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的干旱背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黄河下游连年断流 ,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文中根据全国 1 60个基本气象测站近47a的月降水量资料 ,应用旋转主分量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比较了全国各区域降水量异常及其累积程度 ,还与历史上著名的大旱灾荒和黄河下游断流事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近 2 0 a来 ,黄河流域尤其黄河下游山东省及其附近地区 ,遭遇到数百年一遇的气候上连续干旱阶段 ,近 1 0 a来累计少降的雨水总量 ,相当于黄河 4 a的径流量。黄河下游近 2 0 a里集中发生了 1 5 a明显的干旱年份 ,其中 5 a大旱 ,1 0 a干旱。其干旱的累积程度不仅是全国最严重的地区 ,而且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崇贞大旱”(1 640年 )和 1 372年的大旱及黄河下游断流事件  相似文献   

2.
清咸丰六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旱灾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旱的发生情况,认为此次大旱持续时间长,属夏秋连旱;旱情严重,波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地区,太湖流域北部、南部,江北淮南地区最严重,太湖东部的苏州、松江二府、太仓直隶州的灾情略轻,江北东部的通州直隶州灾情也较轻,最东边的海门直隶厅甚至没有找到大灾的明确记载。大旱之后继发了大蝗灾。在此基础上,对引发此次严重干旱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但脊线位置偏北,造成了季风雨带偏北,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时间处在副高控制下,从5月底至8月底没有出现连续性降水,造成了罕见的大旱;而春季降水不足,又加剧了灾情。  相似文献   

3.
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灾情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景;该年是近百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弱最偏东的一年,这是形成大旱的主要原因;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偏少和台风位置偏东、偏南,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引言干旱是定西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发生,大旱平均4年发生一次。分析表明,在ENSO主要影响年定西地区几乎都发生大旱,并且强ENSO年干旱程度越明显。1997年5月以来发生的这次ENSO,据称是本世纪最强的一次,这一年定西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春,我县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全县人民发扬了“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使全县六十万亩小麦,其  相似文献   

6.
云霄县的严重干旱集中出现在秋冬季和春季,春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达36%,秋冬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高达45%.严重干旱持续天数长,在3个月以上的占64%,且持续百日以上的严重干旱的出现频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明显增大,这可能与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学文 《气象学报》1937,13(1):39-42
本省今年自入秋以来,气候亢旱,雨泽稀少;粮价曾一度高涨,人心惶惑,望雩者致为殷切。顾今岁秋季雨量,虽非绝对过低,较谐前光绪二十八年及民国二十一年等大旱时代,已迥不相同,然若考之於近数年,与夫在四季雨量上之分配,则减逊良多,此实属昭彰难讳之事实。作者为明瞭其原因,不揣譾陋,试为探讨,讹误难免,尚幸方家指正之!  相似文献   

8.
云霄县的严重干旱集中出现在秋冬季和春季,春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达36%,秋冬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高达45%。严重干旱持续天数长,在3个月以上的占64%,且持续百日以上的严重干旱的出现频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明显增大,这可能与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1930年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任建设厅长,时值民国十八年大灾之后,疮痍满目,元气重伤,百废待兴,李仪祉先生痛往思来,认为气象事业非常重要,遂于各县设立雨量及水文测站,并于1931年8月命李毅艇等人筹建测候所。1931年10月由李毅艇任所长的西安测候所在革命公园正式成立(今水利厅内)。并在9月1日就开始进行了每天两次(上午6时下午3时)的观测发报(由十七路军电台发南京气象台,)。1937年西  相似文献   

10.
东亚活动中心与我国水旱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1):600-619
民国二十年的大水和二十三年的大旱是近百年来罕有的现象。这两次浩劫不单给与国人之生命财产以重大创伤,同时也成功了中国气象研究上最感迫切的中心问题。关於这两次水旱钜灾刘治华朱炳海,两先生曾先後撰文阐明了致灾的天气因素和原理。当时因收集国外气象材料颇费时日,他们的敍述就不得不偏重於国内的天气情形,不过在讨论中他们也曾顾及到东亚天气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海的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入春之后,平定县发生了长达120多天的严重干旱,而这样的大旱决非今年才有。具有十年九旱历史的山城平定,干旱威胁着全县32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1近年大旱引起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2000年入春以来,我县遭遇着历史上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的罕见干旱。直到6月23日,全县境内尚无一次有效降雨,致使土地失墒严重,近6700hm2“白茬地”因墒情不足无法下种。由于旱情严重,全县10个乡镇82个村减少养猪3.2万头、养羊1.6万只、养兔1.8万只、养鸡1.5万只。因旱全县5700hm2正值挂果的干鲜水果直接受到影响,且有些果林面临枯死的危险。因旱…  相似文献   

12.
郑明肇 《贵州气象》1996,20(6):38-41,34
贵州届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但由于特殊的岩溶地理环境,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解放后的44年中,有水灾的38年,有旱灾的40年,一年内既有水灾又有旱灾的36年。例如1985年,全省大旱、大水、大旱交替出现,灾情严重。至于1990年的大旱,1991年的大水,则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旱灾,对贵州国民经济的影响尤为严重。仅自1985~1990年的6年间,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即达600万公顷,平均每年100万公顷;工农业因灾减产及救灾平均每年损失20亿元(按1990年价)。影响水旱灾害的因素很多,前人多从气…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讯期 ,辽河平原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卧龙湖干涸了。昔日的卧龙湖水天一色 ,渔舟唱晚 ;今天的卧龙湖却是满眼荒滩 ,渔船搁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从气象角度进行了分析。1 降水持续偏少。从 1999年开始 ,康平县连续 4a大旱 ,1999~ 2 0 0 1年年降水量分别为 387 8,5 32 5 ,36 7 7mm ;2 0 0 2年 1~ 8月份降水量仅有 30 9 2mm ,除 2 0 0 0年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外 (雨量分布极为不均 ,干旱严重 ) ,其他年份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3成。 2 0 0 0和 2 0 0 1年分别是康平百年不遇的大旱和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年份。2 气温持续…  相似文献   

14.
竺可桢 《气象学报》1930,6(5):120-127
民国十八年九月十六号至二十一号,在丹麦京都哥哥海根,举行第七届国际气象台台长会议。是项会议,每间六年,仅集一次。各项科学,本无国界;而气象一科,尤赖国际之合作,世界各国际气象台各种行政问题,胥於  相似文献   

15.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6,12(4):207-209
寻常天气豫告,推测天气之变动,只限於周日。然水旱灾荒之防治,栽种作物之决择,断非寻常天气豫告所能为力,是以有长期天气豫告之需要。一旦灾荒发生,不仅危及人民生计,亦且影响国家财力。一九三一年长江流域发生空前水灾,损失估计达十四万万元,一九三四年长江流域又遭严重之旱灾,损失估计达七万七千五百万元。至於中国中部因雨量变率之大,尤见灾害频仍。旱潦之来,虽非人力所能阻止,然能预测於前,得未雨绸缪。施以补救,则生民不致横遭  相似文献   

16.
彭治班 《气象》1979,5(8):18-19
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对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刊1979年第2期刊登了《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对这次特大干旱的分析文章。为了避免重复,我们摘要刊登其中一些段落,供参考。 一、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异常,是导致1978年大旱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气象台向元珍同志在来稿中指出,1978年北半球副高曾出现一种特异形势,即在候平均图上588线环绕了几乎整个北半球(300个经距左右),呈一个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7~1998年安阳区域夏季降水资料,确定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标准,分析了大旱成因 东亚沿海低槽较常年异常深厚和偏东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东、偏南和偏弱;当年6~8月太阳黑子相对平均数处于谷点或从谷点开始上升时期;当年春季出现厄尔尼诺或存在厄尔尼诺现象,绝大部分安阳降水偏少或特少,出现干旱或大旱;6~8月西风急流轴异常偏北,也是造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994年12月~1995年11月)陕西气温高,出现暖冬、酷暑。降水少、日照多。出现严重干旱:大部地区冬、春、夏连旱,秋季大旱,部分地区四季连旱。陕北初霜冻早,影响晚秋作物成熟.1995年陕西粮食大幅度减产,水源、电力严重不足,畜牧业遭受严重灾害,干旱影响到陕西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庄丽莉 《气象》1990,16(4):33-34
1989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全球瞩目的1988年美国大旱渐趋缓解;非洲萨赫勒大部地区雨季降水正常;欧亚大陆冬春普遍气候温和,夏秋无大范围、长时间高温酷热和低温冷害天气;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降水适时,旱、涝灾害程度轻于上年。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7~1998年安阳区域夏季降水资料,确定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标准,分析了大旱成因:东亚沿海低槽较常年异常深厚和偏东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东、偏南和偏弱;当年6~8月太阳黑子相对平均数处于谷点或从谷点开始上升时期;当年春季出现厄尔尼诺或存在厄尔尼诺现象,绝大部分安阳降水偏少或特少,出现干旱或大旱;6~8月西风急流轴异常偏北,也是造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