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媛媛 《地下水》2010,32(1):73-75,134
基于海河流域“96·8”洪水,挖掘沧州市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因地制宜地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系统,弥补资源性缺水问题。并制定洪水资源利用措施及相关的洪水资源利用风险模式,探讨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使洪水资源利用达到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张文杰  杨慧 《地下水》2011,(4):113-114
沧州市水资源匮乏,但濒临渤海,有取之不尽的海水和丰富的浅层地下咸水资源,要想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外流域调水和加大利用海水、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上做文章,本文提出了解决沧州市水资源危机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然 《地下水》2010,32(3):146-148,167
在对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及其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沧州市的水资源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不相协调,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②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中,有任丘、河间等12个县(市)水资源和区域发展极不匹配,水资源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沧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实施"量水发展"战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确保沧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沧州市现状水资源极其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沧州市水资源情况,提出加快引江引黄为骨干的新水系水网建设,进一步加大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回用力度,科学利用当地苦咸水,搞好水土资源挖掘和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钰 《地下水》2011,33(5):177-178
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沧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汛期雨水,科学调控和蓄存过境洪水,除害兴利,搞好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可义 《地下水》2011,33(3):55-56
由于沧州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沧州市地下水漏斗分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地下水库是沧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设地下水库,以丰补欠,科学调控水资源,促进沧州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吉杰 《地下水》2014,(3):121-12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保障建设项目合理用水要求、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落实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实施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是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基础。结合沧州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实践,对报告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韩彦霞  韩占成 《地下水》2009,31(5):105-106
依据1950-2007年的降水资料,采用作物供需水量比作为干旱指标,对沧州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的受旱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几乎年年出现旱情,而且多数年份为重旱和极旱。从而说明沧州市农业干旱严重,水资源不足,势必要制定和实施必要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吕庆玉 《地下水》2014,(4):157-160
沧州市位于河北平原区东部,水资源极其匮乏。尤其近年来,本地及上游地区降水量偏少,地表水紧缺,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和引用客水来维持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区域内多年水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对探讨沧州区域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聊城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为实现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作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篇大文章.本文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慧勇  孙小平 《地下水》2010,32(6):61-64
在对项目实施区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前期调研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地下水多年调节,采取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相结合以及区内水源和区外引水相结合的调控措施,提出了在项目实施区实施多种水源联合利用与调度技术方案,通过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配套建设,实现了多种水源联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4)
近年来,沧州市区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暴雨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威胁着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地应对城市内涝,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在积极探索。本文根据近几年沧州城市水文监测成果,结合沧州市区排水现状,从应对暴雨内涝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城区内工程措施、城区外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雨洪资源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赵卫国  王婧雅 《地下水》2008,30(4):102-104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一方面依靠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和花巨资引蓄外源水维持当地民众的生存,而另一方面却没有把雨洪资源科学合理地拦蓄和利用,每年的汛期降雨和上游来水白白浪费,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就我市的雨洪资源量、拦蓄能力、拦蓄量、综合利用方法和措施、以及综合利用雨洪资源对沧州水环境改善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胡铁军 《地下水》2023,(3):119-122
甘肃省金昌市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是全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跨流域调水是缓解金昌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引硫济金工程作为解决金昌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效调蓄调度利用水资源对满足金昌市水资源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引硫济金输水工程沿线五个关键控制点用水组成和输水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和数理统计的计算方法确定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提出水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为0.635,可通过加强对地表水、泉水、地下水及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运用、引导全社会节水并鼓励污水循环和重复利用、加强输水渠道的管理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及区间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等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金昌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十分重要。分析结论为金昌市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沧州市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韩占成  韩彦霞 《地下水》2006,28(3):61-64,92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中东部平原东部,水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众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7,(4)
随着新时期寿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高、地下水开采达到极限、水污染严重、各种水源利用不平衡和城乡供水不安全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新建地表水工程、加大非常规水利用、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措施对策,以期缓减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磊  章光新 《水文》2006,26(6):76-79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合理有效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几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根据衡水市水资源的特点,结合降水不均的特点,对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发挥现有引蓄水工程效益,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扩大雨水利用方式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发雨水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