,亦均在湘辦  相似文献   

17.
贵州大方猫场黄铁矿累托石粘土矿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_2l)煤系地层底部,下二叠统茅口组(P_1m)灰岩侵蚀面上,矿层与地层产状一致,属沉积型。矿层平均厚度为2m左右,累托石粘土矿平均含量为54.83%,黄铁矿平均含量为26.73%。累托石粘土矿物经X衍射、红外光谱、差热、扫描电镜及化学分析等测试研究,揭示了该矿物属含水的硅铝酸盐,为二八面体型白云母(含伊利石)层与钙质蒙脱石层的不规则间层矿物,结晶度差,一般呈隐晶质或胶体状。累托石粘土矿物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能。本区累托石经部分物化性能测试,其吸兰量均为48.39mmol/100g、pH值均为4.33、胶质价为63.08ml/15g,造浆率低于10m~3/t,阳离子交换量32.13mmol/100g、耐火度为1650℃。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年來,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了许多从各机关的野外隊寄來鑑定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發现是華南始新統地層中所産的化石。  相似文献   

19.
中國猿人     
裴文中  布勒 《地质论评》1937,2(3):233-246
對中國猿人之研究,法國之布勒教授(M.Boule)及其門生吳複說(R.Vaufrey),自始至今,屢次表示另一种意見,簡約如下:(一)中國猿人即爪哇猿人;(二)周口店之石器及骨器係另一種人(近吳複說更定名爲Homo sp.)所製作及使用,並非中國猿人。此種意見之價值如何,自有一般世界之學者加以批評;惟吾人負此項研究之責者,為参考起見,此項意  相似文献   

20.
中國鎢鑛成因及分類之我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勤  丁毅 《地质论评》1938,3(3):305-326
地質論評第二卷第五期載有張君兆瑾之‘中國鎢鑛之成因及分類’,又第三卷第一期載有胡君伯素之‘中國鎢鑛分類之我見’,關於成因分類等之研究,該二文中,實多閘发,足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