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西成矿田内发育一系列泥盆纪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甘肃徽县洛坝铅锌矿床就是其中的代表型矿床之一。它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部,矿体分布受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断裂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经过详细的显微构造和SEM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出与喷流沉积有关的通道构造、淬火构造等。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矿床赋矿围岩的Ba、As、Sb、B、Ag、Hg等喷流沉积指示元素值均较高,且两者均具有LREE相对富集、明显的Eu正异常和中等Ce正异常特征,对比表明,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继承赋矿围岩(硅质岩)。矿床包裹体及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温度为168~350℃,以中、高温为主;早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9.8‰)明显大于晚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5.6‰),说明后期改造作用中有地层硫的参与。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后期又受到海西期-印支期的叠加改造,并确定该矿床为秦岭后造山期板内伸展热水喷流的产物,最后建立了洛坝铅锌矿床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秦岭型铅—锌矿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健中  何典仁 《地质学报》1992,66(3):257-268
秦岭型铅-锌矿床是产于北秦岭华力西褶皱系泥盆纪地层中,由海相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系容矿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它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水沉积矿床(厂坝式)及热水沉积改造矿床(毕家山-铅硐山式)两个亚类。与世界古生界著名铅-锌矿床对比,它包括了热水沉积矿床(Meggen型)和热水改造矿床(Mississippi Valley型)的一些特征,但又有别于它们成为一个独立类型。  相似文献   

3.
西成铅锌(银)金矿田中同时存在热水沉积型(Sedex)和改造型(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涂光炽院士曾经指出:“从世界范围看,这两种层控铅锌矿床多少有相互排斥的现象,即二一般不同时出现于同一成矿带内”。“南秦岭的西成矿带中的中泥盆统内既产出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厂坝),又分布有较多的改造型铅锌矿床(邓家山等),这在其他国家及地区是十分鲜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贵州天柱重晶石矿整装勘查,在天柱云洞重晶石矿床下部发现铅锌矿体,矿体产于陡山沱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规模较大,具有"上部重晶石矿,下部铅锌矿"的分布规律。从矿床地质、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获得该矿床属于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初步证据。通过与典型SEDEX铅锌矿床对比,云洞地区铅锌矿的矿体形态、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沉积、构造环境等,都与典型SEDEX铅锌矿床具有相似性。根据沉积、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湘西黔东具备热水喷流沉积(SEDEX)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预测天柱坪地—新晃—玉屏一带具有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厂坝-李家沟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SEDEX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古地热异常与热事件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元古界碧口群和志留系白龙江群;多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花岗岩类及其他岩类的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地热异常的产生,为含矿热液对流体系形成与运行提供了巨大热源,同时还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矿源和水源。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西城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中,经热液沉积或热液沉积改造而成。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附近安家岔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分布广泛。对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赋矿安家岔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查明安家岔组地层时代应晚于(401±6)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其沉积构造环境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可能为早—中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断陷盆地沉积的产物,沉积碎屑物源来自扬子克拉通与北秦岭地区。  相似文献   

7.
抽拉—逆冲岩片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是杨志华等在研究秦岭造山带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关于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全新构造观。通过西秦岭造山带腹地的西成矿田西汉水群的解体和再划分,结合必要的测试分析,首次在该区发现元古宇地层单元。该地层单元无论在变质程度,还是在变形层次、序列、样式上均与古生界存在巨大差别。经详细的构造解析及区域地质的调研,我们认为该区元古宇是在晚三叠世由西向东抽拉—逆冲至地表的,西成矿田中矿床分布严格受抽拉—逆冲岩片控制,而且西成矿田中最大的矿床——厂坝铅锌矿是产于元古宇而不是泥盆系中。因此,过去在该区建立的热水沉积成矿模式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我们结合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思想,提出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控矿模式,建立了不同岩片系统与相应的不同类型矿床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为大陆造山带成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礼县-太白地区金、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运金  邵世才 《矿床地质》2000,19(3):201-210
礼县一太白地区的金、铅锌矿床产于泥盆纪沉积盆地。它们都是沉积改造矿床,其含矿建造是中泥盆统或中上泥盆统。根据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地区的铅锌矿床可以分为2类,厂坝式和邓家山-八方山式矿床。金矿床可分3类,李坝式、八卦庙式和双王式矿床。厂坝式铅锌矿床产于强变质、弱变形地区,属于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改造型矿床。邓家山-八方山工区铅锌矿床产于强变形、弱变质地区,属于与构造动力作用有关的沉积改造型矿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元古界和古生界层控铅锌矿床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与交代,以及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本文着重讨论其超大型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评价标志。并对比我国相似铜铅锌矿床类型,探讨我国热水成因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提出进一步找矿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陕西秦岭中泥盆统铅锌矿床的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通过对矿床形成地质条件、成矿主要元素及Zn/Pb值、矿物标型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等研究,证明本区中泥盆统铅锌矿床属层控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1.
以构造控矿和热液喷流沉积加后期改造的成矿观点,对秦岭造山带泥盆系(陕西段)主要层控金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总结,从矿床地质分析入手,在充分认识泥盆系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该类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Silurian deposits were first identifie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Dzhungarian Alatau by F. A. Makarenko on the basis of fauna collected in the Aksu river basin. In 1938, Silurian deposits, 400 kilometers in length, were mapped by M. M. Yudichev. Later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se beds are Devonian in age. It seems obvious that Paleozoic sediments uncomformably overlying the Precambrian (?) crystalline foundation began accumulating in the Lower Devonian. The principal Paleozoic structures are the result of Hercynian folding, not the final phase of Caledonian folding, as assumed by Makarenko.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是横亘于华北、扬子两板块之间的巨型造山带,在中国古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连接造山带加里东一海百、印支阶段重要一环的泥盆系对恢复造山带沉积和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仅从西秦岭北带泥盆系地层和沉积学人手,探讨该区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和构造特征。西秦岭北带泥盆系包括舒家坝群和大草滩群(包括红相和绿相两种类型),前者以临滨-陆棚-半深海背景沉积和风暴流、重力流事件沉积为特色;后者以辫状河和网状河(红相)和湖泊-水下冲积扇和深湖重力流(绿相)沉积为特征。沉积特征和充填序列都反映其形成于压性的前陆盆地背景下。该前陆盆地是由于北秦岭造山带的向南仰冲,在中秦岭微板块北缘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措勤地区在泥盆纪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背景基础上,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为主的海相沉积,古地理呈北部以陆棚海为主、南部发育斜坡-深海相的特征。早石炭世永珠组陆棚浅海限于北部的甲龙到阿布勒一带,其南侧至格嘎一措勤一线发育较宽的斜坡相沉积,晚石炭世时发生海侵,并随着冰期气候的盛行在边缘斜坡海环境内沉积了多套冰海砾岩,随着冰期气候的结束和海退,早二叠世昂杰组陆棚海沉积范围向南扩展到格嘎-达雄南部,陆棚海地边缘发育了生物礁或生物滩。古地理演化反映了研究区在早石炭世受南北向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的陆棚海—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拉张达到鼎盛,其后的早二叠世主要发育了稳定陆棚海沉积。  相似文献   

15.
A treatment of the Upper Devonian commercial gypsum deposits of the Moscow Basin. An isopach map, cross-section, and a correlation are included to illustrate facies changes within the evaporitic section. The primary origin of these deposits is emphasized and supported by carefully controlled stratigraphic data. --L. M. LeRoy.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秦岭铅硐山-手搬崖-银洞梁泥盆系铅锌矿床含矿地层的沉积特征,首次提出含矿地层为低能潮坪-湖相的碳酸盐沉积,并详细划分为潮下湖、低能潮间、生物礁、滩等沉积相,为本区今后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陆边缘海岸类型是多姿多态的,但若按照影响海岸类型的古地形和水动力作用过程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称为无障壁的海岸;第二种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称为障壁海岸;第三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以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的,称为过渡海岸。这三种海岸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一套标志,这对于古代已经消失的不同时期众多海岸类型是一种很好识别标志。我国特大型铅锌矿床所在的厂坝地区,就是一个在中一晚泥盆世早期同一地区并存三种海岸类型的地区。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水体活  相似文献   

18.
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中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炎金才 《矿物学报》1995,15(3):317-323
秦岭泥盆系中广泛发育一套与成套有关的热水沉积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石英、含铁白云石、电气石及重晶石等。本文主要是通过不同方法来研究各种矿物的标型特征,这些特征均反映了矿物及其所赋存的岩石和矿床是由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并为进一步研究热水沉积岩和热水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龙门山区的泥盆系以其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厚度巨大、化石丰富、地层连续、层序清楚等特点驰名中外,尤其是北川桂溪—甘溪—沙窝子剖面的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泥盆系分统分阶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系统剖面。但长期以来对龙门山区泥盆纪时的古地理特点和海侵方向等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的和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目前作者的认识,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大家讨论。一、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系的特点为探讨龙门山区泥盆纪时海侵方向,海水通道,就有必要首先介绍龙门山区泥盆系空间分布格局、生物群特点及其与邻区的关系等,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一)龙门山区泥盆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卡拉麦里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卡拉麦里成矿带内地层较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带内广泛发育,为本区主要含金地层.卡拉麦里深断裂严格控制区内侵入岩、次一级构造和矿产分布,构成岩浆侵入的主要通道,与此有关的次一级断层和裂隙则构成良好的赋存空间.卡拉麦里深大断裂纵贯全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沿走向Au异常、金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最后确定了7个金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