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宇宙信息     
金牛—御夫巨分子云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大形成区,其中心距离我们大约450光年。在这个分子云中充满了新诞生的正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恒星。一些小质量或中等质量的恒星被气体和尘埃盘环绕着,就像太阳在它诞生后几百万年时的样子。金牛座XZ的年龄约100万年,在毕星团后面,亮度在10~17等之间变化。最近“哈勃”将它分解成一对双星,两子星的间隔至少有40天文单位,相当于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2.
《天文爱好者》2008,(10):15-15
这张由“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新近发布的照片,显示了一片彩色的星际云,称为W5,其中包括了众多不同“辈份”的明亮恒星。这张照片还显示出了一个强烈的证据,即大质量恒星能通过它们猛烈的恒星风和辐射而触发它周围新恒星的形成。这一发现将在11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登出。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初始条件不很清楚,特别是大质量恒星是否形成于星团中心仍有争议.有人从时标上考虑,认为嵌埋星团的质量分层现象意味着大质量恒星只能在星团中心诞生.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嵌埋星团的动力学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观测进行了比较.假设初始时刻大质量恒星随机分布,一定比例的嵌埋星团因为大质量恒星的随机运动,在演化的某个时刻会呈现暂态质量分层,其中一部分相当明显.这说明,大质量恒星在中心形成并非嵌埋星团质量分层现象的唯一解释.此外,气体的动力学摩擦能有效地减小动力学质量分层的时标,从而增大暂态质量分层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2017年,天文学家幸运地观测到了一次邻近的IC型超新星爆发事件。它的编号为SN 2017eln,位于旋涡星系NGC 3938,距离我们大约6500万光年。为了更好地了解恒星演化、大质量恒星分布及超新星爆发,两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期望从2007年拍摄的图像中发现这颗爆发恒星死亡前的讯息。  相似文献   

5.
星系概说     
星系概说辛酉星系是宇宙的基本构件,其大部分可见质量是以恒星形式出现的。是恒星之间的引力吸引将星系保持为一个整体。在巨星系的外围可能存在着看不见的或隐藏着的质量。有许许多多外貌不同的星系,但从它们的照片看,基本上可分为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两大类,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6.
岑敏锐  陆烨  赵刚 《天文学报》2001,42(2):155-160
第一代恒星是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原始气体中的、不含重于碳元素的、寿命大于14Gyr的、迄今尚未演化的最古老的恒星.长期的观测结果表明银河系中尚未发现金属丰度([Fe/H])为零、甚至金属丰度[Fe/H]≤-6的恒星.为解释这一观察现象,将以Tsuiimoto等人提出的银晕的化学演化模型为基础,假设形成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具有Miller-Scalo的形式,从理论上预言和讨论探测第一代恒星的可能性.利用已有的晕星的观测资料限定模型的参数.如果形成恒星的云的质量为106M-107M,模型结果预言探测到第一代恒星的几率为6.14×10-4-6.14×10-5.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08,(4):30-31
8年前悉尼大学的Tuthill博土在人马座中发现了如旋转风车般优美的恒星系统,称之为WR104。它包含一颗极不稳定的沃尔夫-拉叶型恒星,这是一种濒临超新星爆发前夜的恒星。最近Tuthill等人用凯克望远镜拍摄了WR 104的精细照片,发现它的中心有两颗恒星以8个月的周期互相绕转,它们周围则是由炽热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螺旋形结构,就好像手枪里的膛线一样,一旦其中的超新星爆发,大量密集的伽玛射线就将沿着螺旋平面的法线直奔地球而来!他们发现WR 104的螺旋结构在与我们视线垂直的方向完美地伸展,意味着我们几乎正好对着它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8.
理论家在数十年前就预言新生的恒星被旋动的尘埃和气体盘环绕着。1992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猎户星云中有几颗幼年恒星有星周盘证实了这一预言。最近,两个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了金牛座恒星形成云里的几十颗年轻恒星的照片。由于金牛座星云距地球仅450光年,比?..  相似文献   

9.
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的最新结果表明,称为星暴的恒星形成活动对中等质量和特大质量黑洞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 星暴星系是以异常高的恒星形成率和继之的恒星爆发为特征的。这种形成过程在星暴星系里经常是非常激烈的,以致热气体泡逸出星系范围。 西北大学的扎第和他的同事最近让“钱德拉塞卡”瞄准距我们2500光年,离银河系中心疑似特大质量黑  相似文献   

10.
“钱德拉”×射线空间望远镜获得了距离为d=3400pc的超新星遗迹天鹅座A(CasA)的照片。下图为此图的负片。SNR的边界用圆圈表示,比例尺在图片的左上角。靠近中心的小点是一颗中子星——爆发恒星的残留核心,圆圈外的小矩形可用于确定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宇宙的再电离以第一代恒星形成并放出宇宙第一缕曙光(大约在大爆炸后4亿年)为开端,直到把星际介质完全电离为止(大约为大爆炸后10亿年),是星系形成历史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2.
就在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发现后10年,两个天文学家小组报道他们分别发现并测量出围绕两颗近距恒星作轨道运行的“热木星”的红外辐射。研究者认为这些观测为了解太阳系外行星的演化和特征开辟了新的途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David Charboneau 说为此已经奋斗了10年。他领导的小组利用斯必泽空间望远镜的红外阵列摄像机搜索到来自 TrEs-1,距地球大约500光年,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热木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对球状星团M79中心附近15’×15’天区内106颗恒星和63颗Tycho-2星,以《Tycho-2星表》中M79附近1°×1°天区内上述63颗Ty cho-2星的位置和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所有169颗恒星的位置和自行,并估计了其成员概率。  相似文献   

14.
大约100年以前,埃德温·哈勃的两个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他第一次测定了仙女星系的距离,这一距离远远超过了银河系恒星分布的边界,人们这才发现拥有上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宇宙众多“星系岛”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本利用国际上最新公司的OPAL不透明度表及相应的化学丰度,计算了三颗不同初始质量的星族I恒星的非守恒演化模型,并和过去长期采用的LAOL不透明度的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恒星HR图中的演化轨迹光度降低,主序位置明显向红方向移动;(2)恒星中心H,He燃烧寿命大大延长了;(3)小质量星氢燃烧核和对流核都变小,大、中质量星的中心对流核和燃烧核都有所增大;(4)恒星中心温度-密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际上最新公布的OPAL不透明度表及相应的化学丰度,计算了三颗不同初始质量的星族互恒星的非守恒演化模型,并和过去长期采用的LAOL不透明度的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恒星HR图中的演化轨迹光度降低,主序位置明显向红方向移动;(2)恒星中心H,He燃烧寿命大大延长了;(3)小质量星氢燃烧核和对流核都变小,大、中质量星的中心对流核和燃烧核都有所增大;(4)恒星中心温度-密度关系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太阳系中有九颗大行星车水马龙地围着太阳运转。太阳系外也有行星围着恒星转吗?在10年以前这是个不解之谜。1995年的一项发现为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答。 1995年10月6日,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梅奥和奎洛兹在飞马座51星周围发现一颗行星作轨道运动,其质量约为1.5个木星质量,到飞马座51的距离约7×106  相似文献   

18.
恒星形成区是研究恒星形成物理过程最重要的天体物理实验室. 猎户座分子云团是研究各种质量恒星形成和相关年轻恒星性质的一个著名天区. 通过对恒星形成区的光学光谱分析, 可以获取其内部热电离气体的运动学和化学性质. 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观测数据, 从LAMOST I期光谱巡天数据中筛选出8个指向猎户座分子云团的观测面板, 获取了1300多条针对猎户座分子云团内弥散电离介质的有效光谱. 选取不受星际介质污染的背景天光光谱构建超级天光, 对这些光谱数据做减天光处理, 并进一步测量其发射线性质,包括Ha、N Ⅱ] λ 6584、[S Ⅱ]λλ 6717和6731等发射线的中心波长和积分流量等.最后给出猎户座分子云团内弥散电离介质的视向速度和线强度比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天文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WASP-12b)由于受到中央恒星引力的影响,正以大约每秒60亿吨的速度在向中央恒星流失质量。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见证了一颗行星瓦解和死亡的进程。他们的研究论文已在2月25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太阳是一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普通的恒星。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它是人们特别关注其命运的一个特殊天体。论个头,最大的恒星是太阳的几十亿倍,最小的只是太阳的十几万分之一;论质量,有比太阳大几十倍的恒星;说亮度,剑鱼座S是太阳亮度的48万倍……。因为太阳离地球最近,光线从太阳射出到达地球只要8分钟18秒的时间,所以天文学家可通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