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是珍珠湾(Margaritifer Sinus⑥,或称Margaritifer Terra),它有一个喙状的延伸区,其末端有时候看起来断断续续的。Ares河谷(Ares Valles)是火星上最大的河道之一,经过这一区域向西北方向流向Xanthe平原⑨(Xanthe Terra),Xanthe地区还有Tiu, Simud和Shalbatana等大的河道。火星探测飞船拍摄的照片显示出的冲积平原地形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大洪水。当视宁度很好时,用中等口径的望远镜也可以观察到这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最大天象莫过于火星大冲。根据美国海军天文台迪扬的计算,2003年8月的火星大冲之时,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达到55756622千米,火星的视直径达到25.11角秒,这是5万多年以来都从没有过的!真可谓万载难逢的绝好机会!可以说,整个2003年都是观测火星比较好的时期,最佳观测期是6月到12月。  相似文献   

3.
在胶片时代.火星摄影是最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火星小小的视面,微弱的反差,大气的抖动都对照相设备,观测地点和观测者的技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火星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现在使用小口径望远镜和家用数码相机可以很轻易地拍摄到极冠,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在互联网上近年来的业余火星观测照片几乎全部由CCD照相器材拍摄,其中90%以上更是由廉价的网络摄像头完成。进入6月以来,火星视直径增加到了13角秒以上,火星表面上的极冠和暗纹越来越容易观测。从那时起我开始使用78毫米折射望远镜加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系列火星照片。在照片上可以看到极冠的变化,暗黑的大流沙和明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来,公众常将红色星球——火星想象成外星人可能的家园。火星在很多方面与地球类似——都由岩石构成,都拥有大气层和天气系统。虽然其体积较地球小很多。直径大约6794千米。但火星上的一天却要比地球长40分钟,除此之外。倾斜的自转轴也让它拥有季节变化。美国宇航局经常说。探测地外行星要“跟着水走,发现生命”。随着近年火星探测器的新发现,其上述理念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月亮趣谈     
《天文爱好者》2008,(12):88-89
月球是怎样来的? 很多学者认为,月球是由大碰撞而来的。在太阳系演化初期,原始太阳附近的星际空间形成大量的物质环,在地球轨道上开始形成原始地球,在附近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火星洞穴及冰川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几乎每隔几年就探访一次火星,结果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越来越多火星曾存在水、至今还有水的证据,还发现火星大气存在不少的甲烷,使得人们对这个红色行星上是否存在生物的兴趣大大增加。因为,地球上95%的甲烷是由生命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火星大冲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是该做一些总结的时候了。笔者从2月开始尝试拍摄火星,4月开始成功拍摄到火星,累积拍摄的晚上有40多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整理,我把这些火星照片集结为一张大的照片,除了把一些拍摄效果极差(即大气稳定度只有1/10的那些晚上)的剔除以外,这是我一份完整的拍摄纪录。  相似文献   

8.
举足轻重的人造火星卫星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于2006年3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去年8月12日,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火星勘测轨道器”,把轨道器加速到11千米/秒,从而提供给轨道器从地球到火星所需全部能量。这标志着火星探测计划又树立了一个重大里程碑。“火星勘测轨道器”与历次发射的火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搭(?)俄罗斯的“联盟-军舰鸟”运载火箭成功升空,使它成为新一轮火星空间探测中的“捧头兵”。耗资3亿欧元的“火星快车”,重达2号,上面携带了7台由欧洲各田研制的科学仪器和由英国研制的、以当年达尔文环球考察船“小猎犬2号”命名的登陆车。预计它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进入火星轨道,对火星进行一个火星年的轨道观测。而它的登陆车“小猎犬2号”则在到达火星的5天之前就与之分离.并借助  相似文献   

10.
按照提丢斯-波得定则,在距太阳2.8天文单位,也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应该有一颗大行星。既然是大行星,就应该在黄道带附近运行,因此1796年在哥特召开的一次国际天文会议上,法国天文学家特拉朗托提议将黄道带分成24个区域,由天文学家分别"把守",捕获这颗未见大行星。德国还特意组织了一个"天空巡警队",真可谓是"天网恢恢"。  相似文献   

11.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被认为是太阳系里各方面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表面在远古时代曾有过大水,其自然条件也并不是太恶劣(想想地球上还有生活在火山口的厌氧喜硫磺的微生物呢)。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进化出生命的。但是,现在的火星。却完全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么,火星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的火星探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搞清楚火星的生命之谜。自然,这样一个话题性的行星也会是太空类科幻片的常见题材。这次,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以火星探索为题材的经典影片——《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9,(3):17-17
法国国家宇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数据,发现火星北极极冠含有纯度极高的水冰,纯度达95%。火星的北极冠是一种分层的圆丘地质结构,同地球的北极及格陵兰地区的大冰冠一样,那里的冰物质由分层的沉积物组成,沉积物的绝大部分是冰,小部分是沙尘。  相似文献   

13.
从零开始     
火星在黄道星座的星空背景上的位移是所有行星中最明显的,因此火星在黄道星座中的动态是了解行星动态最合适的也是最重要的首选观测对象。有一种用图解来预测火星动态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预测出今后任一日期火星将运行到哪一个黄道星座里。这个方法只要用两块三角板在一张火星动态预测图上推两次平行线就可以预测出火星今后某一天在黄道星座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五万年等一回,与火星去约会”——《宁波晚报》在8月21日以头版头条新闻,拉开了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天文科普活动的序幕。借着火星大冲的东风,我们宁波市青少年宫、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市青少年俱乐部社区联谊会三家联合,共同推出“荧惑·宁波——相约五万年”火星观察周活动,利用5天时间把与火星有关的知识向市民们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流动水的有力证据,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类地行星……这是空间科学大发现的一年——但什么是2011年最大的事件呢?美国《天文学》杂志回顾了过去12个月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接下来我们为您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是60000年来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日子,然而火星上正在酝酿的尘暴 影响了地球上的观测者对火星的观测。 5月初,火星环球勘测者飞行器发回了在火星北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下一个目标就是载人登上火星。载人火星航行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还需要解决因长期星际飞行产生的若干难题,比如,载人飞船要飞往火星,首先必须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船飞往火星走什么样的航线和航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它相对于太阳的速度。速度越大,飞往火星的航程越短,航行时间也越短。双切轨道要求的初始速度最小(11.6千米/秒),是最省能量的航线,但是它的航程长,航行时间也长。沿双切轨道飞抵火星需要259天。  相似文献   

18.
1609年,开普勒在确定地球轨道、获得面积定律以后,要进一步研究火星运动。当他用第谷的10个观测数据来模拟一个火星的偏心圆轨道时,发现出现了8′的误差。开普勒坚信第谷的观测资料不可能存在这样大的误差,看来问题出在把火星轨道看作偏心圆。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火星的近表面,甚至于表面就存在着液态水。事实上,火星研究者多年前就已经知道,火星上一定有水!因为在火星大气中早已探测到存在有水蒸气,在火星两极也发现有一定量的水冰。甚至于在火星的地下还有可能存在足够数量的冻结的水,它们融化之后,可以成为一个海洋。最近的发现,令人惊奇之处就在于:火星的近表面竟然就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20.
三火星的观测目标 火星轨道位于地球之外,从地球上看火星相位角可达45°。冲前,火星的相位缺损,火面上的明暗线位于火星视面的西边;冲后,则在火星视面的东边。火星自西向东自转,倒像望远镜中的火星视面的西边(左)是火星周日运动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