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麦反射光谱的特征,探讨了小麦不同物候期反射光谱特征和小麦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建立了大田冬小麦光谱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模型和冬小麦农学参数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开展冬小麦大田生长状况的遥感动态监测和产量预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巴楚县气候要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 a巴楚县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增多。(2)冬小麦播种、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越冬开始和返青期延后,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冬前冬小麦生育天数增加,越冬开始—返青期、返青—抽穗期长度缩短,抽穗—成熟期延长。(3)1—2月气温降低是巴楚冬小麦返青期延后的主要原因,而抽穗和成熟期提前则主要受3—4月、4—6月的气温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生长虽然处在不同的气候背景下,但表示小麦生长变化的生物学要素基本上保持较为稳定的曲线特征.相对生长率呈先升后降分布型,拔节期以前相对生长率较小,拔节期到孕穗期间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净同化率从整个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上表现出了拔节到抽穗开花后逐渐升高,开花后逐渐减小的特点.叶面积比率的生物学特征最为明显,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间的叶面积比率最大,拔节之后,叶面积比率逐渐下降,在冬小麦乳熟期前后达到最小.冬小麦的灌浆速度变化率则呈较为明显的正态分布,营养物质转移理论"源-流-库"对营养物质的转移给予了充分的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生长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生长虽然处在不同的气候背景下,但表示小麦生长变化的生物学要素基本上保持较为稳定的曲线特征。相对生长率呈先升后降分布型,拔节期以前相对生长率较小,拔节期到孕穗期间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片同化率从整个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上表现出了拔节到抽穗开花后逐渐升高,开花后逐渐减小的特点。叶面积比率的生物学特征最为明显,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间的叶面积比率最大,拔节之后,叶面积比率逐渐下降,在冬小麦乳熟期前后达到最小。冬小麦的灌浆速度变化率则呈较为明显的正态分布,营养物质转移理论“源-流-库”对营养物质的转移给予了充分的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博山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3%。近年来,小麦产量虽然有上升趋势,但产量不稳,波动较大,这是小麦丰产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省104个气象站1957 2000年降水量资料,以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为干旱指标,提取不同等级干旱的资料矩阵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并取主要模态特征向量值和时间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要特征,40余年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达59.71%和32.24%;各等级干旱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豫北、豫东以及豫西北的部分地区是干旱频发区,而豫西南和豫南地区则是干旱低发区;干旱的时间变化呈波峰波谷交替的振动形式,大规模轻旱2~3 a一遇,中旱3~4 a一遇,重旱约10 a一遇。降水负距平(%)平均值的分布特征可从总体上体现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武功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8万亩以上.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为农业服务中,对冬小麦的系列化气象服务进行了初步探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其主要步骤(按时间先后)及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在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等限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影响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气候因子,除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和光照长短之外,还有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辐射及生长期的长短。其影响最大的是辐射。一般讲,温度决定作物的发育速度,并进而影响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要的生长时期的总天  相似文献   

11.
华北及莎车膜下条播冬小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前及冬季膜内温度提高,土壤墒情较好,冬季麦苗不停止生长,各发育期提前,越冬成活率高,穗分化和灌浆期延长,亩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大,亩增产百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机理研究,建立了模拟冬小麦发育阶段和各器官生物量变化的动态模式。其中包括3个环境要素子模式,分别计算温度、辐射和水分,5个生物学过程子模式,分别模拟冬小麦的发育、光合、呼吸、同化物分配和叶面积系数。用镇江和海安共8个播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式进行验证,并对模式进行了初步数值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安冬小麦干热风及其对策张京红(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6)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温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农业气象灾害,出现严重的于热风过程可使丰收在望的小麦大幅度减产。西安市干热风主要出现在5月至6月上旬,干热风,一旦出现,就能...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产量围绕其时间趋势的波动,无疑依赖于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笔者试图通过对气象因子在小麦产量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分折,研究产量变化的气候原因,了解和发现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时段与环境条件的供求矛盾,以便为在生产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小麦的高产、稳产、低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作物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系数是计算农田蒸散和确定农田灌溉量的重要参数。对于不同产量水平和缺水条件下如何用作物系数和相应的公式来求算作物耗水量问题,不同学者对作物系数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部分学者认为,作物系数是受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土壤条件多种因子影响的变量。把作物系数分解为基本作物系数Kb,因土壤水分变化引起的变值Ka及因灌溉方式引起的变值Ks三部分,这种处理的作物系数在作物各生育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特征参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1949年以来不同历史年代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测定,拟合了不同年代12个典型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首次揭示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参数随时间演变规律,并利用数值模式分析了特征参数对光合日总量的影响。该研究为我国气候生态数值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模式的区域应用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根据河南省104个气象站19572000年降水量资料,以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为干旱指标,提取不同等级干旱的资料矩阵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并取主要模态特征向量值和时间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要特征,40余年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达59.71%和32.24%;各等级干旱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豫北、豫东以及豫西北的部分地区是干旱频发区,而豫西南和豫南地区则是干旱低发区;干旱的时间变化呈波峰波谷交替的振动形式,大规模轻旱2~3 a一遇,中旱3~4 a一遇,重旱约10 a一遇.降水负距平(%)平均值的分布特征可从总体上体现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小麦产量农学预报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新疆冬小麦分区、分县产量的农学预报模式。利用本模式可在新疆不同区、县,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苗期、停止生长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及其生长发育状况作出冬小麦产量长、中、短期预报和实行定点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黑龙江省气候也明显变暖,冬季增温尤其明显。90年代全省1、2、3月平均气温比60年代分别提高2.8℃、3.8℃、2.8℃(见下表),因此部分地区种植冬麦成为可能。冬季(11~3月)各地90年代比50年代增温值(℃)表月...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7,(8):29-29
河北省肥乡县河头堡技术站1972年就开展了群众性的氯化钙闷种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科学试验活动。在此基础上肥乡县气象站自1976年开始从气象角度上与河头堡技术站气象哨配合,进一步作了试验研究。实践证明,用氯化钙闷种的小麦,在生育后期能抗干热风,增产效果较好。用氯化钙闷种的具体方法是:配量,氯化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